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食紅肉少魚菜 增黃斑病變風險
港大研究指出,不良飲食習慣或增加患老年黃斑病變風險,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李忠英(左)建議港人每日食兩至三份水果及蔬菜,每周進食兩至三次魚類,避免進食加工肉、牛油等。(港大提供)
【明報專訊】老年黃斑病變風險隨年齡增加,倘惡化成濕性黃斑病變,可致視力迅速喪失。港大一項研究發現,調節飲食,攝取合適奧米加脂肪酸比例,可顯著降低長者因自由基引起的黃斑病變風險。學者建議定期攝取含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的食物,如三文魚和亞麻籽,以及豐富「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食物,如菠菜、番茄和羽衣甘藍等。
病變可致迅速失明 港人病變率較高
老年黃斑病變分乾性及濕性,前者可變為濕性,而港人因遺傳問題,病變發生率較其他地區高,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可致視力迅速喪失。港大稱,目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可通過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控制新血管形成,但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仍然缺乏。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李忠英、博士研究生梁浩鏗,以及港大眼科學系榮譽臨牀副教授王逸軒、榮譽臨牀助理教授伍立祺共同的觀察研究,早前招募了99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及198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健康者參與研究。
團隊抽取他們的血漿樣本,測定生化物質含量(包括類胡蘿蔔素、脂肪酸以及其氧化產物),並以問卷方式了解其飲食習慣,評估飲食模式與血漿相關成分的關係。
少食深海魚深綠蔬菜 營養失衡
研究團隊發現,港人日常飲食中進食過多紅肉,同時缺乏進食深海魚和深綠色蔬菜,而攝取過多「奧米加-6脂肪酸」,及過少「奧米加-3脂肪酸」和「類胡蘿蔔素」均導致營養失衡,增加患濕性黃斑病變風險。他們亦發現,不良飲食習慣助長自由基產生的「脂肪酸氧化物」,進一步增加了濕性黃斑病變危險因素。
專家:每天進食兩三份水果蔬菜
李忠英回覆本報查詢時,建議可每天進食兩至三份水果和蔬菜,包括亞麻籽、羽衣甘藍、菠菜、番茄、西瓜等;每周進食兩至三次魚,每次200至300克,即大約半條至一條,包括黃花魚、鯖魚、三文魚等。研究結果已在全球首6%頂尖生理醫學期刊之一《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發表。
- 流感可致心肌炎或突然死亡 醫生:35歲後猝死3大主因: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腦出血
- 【精神健康】學者:「99.9%精神病患者99.9%時間沒威脅」籲社會勿標籤 免潛在病人不敢求助
- 本港Omicron XBB成新冠主流毒株 中大:兩款口服藥對變種仍有效
- 散光成因?可以遺傳?嚴重可致弱視?中大:把握8歲前黃金治療期
-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 【世界無煙日】電子煙禍害如傳統煙草 無助戒煙 籲尋專業協助
- 【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 【新冠疫情】港府推算新冠感染人數日逾1萬宗 孔繁毅:長遠需針對XBB變種單價疫苗
- 【激光矯視】SMILE Pro是什麼?養和新一代單眼手術時間由25秒縮至10秒 矯正深度散光效果更理想
- 代糖產品有哪些?世衛指代糖無助減肥控體重 長遠或增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