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98%懷疑過敏個案適合打針 養和及港大研究:哮喘、濕疹、食物敏感等與接種疫苗無關聯
【明報專訊】養和醫院與港大醫學院一項聯合研究發現,首批逾千名接受疫苗過敏安全評估的個案中,近98%求診者獲醫生評估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大部分更在接種後沒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其餘2%建議延遲接種。研究認為結果顯示疫苗對大部分懷疑過敏者安全,包括曾有過敏性休克或有多種藥物過敏病史,並有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或蕁麻疹併發的病史,與可否接種新冠疫苗並無關聯。建議更新香港過敏科醫學會和衛生署的接種指引,避免延誤接種。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14日)
養和及港大研究:98%懷疑過敏個案適合接種新冠疫苗 2%建議延遲接種
去年醫管局設立的新冠病毒疫苗過敏安全門診一度累積數千宗轉介個案。上述研究分析去年2月至6月期間,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及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疫苗過敏安全門診#共1127名求診者的可用醫療紀錄,結果顯示,經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評估,當中1102人適合接種疫苗。在獲建議接種疫苗、並於接受過敏評估後可聯絡的求診者中,超過 80%表示他們已經成功接種新冠疫苗,並在接種後沒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而其餘求診者在研究進行期間暫未接種新冠疫苗。
求診者中,25人(約2%)經評估後被建議延遲接種,當中21人涉疑似藥物過敏;2人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輔料聚乙二醇 (PEG)的皮膚測試結果呈陽性;1人對PEG的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BAT)結果呈陽性;1人打一針復必泰後,被診斷為對疫苗內含輔料過敏,獲建議轉打科興疫苗。

不少過敏患者都擔心不適合接種疫苗。
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等與接種新冠疫苗無關聯
是次研究由港大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李曦與養和醫院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德康共同領導,結果已在《世界過敏組織雜誌》發表。李曦醫生表示:「曾有過敏性休克或有多種藥物過敏病史,並有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或蕁麻疹併發的病史,與可否接種新冠疫苗並無關聯。」團隊建議將「過往對非新冠疫苗(或相關輔料)有嚴重過敏反應者」及「多種藥物過敏反應病史」和其他併發的敏感症狀於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症」列表和「特別注意事項」中刪除。
相關文章:濕疹 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倡衛署改指引 免延誤接種新冠疫苗
養和醫院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李德康醫生表示:「港島西聯網資料分析顯示,大多數因懷疑有『過敏性休克』病史而被轉介至疫苗過敏安全門診作評估的病人,其實並不符合過敏性休克症狀判斷的準則,而超過一半求診人士其實毋須經由過敏病科專家事先進行過敏評估,便可以直接接種新冠疫苗。」為提升評估效率及避免不必要的疫苗接種延誤。」建議更新指引,在特別注意事項中刪除「對其他疫苗(或相關輔料)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又建議規定所有註冊藥物須附有完整輔料清單,讓醫護人員參考。
#養和醫院及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的醫院分別是本港唯一設有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的私家及公立醫院,有關研究對象已能代表在調查期間大部分接受新冠疫苗過敏評估的人士。
(新冠疫情)
- 【戒煙】調查:中學生吸電子煙比率增0.3%有上升趨勢 傳統煙吸煙率減 年內推「煙草終局」時間表
- 【新冠疫苗】第4針保護力僅多兩月?劉宇隆:18至59歲人士接種3針染疫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 長者長期病者宜打4劑
- 【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 【新冠病毒】英國研究:曾感染其他冠狀病毒康復者或防新冠 記憶T細胞有交叉免疫反應 港兒科醫生憂少接觸病毒或增日後染流感重症風險
- 【新冠疫情】港5月5個飲食爆疫群組 星月樓新旺會涉Omicron BA.2.2亞型 即時繁殖率升破1 港大學者料2至4周後現第六波
- 【新冠康復者】中大研究長新冠 逾三成出現失眠 四成慢性疲勞 附3個入睡貼士
-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 【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 【新冠疫苗】料1萬人接種3針新冠疫苗抗體水平仍不足 孔繁毅:免疫力弱者染疫體內病毒長期未清 可致病毒出現變種
- 【新冠變種】Omicron有75分支 港輸入個案涉Omicron亞系3變種 許樹昌:傳染力或與BA.2相若 BA.2.10個案Ct值19至27仍有傳染性
【明報專訊】養和醫院與港大醫學院一項聯合研究發現,首批逾千名接受疫苗過敏安全評估的個案中,近98%求診者獲醫生評估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大部分更在接種後沒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其餘2%建議延遲接種。研究認為結果顯示疫苗對大部分懷疑過敏者安全,包括曾有過敏性休克或有多種藥物過敏病史,並有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或蕁麻疹併發的病史,與可否接種新冠疫苗並無關聯。建議更新香港過敏科醫學會和衛生署的接種指引,避免延誤接種。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14日)
養和及港大研究:98%懷疑過敏個案適合接種新冠疫苗 2%建議延遲接種
去年醫管局設立的新冠病毒疫苗過敏安全門診一度累積數千宗轉介個案。上述研究分析去年2月至6月期間,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及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疫苗過敏安全門診#共1127名求診者的可用醫療紀錄,結果顯示,經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評估,當中1102人適合接種疫苗。在獲建議接種疫苗、並於接受過敏評估後可聯絡的求診者中,超過 80%表示他們已經成功接種新冠疫苗,並在接種後沒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而其餘求診者在研究進行期間暫未接種新冠疫苗。
求診者中,25人(約2%)經評估後被建議延遲接種,當中21人涉疑似藥物過敏;2人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輔料聚乙二醇 (PEG)的皮膚測試結果呈陽性;1人對PEG的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BAT)結果呈陽性;1人打一針復必泰後,被診斷為對疫苗內含輔料過敏,獲建議轉打科興疫苗。
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等與接種新冠疫苗無關聯
是次研究由港大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李曦與養和醫院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德康共同領導,結果已在《世界過敏組織雜誌》發表。李曦醫生表示:「曾有過敏性休克或有多種藥物過敏病史,並有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或蕁麻疹併發的病史,與可否接種新冠疫苗並無關聯。」團隊建議將「過往對非新冠疫苗(或相關輔料)有嚴重過敏反應者」及「多種藥物過敏反應病史」和其他併發的敏感症狀於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症」列表和「特別注意事項」中刪除。
相關文章:濕疹 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倡衛署改指引 免延誤接種新冠疫苗
養和醫院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李德康醫生表示:「港島西聯網資料分析顯示,大多數因懷疑有『過敏性休克』病史而被轉介至疫苗過敏安全門診作評估的病人,其實並不符合過敏性休克症狀判斷的準則,而超過一半求診人士其實毋須經由過敏病科專家事先進行過敏評估,便可以直接接種新冠疫苗。」為提升評估效率及避免不必要的疫苗接種延誤。」建議更新指引,在特別注意事項中刪除「對其他疫苗(或相關輔料)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又建議規定所有註冊藥物須附有完整輔料清單,讓醫護人員參考。
#養和醫院及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的醫院分別是本港唯一設有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的私家及公立醫院,有關研究對象已能代表在調查期間大部分接受新冠疫苗過敏評估的人士。
(新冠疫情)
- 【戒煙】調查:中學生吸電子煙比率增0.3%有上升趨勢 傳統煙吸煙率減 年內推「煙草終局」時間表
- 【新冠疫苗】第4針保護力僅多兩月?劉宇隆:18至59歲人士接種3針染疫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 長者長期病者宜打4劑
- 【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 【新冠病毒】英國研究:曾感染其他冠狀病毒康復者或防新冠 記憶T細胞有交叉免疫反應 港兒科醫生憂少接觸病毒或增日後染流感重症風險
- 【新冠疫情】港5月5個飲食爆疫群組 星月樓新旺會涉Omicron BA.2.2亞型 即時繁殖率升破1 港大學者料2至4周後現第六波
- 【新冠康復者】中大研究長新冠 逾三成出現失眠 四成慢性疲勞 附3個入睡貼士
-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 【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 【新冠疫苗】料1萬人接種3針新冠疫苗抗體水平仍不足 孔繁毅:免疫力弱者染疫體內病毒長期未清 可致病毒出現變種
- 【新冠變種】Omicron有75分支 港輸入個案涉Omicron亞系3變種 許樹昌:傳染力或與BA.2相若 BA.2.10個案Ct值19至27仍有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