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養生帖:醒脾養胃 刮痧恢復體力

分享此內容:

養生帖:醒脾養胃 刮痧恢復體力
刮痧——背部刮痧可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亦能祛暑化濕,醒脾養胃,恢復體力。(FangXiaNuo@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暑熱暑濕,人們常感胃腸不適,甚至發生「疰夏」,出現倦怠嗜臥、低熱多汗、食欲不振、惡心胸悶、眩暈心煩、大便溏薄、口黏苔膩等症。多發於老弱幼小,或素體氣陰不足、脾胃虛弱之人。

暑熱外邪,易傷津耗氣;長夏則暑濕當令,最易困遏脾胃。因脾為濕土之髒,胃為水穀之海,濕土之氣同類相召,暑濕濁氣直趨中州。濕熱氤氳,留戀不解,阻滯氣機,而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穀不化精微、體內缺少營養補給,臟腑功能低下或失調,故諸症蜂起。

中醫之於「疰夏」,輕者常予藥食兩宜的綠豆、蓮子、薏苡仁、藿香、薄荷等;症狀較重者可投王氏清暑益氣湯、藿朴夏苓湯、六一散等方劑。但許多人本就口黏乏味,脘痞嘔惡,對色重味苦的中藥湯液難以下嚥,小兒尤甚。其實傳統中醫的刮痧、推拿等外治法亦有較好的效用,操作亦非常簡便。

刮拭背部督脈 調整臟腑

古代「痧症」即包括暑熱暑濕引發的多種情况。具體操作方法是:

  1. 施術部位以背部正中脊柱線路(為督脈線路,可調節全身陽氣,清暑瀉熱),脊柱兩側至肩胛骨內側(為足太陽膀胱經線路,可調節內臟功能)
  2. 操作步驟:取坐位或伏臥位,暴露背部,以刮痧板蘸清水,刮痧板與皮膚呈45°至90°角,從上往下(從第七頸椎到第五腰椎,先督脈、後膀胱經,再點刮脾俞、胃俞等)刮拭,適當用力均勻,中間不要停頓,線路盡量拉長,反覆刮拭5至6遍,刮至皮膚潮紅或有痧點(出痧)。
  3. 刮痧後應避免吹風受寒,可喝一杯溫開水(或淡糖/鹽水)。
  4. 再次刮痧應待皮膚痧痕大致消退後。

刮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祛暑化濕,醒脾養胃,恢復體力。

文:甘君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副教授)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