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在醫學期刊《刺血針》發表文章,團隊在1月22日至2月12日追蹤本港23名確診者,年齡由37至75歲,發現患者深喉唾液病毒量在病發後首周內最高,容易快速擴散造成社區傳播,建議對高危者採取感染控制措施,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目前共10名18歲以下者確診,情况穩定。早前部分兒童發燒及肺炎相對嚴重,經兒科及傳染病科醫生平衡風險後,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理想並已退燒。
加17負壓病牀7病房
醫管局昨加開用作隔離確診患者的負壓設施,增加17張病牀及7間病房,佔用率維持約五成及七成,至昨日有4人危殆需用呼吸機。何婉霞表示,不擔心呼吸機供不應求,但危殆病人需入住有負壓設施的深切治療部,對負壓病房需求構成壓力。此外,醫管局正與私家醫院商討分流病人,除了部分新生嬰兒黃疸的治療,另有預約剖腹產子、電療、癌症手術、骨折手術等。
專題系列文章
- 中風病人無法吞口水 以「內窺鏡吞嚥練習」 兩月可拆胃喉
- 醫生:肺癌破壞肺結構致功能受損 一旦感染可致急性呼吸衰竭
- 慢病共治逾13萬人接受「三高」篩查 四成確診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
- 首間婦女康健服務「樂妍站」提供子宮頸癌和乳癌篩查 64歲或以下須先做會員
- 日本百日咳持續蔓延 今年至今感染人數已達去年全年5倍
- C組輪狀病毒港首見 或致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袁國勇:避食未煮熟海鮮
- 【乳癌篩查】高風險者免費 籲有「強烈家族病史」或基因突變婦女參與
- 港首間胸痛中心 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一成降至8%
- 為癌症病人「雙重解碼」:基因及染色體 養和癌症中心「全方位癌症基因組檢測」省時更精準治療
- 新冠病毒陽性率一年高 XDV成主流病毒株 孔繁毅料高峰期持續三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