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明報專訊】油尖旺過去兩周確診新冠病毒個案有增無減,先後有新填地街20至26號唐樓、上海街碧荷樓、碧街15至27號A等須納入強制檢測大廈名單。政府今日(15日)宣布將有20處地方會被納入強制檢測,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會在指定地區作小區強制檢測,東至彌敦道、北至甘肅街、西至渡船街、南至佐敦道範圍內樓宇,如出現一宗或以上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該幢樓宇的居民等須在1月16日至18日、3日內接受強制檢測。政府會在官涌體育館設立流動採樣站及在區內派出流動採樣車為民眾檢測。她表示,在當區但非住在涉及大廈的居民也應自行進行檢測。至於樓宇渠管出現什麼問題呢?有測量師指出,以碧荷樓為例,渠管接駁「奇怪」,至少發現三大問題,至於新填地街同樣疑是喉管播毒,喉管設計不達標,地台去水位沒有U形隔氣,容易傳播病毒……。此外,同樣納入強檢的石蔭邨仁石樓09室單位,港大專家袁國勇、衛生防護中心和環保署人員日前視察發現多個單位改動喉管,懷疑喉管垂直播毒。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丨港設83個深喉唾液樣本收集點(附新增收集點名單及社區檢測中心地點)
新填地街唐樓90住戶已撤離 測量師:渠管設計不達標無U形隔氣易播毒
油麻地新填地街20至26號唐樓一帶至少有逾20幢樓現確診,當中13幢有兩個爆疫隧道地盤的工人及相關患者居住。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新填地街唐樓暫撤離約90名住戶,局方正在跟進還有沒有其他住戶須撤離。就新填地街唐樓,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早前表示,該大廈太多劏房,業主大多不願改動間隔,形容是「死症」,喉管設計不達標,多個廁所用同一橫管連接,地台去水位沒有U形隔氣,容易傳播病毒。
至於上海街碧荷樓,有附近街坊表示,區內唐樓林立,大部分以劏房分租,不少南亞裔人聚居。何鉅業根據本報提供的碧荷樓外牆照片,歸納出渠管有三大問題,形容渠管接駁情况「奇怪」,甚至比爆疫的佐敦新填地街20至26號唐樓「惡劣」。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決定接種新冠疫苗前要知道的7個問題 保護性、副作用?孕婦、濕疹、哮喘患者不宜接種?
碧荷樓:渠管生鏽易滲漏 坐廁部分無反虹吸管 地台駁糞渠?
首先,何指出大部分單位的外牆只見坐廁的糞渠,沒有地台去水位等接駁的廢水管,更不見U形隔氣管,他相信部分單位的廢水管或在室內接駁糞渠,如糞渠帶有病毒,不排除透過地台去水位入屋,波及共用該糞渠的單位。
此外,他說並非每層坐廁的糞渠設有反虹吸管,有單位的糞渠遭切斷,相信坐廁位置被改動,惟新的糞渠未見接駁反虹吸管,不排除舊的反虹吸管已失效。若單位內多劏房及坐廁,冲水時或導致同層坐廁的水封失效,住戶會聞到臭味,病毒亦可經渠管入屋。
何又觀察到,部分渠管殘舊生鏽,容易滲漏,若水滴帶有病毒,或影響窗戶接近渠管的住戶。
仁石樓疑垂直播毒
至於石蔭邨仁石樓09室疑喉管垂直播毒,居民須隔離檢疫。何鉅業今日(15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懷疑該大廈有人改動喉管致播毒,並稱外牆喉管生草有可能令喉管破損,「一見到就要清除(植物)」,並要檢查喉管有否滲漏,若有破損應立即更換。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葵盛西邨、麗晶花園多幢大廈現小型爆疫 如何防走廊病毒入屋? 曾祈殷建議3件事:勿長開大門、冷氣、常開窗
倘改動喉管影響水封 或循喉管播毒
何鉅業說,難以判斷生草是否等同喉管滲漏,種子藏在喉管接駁位,遇雨水亦有機會生長。他指出,植物生長會影響喉管結構,植物根部或在喉管內延伸,應立即移除。他估計,若仁石樓個別單位裝修改動喉管,影響水封,當同一大廈有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時,有可能循喉管播毒。
港大專家袁國勇、衛生防護中心和環保署人員昨視察發現多個單位改動喉管,更有外牆喉管長出植物,懷疑喉管垂直播毒。各人發病日期接近,不排除未找到感染源頭,所有09室居民須檢疫,涉約170人;其他住戶則強制檢測,涉逾2000人。
強制檢測涵蓋的大廈如下:
新增2座大廈須強制檢測(截至1月15日):
.柴灣峰華邨曉峰樓:累計兩個單位,一單位一人受影響,另一單位4人受影響;兩個單位相隔數層,但同號數
.油麻地碧街15至27號A:累計兩個單位,各一人受影響
任何在2021年1月1日至1月14日期間曾身處任何下列指明地方超過兩小時的人士(包括但不限於住客、訪客及工作人員),須於2021年1月17日或之前接受檢測。
.佐敦上海街163-165號碧荷樓
.葵涌梨木道120號石蔭邨仁石樓
.元朗擴業街8號朗屏8號1座
任何在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3日,曾身處以下地方超過兩小時的人(2021年1月16日或之前須接受檢測)
.黃大仙竹園道55號天馬苑駿威閣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
- 一氧化碳中毒難察覺 可致昏迷、腦神經受損或死亡 衛生署:勿吸食水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