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第12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患者是79歲長期病患男子,居於藍田邨,曾腹痛,9月1日到聯合醫院急症室,同日入院,留院期間曾現肝功能異常,目前情况穩定。究竟什麼是大鼠戊型肝炎?戊型肝炎如何傳染?怎樣預防傳染呢?
大鼠戊型肝炎第12宗個案 患者曾腹痛
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患者入院後曾現肝功能異常,他沒吃過生豬肉或豬內臟,也沒接觸齧齒動物或老鼠,潛伏期沒外遊。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暫未確定感染源頭及途徑,仍在調查。據食環署去年鼠患指數,指數最高地區是灣仔(11.7%),其次是觀塘(9.1%)屬全港第二高,高於全港整體(4.2%)。食環署表示昨已派員到患者居所,及潛伏期曾到訪地點一帶公眾地方清洗及滅鼠,衛生尚可,沒明顯鼠患;署方派員巡視患者曾到食肆,未見明顯鼠患,惟廚房地磚及牆磚有破損,已指導食肆持牌人防鼠知識。署方今日會視察藍田邨鼠患情况。
大鼠戊型肝炎知多啲 醫生解答:大鼠戊型肝炎的病徵、傳染和預防
陳:陳沛然(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肝炎有幾多種?什麼是大鼠戊型肝炎?
鄭:肝炎(Hepatitis)是指肝臟細胞發炎,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病毒、細菌、酒精、藥物、自身免疫系統失調、膽石等。單是病毒性肝炎,已經有甲、乙、丙、丁、戊多種,臨牀上醫生難以分辨,必須通過血液化驗去分類。
陳:戊型肝炎有不同種類,感染的宿主亦有不同,例如有些會感染人類,有些會感染駱駝、野豬或大鼠。一般來說不同品種很少會交叉感染,但去年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有人類感染了原先只會感染老鼠的大鼠戊型肝炎,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戊型肝炎如何傳染?
陳:肝炎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血液或體液傳染,乙、丙、丁型肝炎便屬於此類;甲、戊型肝炎則是進食了未煮熟的肉類、動物內臟、海鮮或不潔食物引起。
怎樣防止傳染?
陳:戊型肝炎是「病從口入」的疾病,大鼠戊型肝炎估計是因為食物被老鼠糞便沾染並感染人類,所以要預防大鼠戊型肝炎爆發,必須由處理人和老鼠兩方面入手。我們要確保個人衛生及食物安全,例如進食前洗手,如廁後必須洗手及清洗乾淨進食器皿等。食物安全方面,生熟食物要分開擺放、徹底煮熟肉類或肝臟食材,才可以殺死內裏的病毒。
老鼠方面,主要是截斷牠們的食住行,例如妥善處理垃圾及廚餘,清理牆角雜物、堵塞牠們藏匿和堵塞牠們出沒管道,以減少老鼠聚集及繁殖能力,由老鼠引發的疾病便可以控制。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
- 【猴痘】再增感染個案 7月至今27宗 25歲男潛伏期內在港有高風險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