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戶外太陽猛烈,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防曬霜塗多少才足夠?不同情況下應使用什麼防曬產品?兩名皮膚科專科醫生分別接受明報網站訪問,講解使用防曬產品的注意事項。
防曬使用6注意
日常塗SPF30或以上、PA+++防曬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令皮膚老化、鬆弛,甚至引致皮膚癌,尤其紫外線A(UVA)穿透力高,可透過雲層及玻璃等進入室內,對皮膚的傷害較大,因此不論天氣如何,每日都應該塗防曬。她建議日常可使用SPF30或以上、PA+++的防曬產品;進行戶外活動時則可使用SPF50或以上、PA+++或以上的防曬產品。
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指出,每次應塗抹足夠分量的防曬霜。防曬霜塗於面部及頸部位置需要約1茶匙,軀幹前後位置需要約2茶匙,每邊上肢各需要約1茶匙,每邊下肢各需要約2茶匙。
髮際線、眼嘴周邊易忽略
林嘉雯稱,防曬應均勻地塗在身體每個部分,一般人塗防曬時易忽略髮際線、眼部周邊、嘴部周邊及耳朵,宜多加留意。
先防曬後防蚊
如在戶外活動,需要同時做防曬及防蚊措施,胡惠福表示,防曬霜應在出門前15至30分鐘塗搽,塗上防曬霜後15至20分鐘才塗抹驅蚊劑,以減低皮膚過度吸收驅蚊成分的風險。
每隔兩小時補塗防曬
胡惠福表示,在戶外活動防曬霜要每隔兩小時補塗一次,並在流汗或游泳後補塗。如上班期間未必可每隔兩小時補塗防曬,林嘉雯建議,要盡量避免觸摸臉部,以防抹去防曬霜。
防曬乳霜較持久 避用噴霧
胡惠福稱,防曬霜主要有乳霜、乳液及噴霧3種,乳霜黏附皮膚效果較好,但質地較黏稠;乳液及噴霧的質地清爽,但黏附皮膚效果較差,或需要重複塗上。林嘉雯提醒,防曬噴霧有機會噴得不均勻,被忽略的部位或會被曬傷,而且使用噴霧時或會被吸入肺部,因此建議盡量避免使用。如必須使用噴霧,宜在室外使用。
文:何芍盈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