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調配得宜 毋懼抗抑鬱藥副作用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藝人張繼聰早前在facebook自爆,七年前與太太謝安琪雙雙患上抑鬱症,服用抗抑鬱藥後出現口乾、頭暈、疲倦等副作用,治療過程不輕鬆。

調配得宜 毋懼抗抑鬱藥副作用
(圖:HanakoCZE@iStockphoto、資料圖片)

對於服用抗抑鬱藥,很多病人第一時間耍手擰頭,既擔心副作用,又擔心上癮。治療抑鬱症,可以不食藥嗎?情緒轉好就可以立即停藥?

抑鬱症成因,除了受外來環境、遺傳及心理因素影響,也涉及生理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藥物是其中一個治療方法,針對的是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但不是所有抑鬱症病人也需要食藥。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解釋,早期或病情輕微的患者可以嘗試運動或心理治療;但中期或嚴重患者,腦部傳遞物質失衡情况較明顯,「藥物很重要,特別是在治療初期。舉例說,遇溺時有人拋出救生圈,幫助你浮起。這個救生圈就是藥物,令你不會浸死。但要長遠治療就要學識游水,即要配合心理治療及改善社交技巧等」。

不過,很多病人抗拒食藥,擔心副作用和上癮,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生逐一拆解。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網購Power Up與您迎接2021農曆新年】賀年佳品優惠高達4折:米芝蓮星級食府盆菜、老字號參茸海味、歐洲製精緻餐具、陳年雲南普洱、人氣家電;款式多達80種,立即訂購。(優惠期至2021年2月10日)

副作用一至兩周內可減退

1. 問﹕藥物是否一定有副作用?

麥﹕傳統抗抑鬱藥物如「三環素」副作用會較明顯;新一代藥物如「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等,副作用較輕。普遍副作用是頭痛、頭暈、有睡意、作嘔、胃口增加、體重上升等。不過大多只在服藥後一至兩星期內出現,之後便會減退;而且並非人人也有副作用,有些人完全沒有,有些則反應較強。

曾經有個伯伯患了焦慮症及抑鬱症,同時有高血壓,服用血清素藥物後頭暈嚴重,也影響血壓,那次服藥體驗令他留下陰影。之後抑鬱症復發,他拒絕再服用血清素,但這藥有助紓緩抑鬱情緒,經勸喻後他同意接受,服後雖然又頭暈又作嘔,但當他堅持服藥一星期後,藥效發揮出來,不單改善了情緒,連血壓也有改善,最後他認同血清素幫到他。

許﹕用藥前,醫生會預先告知病人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令他們有心理準備,同時要讓病人信任醫生的治療,服藥後出現副作用即通知醫生,醫生按情况再作安排。有個女病人本身不時頭暈不適,服藥後頭暈更嚴重,接近暈倒,病人將情形通知我,我決定將服用劑量減少,副作用也減少,繼續服藥。

調配得宜 毋懼抗抑鬱藥副作用
(圖:資料圖片)

善用副作用 變正面療效

2. 問﹕食藥後有嚴重副作用,受不了唯有停藥?

麥﹕食藥過程猶如投資,開始有些不適,但當藥物發揮作用,病情就會改善;故用藥初期出現副作用,建議病人「忍一忍」。

而且藥物運用得宜,負面的副作用也可扭轉變為正面的治療作用。同一種藥物,有不同藥廠生產,副作用會有些微分別,有些偏向睡意較多;有些偏向影響腸胃。可按病人的情况,挑選合適藥物,例如患者同時失眠便可處方睡意重的藥物。

曾有個女病人情緒非常差,經常發?、睡眠質素差、無胃口,身形非常瘦削。她希望增肥,改善身形,於是安排她服用副作用是體重上升及睡意重的藥物。服藥後,可改善情緒,提升睡眠質素及增加體重,一種藥物可解決她多個問題。不過,如副作用太強烈,可以調節藥物分量、換藥,或安排病假休息。有需要時可處方輔助藥物處理,如止嘔藥,但並不常見。

忽然停藥 情緒劇變前功盡廢

3. 問﹕病情改善了,就可以立即停藥?還是要食一世?

麥﹕用藥期間,腦部適應了藥物調節,如突然停藥,腦部會產生不適,出現「中斷性反應」﹕情緒急速轉差、緊張、頭暈、頭痛、作嘔、作悶,以及出現如觸電的麻痺感,長遠而言會增加復發的風險。

當病情好轉後,醫生會建議病人繼續用藥半年至一年,用來穩定病情及減少復發風險。如果病人是第二次病發或家族遺傳風險高,容易復發,可能需增加用藥時間至兩年。若第三次或以上發病,食藥時間會增長,但都不會食一世。

有個中年女士服藥半年,進展良好,後來外出旅遊,認為旅行時心情自然會好,自行停止食藥,結果出現嘔吐、天旋地轉式的頭暈,想喊、易怒;另一個病人認為自己病情好轉,擔心長期食藥有壞影響,希望靠意志控制病情。雖然斷藥徵狀不太明顯,但病情未完全穩定下停藥,結果情緒再次大起大跌,回到未治療前的狀態,整個治療要重新開始。

許﹕如病人首次患抑鬱症,病情輕微和及早治療,沒有偏激思想,復發風險較低。若病人持續有悲觀或偏執思想,或有濫藥、酗酒、家暴等風險因素,再次病發風險較大,那就需要較長時間用藥,作預防之用。

抗抑鬱藥不會上癮

4. 出現「中斷性反應」斷藥徵狀,豈非代表藥物令人上癮?

麥﹕抗抑鬱藥不會令人上癮。成癮其中一個徵狀是出現耐受性,對藥物分量需求愈來愈大,但服用抗抑鬱藥,劑量不會隨時間增加。不過,減藥或停藥要在醫生指示下逐步進行,而且要挑選合適時間,避免在一些情緒易緊張的期間如轉工等,充滿外來壓力的時間停藥。

許﹕抗抑鬱症藥不會令人上癮。反而鎮定劑及安眠藥有機會出現依賴性,兩種藥物可即時令人情緒冷靜及入眠,效果明顯,很多病人喜用,但長期服用會上癮。

5. 問﹕用藥後就會變得開心,即時掃走負能量?

許﹕很多病人誤以為抗抑鬱藥是「開心藥」,當用藥兩三日覺得情緒無改善,便認為藥物無效,想放棄。其實抗抑鬱藥並非即食即見效,藥力一般在兩至四星期後才開始發揮作用;而且藥物只是令情緒變穩定,並非令人變得開心。

有個40歲女士失眠近一個月後求醫,診症期間發現她充滿悲觀思想,認為子女已長大,不再需要她,丈夫也不愛惜她,經常不快樂,對生活亦提不起勁,容易發脾氣,最後確診為抑鬱症。服用抗抑鬱藥兩至三星期後,負面情緒減少,生活態度也有所改變,開始覺得原來丈夫會關心她,身邊朋友也覺得她情緒較穩定,友儕間的關係也改善了,最後人也變得較積極。

食藥後,病人情緒和精神狀態、睡眠質素有改善,有助增進人際關係及解決問題能力,在良性循環下令心情更好,生活自然更加如意。

5類抗抑鬱藥 副作用不一

現時治療抑鬱症藥物,麥永接指出,主要針對三種影響情緒的腦神經傳導物質﹕

‧血清素(Serotonin)﹕調節情緒

‧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令人有活力及精神

‧多巴胺(Dopamine)﹕令人有動力

新一代抗抑鬱藥可分為五種,分別針對不同的腦神經傳導物質,醫生可按病人需要配藥﹕

1. 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

副作用﹕出汗、失眠、疲倦、神經緊張、手震等

2. 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

副作用﹕嘔吐、便秘、嗜睡、神經緊張等

3. 去甲腎上腺素及特定血清素抗鬱劑(NaSSA)

副作用﹕便秘、口乾、嗜睡、體重上升等

4. 血清素拮抗劑及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ARI)

副作用﹕疲勞、口乾、頭暈、頭痛等,或會出現姿位性低血壓

5. 血清素及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NDRI)

副作用﹕口乾、惡心、嘔吐、頭痛、失眠等,或會改變食慾

(藥物資料來源﹕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

調配得宜 毋懼抗抑鬱藥副作用
善用副作用——不同抗抑鬱藥的副作用也有異,有些嗜睡情况較明顯,適合受失眠困擾的抑鬱症病人服用。(圖:RyanKing999@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每100港人3個抑鬱

衛生署數字顯示,每100名港人有3人患抑鬱症,屬常見情緒病。抑鬱症徵狀分為三部分﹕

身體﹕頭痛、胃痛、失眠、胃口差及周身痛

情緒﹕經常不開心及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無精力

思想﹕負面思想,無人幫到自己,覺得自己無用,自我價值低

不少藝人都患上抑鬱症,包括鄭秀文、薛凱琪、林欣彤等。許龍杰指出,演藝生活要面對公眾,成為焦點,壓力大,易有抑鬱。不過除了藝人,各行各業的工作壓力也可引起抑鬱,也別以為病發一定源於壞事,好事也可成為病因。

升職都可以致鬱

有一名男士在一間中小型貿易企業任職物流前線工作,因表現理想獲升職做行政工作,工作量增加,上司要求高了,但他不太掌握管理技巧,人際溝通技巧亦欠佳,覺得力有不逮,充滿挫敗感,因壓力很大變成抑鬱症,最後需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

文:許朝茵

圖:HanakoCZE@iStockphoto、資料圖片

統籌:鄭寶華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