X

中大醫院「運動醫學與治療」拆解運動創傷 傳授急救五部曲

分享此內容:

近年來,劍擊、網球、游泳等運動掀起熱潮,但即使是恆常運動的愛好者,稍微不慎亦會意外受傷。早前,《明報》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下稱「中大醫院」)攜手舉辦健康講座「運動醫學與治療」,邀請中大醫院骨科專科醫生羅英勤醫生及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潔嵐,拆解運動創傷引致的病症、相關急救方法及復康護理等,鼓勵市民吸收更多醫學知識,好好裝備自己。

中大醫院「運動醫學與治療」拆解運動創傷 傳授急救五部曲
中大醫院舉辦健康講座,邀請了中大醫院骨科專科醫生羅英勤醫生(右)及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潔嵐(左)講解「運動醫學與治療」,鼓勵市民了解更多相關的醫學知識。

盡早檢查及治療 警惕跟腱撕裂隱患

不論是運動員或大眾,均有可能出現阿基里斯跟腱問題,引致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或其他足踝問題,甚至突然斷裂(稱為「阿基里斯跟腱撕裂」)。中大醫院骨科專科醫生羅英勤醫生表示,跟腱撕裂出現於運動過程中,患者會感到一下強烈痛楚,醫生一般使用磁力共振掃描,確定受傷範圍及撕裂程度。「若患者確診跟腱撕裂,建議以手術方式處理,目前有兩種手術類型,『傳統開放式手術』會開一個8-10厘米的傷口,隨後將其縫合;現時更傾向採用『微創手術』治理,傷口僅約為一寸,透過嶄新的醫學技術修補,癒合程度更高,有助降低感染風險及再度受傷的機率。」羅醫生強調,即使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在傷口癒合後亦要經過6至8個月的休養期,才能逐步恢復鍛煉,乃至重拾恆常運動。

中大醫院「運動醫學與治療」拆解運動創傷 傳授急救五部曲
羅英勤醫生強調「病向淺中醫」,當感到腳跟後方有疼痛、腫痛或其他不適時,應盡早檢查並處理傷患,避免出現跟腱撕裂等情况。

避免過度勞損 改變運動習慣

突發情况難以預料,而慢性疾病亦有可能侵蝕健康。羅醫生以「肩袖撕裂」為案例,講解該病症的起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他指出,生活和運動與肩膀息息相關,若不斷增加其負荷及勞損,容易引致勞損性肌腱炎、肌腱退化或肩夾擊綜合症等,置之不理則會導致肩袖撕裂等嚴重情况。「肩膀出現不適時,需先『控制痛楚』,患者可採用止痛藥、超聲波等儀器進行消炎止痛,切勿忍着疼痛繼續運動;亦可以利用針藥控制病情,例如注射類固醇控制發炎,但並非每個病症均適用,須經過專業診斷,醫生亦可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進行治療,先在患者手臂上抽血,並將血液放置於離心機上,拿取部分高濃度的血小板注射到患者的痛楚位置,有助控制發炎及痛楚;如患者經過多項治療卻未有改善,醫生或會建議進行微創手術處理傷口。」

當肩膀出現不適時,不少人誤以為要完全停止運動或增加運動量,讓身體能夠有更好的適應,但這均為錯誤的做法。「感到不適時,患者切勿進行大量運動,但也不能完全放棄運動,而是要採用『動態恢復』模式,在可接受的疼痛範圍之下,適當地進行體能活動,保持身體活躍;另外,患者可改變運動習慣,如進行對肩膀部位沒有太大負荷的運動,包括自行車、空中漫步機或瑜伽等運動,達致放鬆肌肉、增加柔韌性及提升心肺功能等成效。」

中大醫院「運動醫學與治療」拆解運動創傷 傳授急救五部曲
恆常運動有助放鬆身心,然而受傷亦難以避免。了解更多相關的醫學知識,能更有效地保護自身健康,達到運動的成效。

學習急救五部曲 循序漸進恢復運動

在危急關頭受傷,急救措施應分秒必爭。市民若不慎受傷,應如何「救火」?中大醫院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潔嵐現場分享急救五部曲,教市民以「POLICE」為原則進行復康護理,紓緩腫脹痛楚、恢復日常運動功能並減低再次受傷的機率。「初期患者需要保護(Protection)受傷組織,確保患處有足夠時間和空間癒合,例如使用繃帶或護套,如下肢無法受力則需依賴支架或拐杖等工具輔助,避免傷患惡化;初期不建議患者過度休息,適當運動(Optimal Loading)有助膠原蛋白重組、促進組織癒合及避免肌肉萎縮,因此患者可進行簡易的等長收縮運動,在關節幅度不變的狀態下,進行肌肉收縮及抵抗外力的訓練;冰敷(Ice)有助收縮血管、減少腫脹及止痛,避免二次傷害,患者可每天冰敷2-3次,每次15-20分鐘,視乎症狀而決定冰敷日數;患者亦可使用襪套或壓力性繃帶替患處進行加壓(Compression),有助控制腫脹及止痛;患者睡覺時使用枕頭抬高(Elevation)患處,確保患處高於心臟的位置,可促進血液和淋巴回流,紓緩腫脹。」

完成急救後,復康護理和預防運動創傷亦相當重要。復康計劃涵蓋四階段,分別為急性期、修復期、高階強化期及重返運動期。她指出,身體各項組織的恢復時間有所不同,分別以天、星期和月份為單位,肌肉撕裂的範圍、深度及供血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癒合時間。「患者在急性期應注重減低因傷患固定而帶來的長遠影響,可嘗試進行關節活動幅度練習及非負重有氧運動,避免肌力及柔軟度下降;踏入修復期,患者應改善關節及肌力,重建神經肌肉的控制協調能力,可開始進行功能性運動,如涉及穩定性、控制力及協調度的運動;至於高階強化期,患者應增強肌力、爆發力及耐力等,此階段可進行高階並且個人化的專項訓練;而患者在重返運動後,應觀察運動過後的生理反應,如出現紅腫熱痛的情况,可考慮繼續使用冰敷、加壓等治療控制腫脹及痛楚。」

中大醫院「運動醫學與治療」拆解運動創傷 傳授急救五部曲
陳潔嵐分享急救五部曲「POLICE」,有助患者紓緩腫脹痛楚、恢復日常運動功能及減低再次受傷的機會。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