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抗逆力】青年抗逆 添動力(衛生處方)
2019冠狀病毒病令我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威脅和干擾,例如令很多人擔心染病、在職人士停業、長期病患者的正常支援受阻、學生上課及考試安排被打亂等。幸好我們有一種內在的「抗逆力(Resilience)」,可以幫助應對生活中所遇上的各樣困難和挑戰。
「抗逆」是指免於逆境麼?
「抗逆」不單只是抵抗眼前逆境,還包括如何讓我們能更有效、更快速地從逆境中發揮潛能和恢復,由「受壓中回彈」,並促進我們個人成長的歷程。
相關文章: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如何增強抗逆力?
培養理性思維,抱持希望:「新冠病毒一定會找上我!我染病了就不能應考DSE文憑試,前功盡廢!」從恐懼中滋生的災難性思維讓容易令學生過度放大不安,感到自己必然會被感染,會錯失文憑試,並白費多年來的學習努力。
在困難時刻,其實我們更需要抱持希望和平衡的想法。不時默念和提醒自己可以勤洗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疫措施、與學校保持聯絡及掌握考評局的相關資訊等,都有助自己務實地面對疫情和回復心安。
從過去經驗學習有效應對方法:在過去兩年多的「抗逆」歷程裏,我們總能從中學習到一些有效的應對方式來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例如在「抗逆」的日子中,保持規律穩定的生活步調、健康飲食、充分休息、適時運動、恆常溫習、透過不同方式和媒介與別人保持聯繫等等。回顧及善用過去的成功經驗,有利於在逆境中保持精神健康和自信心,令我們能繼續有效地克服各種挑戰,並促進個人成長。
與別人保持聯繫,適時求助:事事只靠自己,單獨一人去面對生活中的所有挑戰是非常困難,有時甚至是不設實際的。可善用支援,守望相助,主動向信任、成熟的人(例如家人、長輩、師長等)分憂、索取意見和尋求協助。這樣,我們可感到自己並不孤單,更有信心去跨越面前的難題。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在抗逆中添動力
抱持希望,吸收學習經驗和與人守望相助是「抗逆」的關鍵元素。就讓我們一同逆風而起,繼續發揮和成長。
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何宗偉
- 食物過敏≠食物不耐 營養師拆解不同測試方法
- 體檢解構(下) 癌症指數的迷思
- 【情緒病】血清素低一定會患抑鬱症?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醫賢心事)
- 【生蛇】突然腰痛出疱狀紅疹?免疫力下降帶狀疱疹伺機發作 72小時內服藥減後遺症 (談痛說情)
- 腸漏症是什麼?與脂肪肝、糖尿、哮喘有密切關係?(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 【脊椎關節病變】腰背痛或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腰、關節及其他器官 持續痛宜盡早求醫
- 【罕見病】認識白化症 身體缺色素皮膚毛髮全白 做足防曬免皮膚眼睛受損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
- 【新冠康復者】咳嗽痰多 煲湯燉梨 紓緩新冠癒後不適 助恢復元氣(養生帖)
- 體檢解構(中)肝功能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