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親人傷害+社會動盪 信任崩潰 難重建關係
【明報專訊】信任是安全感的來源。沒有安全感,人便會經常處於焦慮、恐懼狀態,對身邊人和事充滿猜疑,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在過去半年社會運動的洗禮下,以往我們一直信守的道德標準,變得十分脆弱。
這令我想起那些「臥底」,一直以為是好朋友,卻在你完全沒有防範之下傷害你,那份心寒的感覺,一生難忘,從此對人的信任盡失。
阿明是個中三男生,小時候是個快樂的小孩子。在他的記憶中,媽媽是個溫柔細心的女人,對他關懷備至,愛護有加。但自從小二那次交通意外之後,他的人生就再沒有快樂——媽媽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保護阿明。「我寧願跟媽媽一起離去。」眼前的他,沒有表情,眼神空洞,思緒彷彿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母親早去世 遭父虐打
自從媽媽去世後,就只有阿明與爸爸同住。爸爸是個性格衝動的人,自從太太去世後,性情變得更暴躁,酗酒賭博,還經常拿阿明來出氣,動輒就把他痛打一頓。除了上學之外,阿明還要做家務,小學四年級已經懂得買菜煮飯,自己上學,照顧自己。爸爸對他態度惡劣,經常呼喝打罵。「中一那年的生日,爸爸說好會回家吃晚飯,我以為他記得我生日,心中有一點盼望。我煮好了飯,等到晚上10時,他還沒有回家。過後幾天也沒有回來,亦沒有放下任何生活費,我只好空着肚子上學,回家就盡量在家中找點可吃的充飢。」阿明說着,仍然沒有表情,像是在敘述另外一個人的故事。「沒有人上我們家追債,已經很好。」為了避債,他和爸爸已搬過了好幾次家。
冀努力改變命運 自6月起感無望
阿明一直都想靠自己去改變命運。他努力讀書,希望可以為自己的將來求一點安穩。隨着考試壓力愈來愈大,他的身體出現很多痛症,例如肚痛、頭痛、心悸;有時還會有一陣莫名的驚恐。他愈想控制,就愈難控制,漸漸地產生了一種很乏力的感覺,開始難以集中精神、胃口變差、失眠、缺乏動力,成績下滑之後更覺得自己無用。他說自從今年的6月,這份無望的感覺更加強烈。「還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脫離困境,會有較美好的將來。但原來自己一直信守的基本價值,一直相信那些聲稱會保護你的人,聲稱是為民服務的執法者和掌權者,原來也是不可信任的,現在的香港讓我看不見未來……」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疫苗非建議每年或定期打加強劑 接種新建議:未染疫6個月至17歲應打齊3針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