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食紅肉少魚菜 增黃斑病變風險

港大研究指出,不良飲食習慣或增加患老年黃斑病變風險,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李忠英(左)建議港人每日食兩至三份水果及蔬菜,每周進食兩至三次魚類,避免進食加工肉、牛油等。(港大提供)
【明報專訊】老年黃斑病變風險隨年齡增加,倘惡化成濕性黃斑病變,可致視力迅速喪失。港大一項研究發現,調節飲食,攝取合適奧米加脂肪酸比例,可顯著降低長者因自由基引起的黃斑病變風險。學者建議定期攝取含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的食物,如三文魚和亞麻籽,以及豐富「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食物,如菠菜、番茄和羽衣甘藍等。
病變可致迅速失明 港人病變率較高
老年黃斑病變分乾性及濕性,前者可變為濕性,而港人因遺傳問題,病變發生率較其他地區高,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可致視力迅速喪失。港大稱,目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可通過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控制新血管形成,但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仍然缺乏。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李忠英、博士研究生梁浩鏗,以及港大眼科學系榮譽臨牀副教授王逸軒、榮譽臨牀助理教授伍立祺共同的觀察研究,早前招募了99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及198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健康者參與研究。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早鳥優惠送「阿一$100現金禮券」 立即訂購! |
團隊抽取他們的血漿樣本,測定生化物質含量(包括類胡蘿蔔素、脂肪酸以及其氧化產物),並以問卷方式了解其飲食習慣,評估飲食模式與血漿相關成分的關係。
少食深海魚深綠蔬菜 營養失衡
研究團隊發現,港人日常飲食中進食過多紅肉,同時缺乏進食深海魚和深綠色蔬菜,而攝取過多「奧米加-6脂肪酸」,及過少「奧米加-3脂肪酸」和「類胡蘿蔔素」均導致營養失衡,增加患濕性黃斑病變風險。他們亦發現,不良飲食習慣助長自由基產生的「脂肪酸氧化物」,進一步增加了濕性黃斑病變危險因素。
專家:每天進食兩三份水果蔬菜
李忠英回覆本報查詢時,建議可每天進食兩至三份水果和蔬菜,包括亞麻籽、羽衣甘藍、菠菜、番茄、西瓜等;每周進食兩至三次魚,每次200至300克,即大約半條至一條,包括黃花魚、鯖魚、三文魚等。研究結果已在全球首6%頂尖生理醫學期刊之一《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發表。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新冠預防藥】英國阿斯利康研發中和抗體「恩適得」 獲英美歐盟授權
- 嗜肥吃辣 夜瞓 頭頂「飄雪」
- 【人生下半場】「阿婆打機」組隊贏冠軍 熱血銀髮電競隊 打破長幼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