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一「網」連結中西醫
【明報專訊】寫了不少中西醫病症的診斷和治療,相信大家都感覺到中西醫雙方多了解溝通,對市民會有幫助。
西醫與中醫是兩個不同的醫療體系,要雙方真正而深入了解對方的確存在困難。有見及此,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常為中西醫協作努力。
2013年,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做了很多教育工作,包括大型的研討會及講座。當時我是會長,與眾人討論:「我們既做了這些活動推廣,但總不見中醫西醫有實際協作行動,這鴻溝該怎樣填補呢?」當時各人都很同意要在這方面努力,但苦思良久,前行實在不易。
經過多方討論,終於在2015年成功向創新科技署申請基金推行「中西醫醫學平台」IJOP計劃,目的是構建一個助長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環境,更藉此平台推廣雙方交流溝通,促進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發展,使業界及廣大市民受惠。記得當時創新科技署審核時,獨具慧眼,看到了其他人尚未看到的願景。兩年項目中,做了很多有意義工作,促使申請第二期資助IJOP再次成功。
分享知識 加深互相理解
承前啟後,2019年IJOP計劃中,包括了一個網絡平台,讓醫療業界使用,亦有部分內容給公眾瀏覽。
醫療業界方面,先以幾個專科疾病,集合各方文獻及專家經驗,創造醫療策略框架,以各病的專家組之珍貴知識、觀點和智慧,建立管理庫來幫助中醫和西醫協作。讓雙方在平台裏試行合作,包括在網絡和人際間交接聯通,希望達成一個協作渠道及系統。
平台亦會利用互動節目,促進中醫和西醫分享知識和經驗,以創新觀點,讓他們發揮所長。平台會通過多種方式,包括視頻、博客、網絡講座和社交媒體,播報專業人士和學術權威的訪問和闡述,務求加深互相理解認識。
這項目正密鑼緊鼓進行中,我十分興奮,多謝幾位好同事的經驗帶來不少啟發,多方面有新的發展,再加添了新項目,例如虛擬中西醫合作診症、中醫術語中英搜尋,為項目平添了朝氣。網絡平台即將面世(網址:www.ijopmed.org),還需要各界共獻新思維,分享心得和意見,使大家能互相激發,提高醫療知識,並為香港建立一個獨有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公眾將能直接享受協作成果。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明報專訊】寫了不少中西醫病症的診斷和治療,相信大家都感覺到中西醫雙方多了解溝通,對市民會有幫助。
西醫與中醫是兩個不同的醫療體系,要雙方真正而深入了解對方的確存在困難。有見及此,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常為中西醫協作努力。
2013年,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做了很多教育工作,包括大型的研討會及講座。當時我是會長,與眾人討論:「我們既做了這些活動推廣,但總不見中醫西醫有實際協作行動,這鴻溝該怎樣填補呢?」當時各人都很同意要在這方面努力,但苦思良久,前行實在不易。
經過多方討論,終於在2015年成功向創新科技署申請基金推行「中西醫醫學平台」IJOP計劃,目的是構建一個助長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環境,更藉此平台推廣雙方交流溝通,促進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發展,使業界及廣大市民受惠。記得當時創新科技署審核時,獨具慧眼,看到了其他人尚未看到的願景。兩年項目中,做了很多有意義工作,促使申請第二期資助IJOP再次成功。
分享知識 加深互相理解
承前啟後,2019年IJOP計劃中,包括了一個網絡平台,讓醫療業界使用,亦有部分內容給公眾瀏覽。
醫療業界方面,先以幾個專科疾病,集合各方文獻及專家經驗,創造醫療策略框架,以各病的專家組之珍貴知識、觀點和智慧,建立管理庫來幫助中醫和西醫協作。讓雙方在平台裏試行合作,包括在網絡和人際間交接聯通,希望達成一個協作渠道及系統。
平台亦會利用互動節目,促進中醫和西醫分享知識和經驗,以創新觀點,讓他們發揮所長。平台會通過多種方式,包括視頻、博客、網絡講座和社交媒體,播報專業人士和學術權威的訪問和闡述,務求加深互相理解認識。
這項目正密鑼緊鼓進行中,我十分興奮,多謝幾位好同事的經驗帶來不少啟發,多方面有新的發展,再加添了新項目,例如虛擬中西醫合作診症、中醫術語中英搜尋,為項目平添了朝氣。網絡平台即將面世(網址:www.ijopmed.org),還需要各界共獻新思維,分享心得和意見,使大家能互相激發,提高醫療知識,並為香港建立一個獨有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公眾將能直接享受協作成果。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