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律政司長鄭若驊手腕脫骱及骨折,稱至少3個月至1年都未能完全正常地活動,未來或需要做手術,解決「正中神經」問題。
跌倒時用手撐地,是常見手腕骨折的原因。橈骨骨折約需6星期癒合,而缺乏血液供應的舟骨骨折,則需要8至14星期。癒合後接受6至12星期復康運動,手腕就能恢復至接近原來水平。如骨折影響正中神經,一般會在骨折內固定手術中同時處理。
鄭若驊上月在倫敦遭示威者包圍,跌倒導致左手受傷,稱手腕脫骱及骨折,已鑲入螺絲及鈦板,並引述醫生指其手腕至少3個月至1年不能正常活動。
跌倒引致手腕骨折,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因年齡增長,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骨骼變得脆弱。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指出,不論年紀大小,橈骨遠端骨折都是常見的手腕骨折。
「受傷嚴重程度視乎當事人走路的速度,如果有一定的速度或者體重完全聚在手腕,都有可能跌得幾傷。」葉永玉根據新聞報道描述,估計鄭若驊是橈骨遠端骨折;不過,由於她當時被很多人包圍,所以很難說是否在一定速度下跌倒,無法判斷傷勢程度。
然而,中老年人即使稍為跌一跌,低能量創傷都可能造成骨折。一般人跌倒時,自然反應往往會用手撐地,這個動作使力量由手掌傳至手腕,掌骨、指骨、手腕骨都有可能因而骨折,但較為常見的是橈骨遠端骨折或舟骨骨折。
橈骨骨折 手腕腫痛難活動
人的前臂有兩條骨,分別是尺骨和橈骨。當跌倒以手掌着地時,力量集中在橈骨,大約有八成的力量會傳遞到橈骨關節面,因此容易造成橈骨遠端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的徵狀為手腕疼痛、僵硬、關節難以活動,亦可能因微細血管撕裂令患處瘀腫。此外,當水腫愈來愈嚴重,整個手部包括手指的活動都會受到影響。手腕關節可作前屈、後伸、尺偏、橈偏動作,如果有骨折或軟組織受損,或會導致關節脫位(脫骱)。
跌倒以手撐地亦可能造成舟骨骨折,臨牀上多見於年輕人。手腕裏有8塊腕骨,舟骨是其中之一,體積細小。舟骨骨折較橈骨遠端骨折的問題更嚴重,影響更深遠。舟骨的血液由遠端傳至近端(供血較迂迴和緩慢),骨折會令近端缺乏血液供應,可引起缺血性壞死,容易令手腕力量傳導不正常,導致手腕骨關節退化。
舟骨骨折難發現 可致缺血性壞死
葉永玉提醒,由於舟骨在關節入面,較少血液流經,因此骨折後未必有血腫的情况。傷者可能只感到少許疼痛,與一般扭傷分別不大,病徵不太明顯,故容易忽略而沒有及時治療,直至出現併發症才發現。「有些傷者病徵比較輕微,以為只是手腕扭傷,沒有求醫。但幾年後關節開始退化,感到疼痛去看醫生,才發現骨折未有癒合,甚或有缺血性壞死。」這時做手術已經難以將原來的骨折癒合,可能要做挽救性的手術,譬如將部分的腕骨融合才可解決疼痛的問題。
骨折一般都可用X光診斷,並評估嚴重程度。不過,有些情況未必清楚觀察到骨折情况,譬如輕微移位、舟骨骨折,需要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檢查。葉永玉補充,X光亦無法看到軟組織包括韌帶的情况,要經磁力共振檢查韌帶有否損傷撕裂。
在治療方面,醫生會根據骨折情况而決定採取保守治療或做手術。如果骨折沒有脫位,可考慮採用保守治療,譬如以石膏或支架固定,待骨折慢慢癒合。橈骨骨折後大概6星期便可癒合,舟骨則由於血液循環較橈骨差,通常以石膏固定8至14個星期。
鑲鋼片螺絲固定 手術後關節可活動
如骨折不能復位,患者須接受手術來復位和固定。以橈骨遠端骨折手術為例,現時一般會在橈骨內鑲入鈦金屬的鋼片和螺絲,以固定骨折之處。骨折用鋼板內固定後可支持關節活動,所以病人術後可以活動關節,但不可發力;骨折癒合時間與保守治療相若。所有骨癒合都要經歷骨重塑(Bone Remodeling),逐漸强化至正常,需要約1年。
很多病人問,當骨折完全癒合後,鑲入的螺絲和鋼片要不要再做手術移除呢?葉永玉表示,植入物位置較深,藏於骨內,亦不會影響身體其他組織;所以,如病人沒有感到不適,便毋須取出固定物。近年,有本港大學研發出以鎂金屬作骨內固定物,可被人體吸收,手術後毋須取出。
復康訓練:傷及軟組織 復康時間較長
無論是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待骨折癒合後,就要開始復康訓練,透過運動、物理治療、職業治療,以減少軟組織黏連,並提升肌肉力量。尤其是採用保守療法,或者骨塊比較碎,術後初期需要固定患肢,因活動量小致肌肉流失、力量減低。
毋須額外食鈣片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續指,復康速度因人而異,視乎傷勢,如軟組織受損,要較長時間復康。一般來說,待骨折癒合後建議患者做6至12個星期復康運動,以恢復到接近原來的運動水平。此外,恆常運動及負重訓練可使上肢、下肢、軀幹的肌力提升,例如舉水樽、啞鈴、拉橡筋帶;強化肌肉有助防止受傷或減低受傷嚴重程度。在飲食方面,骨折癒合期間飲食均衡即可,不用特別補充鈣片。
知多啲:波及正中神經 3隻半手指麻痺
鄭若驊手腕脫骱及骨折,稱將來或需要手術解決正中神經(Median nerve)的問題。一般人認識正中神經,因與「滑鼠手」有關,手腕骨折為何會影響正中神經?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表示,腕管由腕橫韌帶和腕骨組成,前臂的正中神經會經過腕管。正中神經負責控制拇指、食指、中指和半邊無名指的感覺,如果正中神經受壓迫,這3隻半手指會感到麻痺。
腕管綜合症由不同成因引起,大多是由重複動作及過度使用手腕關節引致勞損所致,最常見是滑鼠手。此外,手腕骨折或因碎骨向前方移位,都有可能壓迫到正中神經。針對骨折而引起的腕管綜合症,很多時在骨折內固定手術時,同時會替患者鬆解正中神經。及時鬆解後可減少對神經的損害,復元時間視乎對神經的損傷,由數周到6個月。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10年高 女生飈7倍 專家籲留意子女「功能上」轉變勿忌諱談死
- 開學不久即發燒、傷風咳嗽? 家長注意8個求醫警號 及早求醫提防傳染
- 本港三成新手媽媽有產後抑鬱 研究:有薪產假增 產後婦女抑鬱徵狀減22%
- 【開學】學童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護眼3「B」法則家長都要識
- 開學在即 學生精神健康注意4R:休息、人際關係、放鬆、抗抗力
-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 日本兩食物中毒案:餐後腹瀉驗出痢疾桿菌 旅館泉水疑受諾如病毒污染
- 新冠病毒株JN.1後代KP.2漸流行 許樹昌料新疫苗防重症及死亡
- 港大研究: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併發急性腎損傷 風險超新冠患者一倍
- 港新冠陽性比率持續升 防護中心:「初劑」簡化 接種mRNA疫苗一針視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