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唱歌班師生確診 醫護家庭生日會者初確 張竹君:戴口罩近距離仍可傳播病毒 醫管局、梁子超籲節日減聚會
【明報專訊】再有唱歌群組出現,位於新蒲崗的「Billy Sir音樂教室」至昨有10人染疫,包括一名導師、5名學生及學生的親友。另有公立醫院3名醫護人員社13日出席逾10人的家庭聚會後同初步確診,涉及九龍醫院、大埔那打素醫院和東華醫院,相信在聚會中感染,另有家人初步確診。醫管局呼籲醫護減少聚會,做好榜樣。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強調,雖唱歌班參與者稱有戴口罩,但即使有戴,近距離接觸時病毒仍可經口罩旁的漏氣位傳播。

位於新蒲崗的「Billy Sir音樂教室」至昨日有10人染疫,該音樂室門外貼有一張海報,顯示音樂室在11月28日在大埔文娛中心舉辦音樂會。(朱安妮攝)
唱歌群組涉10人染疫 張竹君:戴口罩近距離仍可傳播
Billy Sir音樂教室位於新蒲崗景福街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張竹君稱,該教室12月5和8日曾有教唱歌活動,學生主要是50至60歲,一個教師教兩個學生,涉及人數不多,因大部分人都已檢疫,認為毋須強制檢測。
張竹君又說,部分唱歌班參與者稱有戴口罩,但難確定是否所有人都全時間戴好口罩,即使戴了口罩亦有風險,「有些就算戴了口罩,可能大家都比較近,好難說會否在口罩側邊漏了出來,見到有些唱歌活動即使戴了口罩都有傳播」。
政府早前要求指定處所關閉,仍能營業的食肆和酒店則禁現場表演或跳舞,但未有禁唱歌教學或唱歌聚會。食物及衛生局回覆稱,若有關場所供租用作社交聚會如唱歌聚會或包場派對,則符合派對房間的定義而須關閉。此外,若有關場所容許公眾可不時在繳費或不繳費進入,則該場所符合公眾地方的定義,2人限聚令亦適用。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葵盛西邨、麗晶花園多幢大廈現小型爆疫 如何防走廊病毒入屋?曾祈殷建議3件事:勿長開大門、冷氣、常開窗
梁子超:戴口罩室內不通風仍可染疫 籲節日減聚會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室內不通風,即使戴口罩仍有可能染疫,至於未有禁止唱歌班是否屬漏洞,梁認為防疫措施一定會「掛一漏萬」,市民需自律,尤其近日多節日,應減聚會。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明報資料圖片)
醫護參與10人生日聚會 3人工作無接觸確診病人
九龍醫院一名延續護理病房男護士周四晚初步確診,其兄和嫂分別為大埔那打素醫院的內科醫生和東華醫院內視鏡中心護士,同於周五初步確診,他們還有一些家人初步確診。3人於12月13日曾與逾10名家人出席過生日聚會,醫管局表示3人無接觸確診病人,相信在聚會互相感染,相關醫院亦無病人受影響。
九龍醫院男護士的太太同是九龍醫院護士,被列作密切接觸者,初步檢測陰性。東華醫院亦有一名護士,曾經與初步確診的女護士一同用膳,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大埔那打素醫院有4名其他接觸者需醫學監察;九龍醫院17名員工檢測陰性。
醫管局庾慧玲籲醫護做好榜樣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昨再提醒醫護減少聚會,「希望醫護做好榜樣」,又指若感染風險較其他人高,可傳染同事和病人。
(疫情第四波)
- 本港9%人口已接種首針新冠疫苗 6成打科興 港疫苗氣泡分階段實行 以接種疫苗為前提(附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和預約)
- 【新冠疫苗】牛津-阿斯利康、強生疫苗同採用腺病毒載體技術 許樹昌:不排除血栓同樣出現 附:6款新冠疫苗比較
- 嬰兒出生後感染新冠病毒 醫生:身體免疫反應可製造抗體 中大:3歲下患者逾四成無病徵 倡幼兒驗糞截隱形傳播
- 本港累計25宗同時驗出N501Y和E484K變種病毒 BioNTech對英國、巴西變種病毒有效率逾85% 科興未有資料 許樹昌:患者或會交叉感染(附:3種變種病毒株知多啲)
- 【新冠肺炎】上環27大廈污水樣本呈陽性 32地點納入強制檢測(附流動採樣站及社區檢測中心地點)
-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 【新冠疫苗】已接種第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怎辦?4個問題你要知 衛生署:勿溝針轉打科興疫苗 仍在研究階段
- 接種兩劑科興或BioNTech疫苗反應對比 專家分析不接種、推遲注射第二劑意見
- 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知多啲 藥劑師:接種第一劑後出現過敏者不應注射第二劑 孔繁毅:港大募百人研究「溝針」先BioNTech後科興
- 【新冠疫苗】關於接種BioNTech、科興和港預先採購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5個問題 對抗變種病毒?確診康復者再感染風險?疫苗對長者保護見成效嗎?
【明報專訊】再有唱歌群組出現,位於新蒲崗的「Billy Sir音樂教室」至昨有10人染疫,包括一名導師、5名學生及學生的親友。另有公立醫院3名醫護人員社13日出席逾10人的家庭聚會後同初步確診,涉及九龍醫院、大埔那打素醫院和東華醫院,相信在聚會中感染,另有家人初步確診。醫管局呼籲醫護減少聚會,做好榜樣。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強調,雖唱歌班參與者稱有戴口罩,但即使有戴,近距離接觸時病毒仍可經口罩旁的漏氣位傳播。
唱歌群組涉10人染疫 張竹君:戴口罩近距離仍可傳播
Billy Sir音樂教室位於新蒲崗景福街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張竹君稱,該教室12月5和8日曾有教唱歌活動,學生主要是50至60歲,一個教師教兩個學生,涉及人數不多,因大部分人都已檢疫,認為毋須強制檢測。
張竹君又說,部分唱歌班參與者稱有戴口罩,但難確定是否所有人都全時間戴好口罩,即使戴了口罩亦有風險,「有些就算戴了口罩,可能大家都比較近,好難說會否在口罩側邊漏了出來,見到有些唱歌活動即使戴了口罩都有傳播」。
政府早前要求指定處所關閉,仍能營業的食肆和酒店則禁現場表演或跳舞,但未有禁唱歌教學或唱歌聚會。食物及衛生局回覆稱,若有關場所供租用作社交聚會如唱歌聚會或包場派對,則符合派對房間的定義而須關閉。此外,若有關場所容許公眾可不時在繳費或不繳費進入,則該場所符合公眾地方的定義,2人限聚令亦適用。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葵盛西邨、麗晶花園多幢大廈現小型爆疫 如何防走廊病毒入屋?曾祈殷建議3件事:勿長開大門、冷氣、常開窗
梁子超:戴口罩室內不通風仍可染疫 籲節日減聚會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室內不通風,即使戴口罩仍有可能染疫,至於未有禁止唱歌班是否屬漏洞,梁認為防疫措施一定會「掛一漏萬」,市民需自律,尤其近日多節日,應減聚會。
醫護參與10人生日聚會 3人工作無接觸確診病人
九龍醫院一名延續護理病房男護士周四晚初步確診,其兄和嫂分別為大埔那打素醫院的內科醫生和東華醫院內視鏡中心護士,同於周五初步確診,他們還有一些家人初步確診。3人於12月13日曾與逾10名家人出席過生日聚會,醫管局表示3人無接觸確診病人,相信在聚會互相感染,相關醫院亦無病人受影響。
九龍醫院男護士的太太同是九龍醫院護士,被列作密切接觸者,初步檢測陰性。東華醫院亦有一名護士,曾經與初步確診的女護士一同用膳,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大埔那打素醫院有4名其他接觸者需醫學監察;九龍醫院17名員工檢測陰性。
醫管局庾慧玲籲醫護做好榜樣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昨再提醒醫護減少聚會,「希望醫護做好榜樣」,又指若感染風險較其他人高,可傳染同事和病人。
(疫情第四波)
- 本港9%人口已接種首針新冠疫苗 6成打科興 港疫苗氣泡分階段實行 以接種疫苗為前提(附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和預約)
- 【新冠疫苗】牛津-阿斯利康、強生疫苗同採用腺病毒載體技術 許樹昌:不排除血栓同樣出現 附:6款新冠疫苗比較
- 嬰兒出生後感染新冠病毒 醫生:身體免疫反應可製造抗體 中大:3歲下患者逾四成無病徵 倡幼兒驗糞截隱形傳播
- 本港累計25宗同時驗出N501Y和E484K變種病毒 BioNTech對英國、巴西變種病毒有效率逾85% 科興未有資料 許樹昌:患者或會交叉感染(附:3種變種病毒株知多啲)
- 【新冠肺炎】上環27大廈污水樣本呈陽性 32地點納入強制檢測(附流動採樣站及社區檢測中心地點)
-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 【新冠疫苗】已接種第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怎辦?4個問題你要知 衛生署:勿溝針轉打科興疫苗 仍在研究階段
- 接種兩劑科興或BioNTech疫苗反應對比 專家分析不接種、推遲注射第二劑意見
- 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知多啲 藥劑師:接種第一劑後出現過敏者不應注射第二劑 孔繁毅:港大募百人研究「溝針」先BioNTech後科興
- 【新冠疫苗】關於接種BioNTech、科興和港預先採購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5個問題 對抗變種病毒?確診康復者再感染風險?疫苗對長者保護見成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