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小朋友不會傳播新冠病毒?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波尚未完全受控,據說第4波又隨時出場。疫情如此反覆,相信和一些完全沒有病徵的受感染人士有關;他們看來身體健康,生活如常,但卻無聲無息地把新冠病毒傳給別人。政府為了控制疫情,決定推行全民自願新冠病毒檢測,希望找出這些隱形帶病毒者,切斷潛藏的病毒傳播鏈。
這檢測計劃已於9月1日開展,雖號稱「全民檢測」,但卻不包括兩類人士,其一是有鼻咽疾病等不適合接受檢測人士,另外是6歲以下兒童。
有鼻咽疾病的人做鼻腔或咽喉拭子可能有困難,給排除在全民檢測之外可以理解;6歲以下兒童不用檢測,當然技術問題是重要原因,幼童不合作,工作人員要從他們身上採集到適用的咽喉拭子樣本,肯定困難重重。但全民檢測不包括6歲以下小童,對切斷隱性傳播鏈有沒有影響?
輕症兒童 病毒量高於重症成人
和其他病毒一樣,新冠病毒要進駐人體細胞才可以搞破壞。可是,要進入人體細胞,先要和細胞表面的一個受體蛋白結合,否則只能望「細胞」興嘆。這個受體蛋白就像引進外敵,和新冠病毒配合勾結的內奸,名叫ACE2受體(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receptor)。醫學界一般以為,兒童上呼吸道ACE2受體較成人少,給病毒侵襲的程度亦因此較低,這就是患新冠的兒童,整體病情比成人輕的原因。
鼎爺私房菜五周年盛宴 明報獨家買一送一優惠 限量50份 $1280 / 位 立即選購! |
但病情較輕,不表示傳染力亦相對較低。尤其是感染後沒有病徵的隱形「病」童,他們對社區病毒蔓延有何影響,醫學界其實了解不多。有鑑於此,最近美國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以及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專家,合作了一項研究,並於8月19日在權威兒科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發表了論文。
研究對象是患新冠肺炎或新冠感染併發「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入院的兒科病人。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即使病情輕微,呼吸道分泌的病毒載量(viral load),都比有嚴重感染、需要氣管插管及器械輔助呼吸的成人還要高。即使那些沒有病徵或早期感染的兒童,他們的病毒載量亦高於受到嚴重感染的住院成人。
超級傳播不分年齡、病情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雖然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上呼吸道(即鼻咽nasopharynx和口咽oropharynx)的ACE2數量,的確比沒有感染的人多,年長兒童亦比年輕的較多ACE2,但在那些受感染的兒童當中,病毒載量卻和ACE2多寡、病情輕重,以及年齡都沒有任何關連。
這個研究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第一是新冠兒童不但可以和成人一樣成為播毒者,更因為病毒載量高,播毒效率可能比成人還要高;第二是播毒年齡不分大小,即使幼童也可能成為超級播毒人;第三是播毒能力和病情輕重不相關,沒新冠病徵的兒童亦都可能是潛藏播毒者,是隱形傳播鏈的一環。至於有不適的,病徵可能和普通感冒傷風相像,流感季節時容易引起混淆。
全民檢測,因技術問題未能包括6歲以下兒童,但我們對兒童的播毒能力,決不可掉以輕心,家有長者的,尤其要小心。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 【小腸氣成因】皮下突出物以為是腫瘤?小腸氣卡住小腸 嚴重可致腸臟壞死 了解疝氣修補手術
-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 【罕見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3大徵狀:持續疲倦、皮膚痕癢及變深色 膽管持續發炎可致肝硬化
- 【新冠疫苗】科興接種年齡降至6個月大 明起可打 專家建議首兩針相距4星期 不建議溝針 政府洽溝兒童復必泰
-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 【減肥】BMI 25以上屬肥胖 醫學瘦身新招: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知多啲
- 【新冠康復者】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兩成康復童有長新冠病徵 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 3至11歲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未如理想
-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 餐後凍飲會消化不良?運動後喝凍水致血壓上升?熱飲養生兼解渴?專家拆解
- 安寧頌:晚期病人厭食勿勉強 迎合喜好以食傳情
-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累計揭11新症確診 張竹君:有病徵先求醫 避免普檢增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