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 哈佛:或需限社交至2022年 張竹君: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或成常態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港大醫學專家袁國勇稱要有心理準備今年底前天天戴口罩,美國最新研究更估計,間歇性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或要維持至2022年。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或都會變常態,籲巿民家有心理準備「會是漫長戰爭」。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認為,要交替實施嚴格及寬鬆的措施,否則社會會「抗疫疲勞」,隨着疫情近日放緩,公務員在家工作可考慮解除,亦可有限度重開部分設施如運動場及圖書館,惟限聚令及邊境防疫措施暫未有空間調整。
哈佛研究推算新型冠狀病毒
未來 5 年傳播情况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美國的數據,推算新冠病毒未來5年可能的傳播情况,研究報告周二(14日)刊於《科學》期刊,報告指出,若免疫力可永久持續,報告估計新冠肺炎或會於首次爆發後消失5年或更長時間;若免疫力只能維持約一年,就可能會每年爆發。研究人員估計,除非新的治療方法或疫苗問世,或提升深切治療部接收病患的能力,否則間歇性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或需持續至2022年;即使明顯消除今次疫情,亦應繼續監控病毒,因為疫情有可能在2024年捲土重來。
英國政府的緊急事件科學顧問小組(SAGE)上月中亦發表文章,提出交替實施嚴格及較寬鬆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需至少實施一年,其中有半年時間採取嚴格標準。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早鳥優惠送「阿一$100現金禮券」 立即訂購! |
林正財:措施嚴格寬鬆交替 防「抗疫疲勞」
本港限制社交距離措施要實施到何時?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相信,本港交替實施嚴格及較寬鬆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或要延至2021年底至2022年初,視乎疫苗、藥物等供應。關閉處所、規管食肆及4人限聚令的新例至下周四(23日)屆滿,林正財認為,暫時無空間放寬有關措施,但可以在公務員留家工作及關閉康文設施的措施上放寬,例如圖書館可限制人流及探體溫後重開,部分運動場亦可在可控下重開,他估計政府會考慮,「完全維持(現况)的話,社會會有抗疫疲勞,疫情嚴重時應嚴點,之後放鬆吓,讓巿民有點盼望,否則點捱到2022年?」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新冠預防藥】英國阿斯利康研發中和抗體「恩適得」 獲英美歐盟授權
- 何栢良預期:本港1/3年輕新冠患者無病徵 繼續高度戒備保持社交距離
- 首現本地登革熱 4月有個案近10年最早 張竹君:憂同時應付新冠病毒 兩面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