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84歲的張婆婆因兩年前一次中風,行動變得不便,加上語言表達有困難,家人安排她入住私營安老院舍,方便照料。張婆婆性格樂觀,數月後已習慣院舍生活。在一次外展探訪院舍期間,護理員表示張婆婆近日食慾不振及情緒變差,但由於她有失語的障礙,故未能認清她煩躁的原因。了解情况後,我們便開始為她檢查,發現她右大腿及臀部出現數塊紅疹,有些紅疹還伴隨着水疱,臨牀診斷是帶狀疱疹,俗稱「生蛇」。
相關文章:【生蛇】帶狀疱疹俗稱「生蛇」了解發病原因 中醫:肝氣鬱結招「蛇串瘡」(養生帖)
生蛇先刺痛麻痹 3至數天後現紅疹膿疱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病毒時會引發水痘,此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直到再度活化才會引發帶狀疱疹。在皮膚出現紅疹前,會先有刺痛、麻痹等前驅性痛感,程度上可從輕微疼痛到劇烈疼痛,在3至數天後會出現紅疹,再演化為水疱和膿疱,張婆婆食慾不振相信是由疼痛所致,加上她未能以言語表達,才引致情緒變得不穩。
了解病歷及病情後,為她處方抗病毒藥物,目的是縮短病程,減少皮膚病灶及發生併發症的機率。經過約1星期治療,婆婆胃口及情緒開始好轉。
相關文章:醫學滿東華:惡「蛇」纏身一圈
50歲後風險增 疫苗預防有效率逾九成
據估計,約有三分之一人在一生中可能罹患此病,在年滿50歲的風險更是大大增加,幸好現時已有非常有效的預防疫苗,有效率可超過九成,讀者可向家庭醫生查詢。
在張婆婆個案中,雖然因為自身問題,未能清楚表達不適,幸好護理人員細心留意她日常情况,讓我們及時為她治療,所以在照料有表達能力障礙的人士時,要更用心觀察其日常狀况及變化,及早發現其身體問題。
文:陳天慈(東華三院長者醫療外展服務主管、老人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