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分享此內容:

「運動醫學與治療」講座
講者:羅英勤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專科醫生
陳潔嵐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註冊物理治療師

報名網址:https://link.mingpao.com/83093.htm
憑票入場 名額有限 先到先得!

日期: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7:00-8: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

每年10月開始,各類型的運動盛事陸續展開,近年甚受關注的馬拉松是其中之一。除職業運動員外,還有很多業餘運動愛好者或「忽然」運動的人士,都定必加強操練,力求突破自己的體能和成績。不過,有骨科專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提醒,運動前後稍不留神,有機會發生各種急性(如拗柴、跌傷、十字韌帶撕裂)或慢性(如阿基里斯跟腱勞損、足底筋膜炎)運動創傷,切勿小覷疼痛或傷患的影饗,若置之不理或延醫,隨時令治療和復健之路更複雜及漫長,甚或導致不可逆轉的後遺症!

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專科醫生羅英勤醫生強調,若忽視了運動創傷的嚴重性或延醫,有機會令勞損加劇,甚至令病情無法逆轉,影響治療和復康進度。

急性vs慢性運動創傷 延醫或致後遺症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專科醫生羅英勤醫生表示,運動創傷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主要是突然的撞傷、跌傷、扭傷等導致,常見的例如拗柴、踢球時被對方膝部撞至自己大腿肌肉受傷(俗稱「 炒芥蘭」),一般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消腫退瘀,並無大礙。

至於慢性運動創傷,泛指因為恆常運動時進行的重複性動作、重複輕微受傷所引致的慢性勞損,常見的有阿基里斯跟腱勞損、足底筋膜炎、骨頭壓力性骨折等。

羅醫生表示,大部分急性受傷多屬輕微,但不少人正因輕視了病情,當消腫或疼痛稍為減輕已急不及待恢復運動,結果可能原是一級的受傷(即輕微拉傷、扭傷)變成二級(涉部分軟組織撕裂),甚至三級(涉軟組織完全撕裂,下肢或無法負重)的嚴重受傷。

以下兩個都是常見的運動創傷病例,他們因延醫造成了什麼後果呢?

20出頭膝退化?脫骹要動手術?

個案一:患者20多歲,早於10多歲時膝蓋前十字韌帶受傷,卻一直沒有理會,繼續打波,數年後才求醫,經檢查後已呈膝退化。羅醫生表示,若在受傷初期,這類患者或只需進行手術重建前十字韌帶,連同術後復康運動,已可康復,但延醫加上其他傷患影響,導致半月板、軟骨出現嚴重磨損,可令膝功能永久受損無法逆轉。

個案二:受傷時僅20多歲的手球愛好者,因投球被撞令單邊肩膊脫骹,由於屬首次脫骹,患者一般不需做手術,透過物理治療控制痛楚,逐步重新鍛鍊肩膊關節的肌肉力量和柔韌性,估計約2-4個月便可完全康復。不過,患者因心急比賽,3星期後即恢復投球,最終受傷後1個多月,肩膊同一位置再脫骹,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羅醫生強調,忽視運動創傷的病情,一般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運動表現未能回復至受傷前的狀態;二會導致重複受傷,令勞損的嚴重程度加劇,甚至引致其他結構受損,治療過程也更複雜和漫長。「以本港常見的膝蓋受傷為例,若受傷後出現明顯的腫痛、聽到關節卜一聲、膝痛情況愈見嚴重,應立即求醫。」

長跑下肢負荷重易勞損病變

本港近年的熱門運動之一,相信非馬拉松莫屬,原來背後也暗藏運動創傷危機。「長跑令跑手的整個下肢負重大,容易出現勞損性病變,如髖關節股骨頭壓力性骨折、大腿膕繩肌肌腱勞損、膝蓋髕骨肌腱炎(俗稱「跑步/跳躍膝」)、小腿脛骨受壓,還有腳踝的阿基里斯跟腱病變,若出現骨頭增生、鈣化,這些晚期病徵表示病情已出現結構性問題。」針對症狀嚴重或頑固的慢性勞損,羅醫生表示,有機會需注射針藥或進行手術治療。

治療首要控制症狀 再按病況制定復康運動計劃

導致慢性勞損的風險因素主要有4個:運動時間和強度的負荷、肌肉力量、肌肉柔韌性及四肢體位。羅醫生強調,針對慢性勞損的治療,首要是控制患者疼痛,一方面是處方消炎止痛藥物以控制發炎;另一方面按患者病情,物理治療師會以手法治療或利用不同儀器如衝擊波、超聲波等,為患者紓緩痛楚和繃緊的肌肉。

第二步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潔嵐(Kelly)表示,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背景、年齡、運動項目、比賽日期等因素,為患者制定復康治療方案。「當患者症狀穩定,應配合足夠有針對性的復康運動,甚至加上運動專項訓練,務求讓患者身心狀況準備好,才安全地重投運動及比賽。」Kelly強調重投運動切勿操之過急,以免再次受傷。

以長跑為例,常見業餘跑手為了加快備戰馬拉松而加操,不少人出現能力和負荷的差距,導致膝蓋、肌腱病變等運動創傷。「以阿基里斯跟腱病變為例,我們會協助患者訓練小腿腓腸肌及比目魚肌。」若已有膝蓋退化,要讓患者明白需做好「與退化共存」的心理準備,並逐步訓練其四頭肌、大腿膕繩肌、內收肌及臀部肌肉等,以保護患者的關節、減少關節負荷和減慢關節退化。

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潔嵐表示,物理治療師會按患者病情,以不同手法治療紓緩患者的疼痛和繃緊的肌肉,並進行針對性的復康運動。

運動受傷急救5部曲:POLICE

作為物理治療師,經常被問及不小心拗柴應冰敷或是熱敷?肌肉拉傷後要休息或是繼續運動?Kelly表示,自己或別人不幸有急性運動創傷,不妨以「POLICE」5部曲先進行急救,不過,若受傷疼痛或腫脹持續,應盡快求醫,以免情況惡化。

Protection保護:以繃帶或承托物固定患處,保護受傷部位
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以適當活動或運動代替過度休息,例如走路、關節活動等
Ice冰敷:以冰敷患處來止痛、消腫
Compression加壓:使用繃帶或儀器加壓以控制腫脹
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處至高於心臟位置,有助血液及淋巴回流,減低腫脹

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物理治療常用的工具包括:用作消腫的壓力繃帶1﹔有彈性、能提供支撐或轉移壓力的運動貼布2;提供較高穩定性和保護強度的硬性貼布3﹔以及幫助強化肌肉的運動阻力帶4

運動醫學知多啲

羅醫生強調, 愈來愈多人運動,但對預防運動創傷及傷後復康的認識卻不多,以下兩個運動醫學概念必須要知:
動態恢復(Active recovery):一旦運動受傷,以往總有人着你先休息停止一切運動,但近年運動醫學則提倡動態恢復,取決於身體狀況,讓關節保持一定活動量。例如腳踝「拗柴」,當患處消腫且疼痛減輕後,可考慮進行游水、踏單車等相對輕度、無碰撞的運動,有助維持關節活動量、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有研究更顯示,適量運動反會令患處有足夠血液供應,康復步伐更快。

交替訓練(Cross training):在個人運動專項外,宜適度進行其他交替訓練項目,有助提升運動表現及預防受傷。以跑步為例,很多下肢傷患都與跟腱繃緊、柔韌性不足等有關,建議可以練習瑜伽、普拉提(PiIates)等作為副項運動,交替訓練有助增加下肢柔韌性,更有利專項的發展。

「運動醫學與治療」講座
講者:羅英勤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專科醫生
陳潔嵐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註冊物理治療師

報名網址:https://link.mingpao.com/83093.htm
憑票入場 名額有限 先到先得!

日期: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7:00-8: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