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絕對不是無事」,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疫情下本港共錄得968宗兒童及青少年感染個案,當中少數感染新冠後可現嚴重併發症,本港去年有11歲男童染疫,料因抗體引起嚴重心肌發炎險死,亦有病童現免疫系統失調,血細胞自行溶解;另有患者有「COVID Toe(新冠腳趾)」,手指腳趾發黑。部分康復兒童亦持續嗅覺味覺失調和肺功能減弱。12至15歲兒童將可打復必泰疫苗,有兒科醫生建議兒童接種免受感染,「嚴重個案一個都嫌多」。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批BioNTech復必泰接種年齡由16歲下調至12歲 以色列錄針後現輕微心肌炎個案(附:美國12-15歲接種BioNTech後反應比率)
本港968宗兒童及青少年感染個案 近4成無症狀 個別出現嚴重併發症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疫情下本港共錄得968宗兒童及青少年感染個案,約38%無症狀,但個別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去年6月一名11歲俄裔男童感染新冠病毒後治療出院,4周後現類川崎症發高燒再入院,並眼紅、出疹及有「士多啤梨舌」,料因新冠抗體引起嚴重免疫反應攻擊心臟致嚴重心肌發炎,心臟酵素一度飈升至正常人的100倍,一度危殆險死。
11歲童新冠抗體嚴重併發 心肌炎險死
關日華稱,香港無治療新冠引起類川崎症經驗,團隊即向英國專家請教治療方案,處方丙種球蛋白壓抑炎症後男童康復,但要在深切治療部住兩周,再在普通病房留醫兩周才能出院。另一兒童患者手指腳趾發黑,關日華說這俗稱「COVID Toe(新冠腳趾)」,恐有凝血問題需持續檢查;一童持續出現溶血,血細胞自行溶解,屬免疫系統失調,需用免疫系統抑制劑,至今7至8個月仍需治療跟進。
相關文章:川崎症可致兒童全身血管發炎奪命 本港14童3個新冠抗體呈陽性
1/12嗅味覺失調 普遍肺功能減
兒童康復者嗅覺和味覺亦受影響。關日華表示,至今為約120名兒童康復者覆診,約10人出現嗅覺味覺失調,當中約半是在康復後超過一個月才出現症狀,有康復兒童吃不出蒜味、有人吃不出辣紅椒、有的聞不出燶味,擔心影響求生;亦有人常嗅到臭水渠味。關稱,團隊計劃為康復兒童做磁力共振檢查前腦、測試嗅覺等進一步研究。康復兒童肺功能減弱情况頗普遍,關日華說,有兒童染疫前可行10層樓梯,康復後只能行兩層,團隊會進一步為康復者檢查肺功能。
醫生: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絕對不是無事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絕對不是無事」,關日華又引述該名類川崎症兒童母親說,沒想過新冠病毒引起如此嚴重併發症,該名同樣染疫的母親康復後已再接種疫苗,又呼籲香港家長帶適齡兒童打針。
香港兒科醫學院院長謝詠儀指出,健康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屬安全,有穩定濕疹等過敏的兒童都可打,少數患病兒童則需先諮詢醫生(見表)。
12至15歲即將可打復必泰,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建議讓兒童在熟悉環境接種減低不安,如外展到校打針、接種中心接受學生以團體形式到場接種、讓家長和兒童一起接種等。當學校接種率提升,關日華認為可考慮放寬校園社交限制,例如容許一起吃飯、唱歌、玩管樂等,「最好大家一齊去打針」。
葉柏強說,瑪麗醫院兒科已有約八成醫生接種新冠疫苗,而疫情下兒童和家長的精神健康、兒童社交發展等受到很大影響,「並非打不打針都無所謂」,呼籲成年人包括教師應打針保護小朋友和自己。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bed rotting爛在牀上非放空減壓 專家:影響睡眠兼不利身心健康
- 【深近視】 配戴OK鏡?矯視眼鏡?阿托品眼藥水?使用電子產品謹記「20、20、20」法則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痛風石是什麼?尿酸過高結晶體積聚 影響關節外 耳後手肘手指腎臟可結石
- 什麼是難治性抑鬱?腦磁激治療、噴鼻新藥成效?患者:建立病識感勝強迫求醫
- 12款「骯髒」蔬果檢出210殘留農藥 藍莓四季豆新上榜 牛油果粟米「最乾淨」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 【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