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兒哮喘留意咳嗽氣促喘鳴徵狀 及早治療增「斷尾」機會

哮喘是常見兒童疾病之一,若幼童出現咳嗽、氣促、喘鳴等徵狀便需分外注意。養和醫院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在明報副刊網上講座中指出,如沒有及時處理已出現的徵狀,有機會嚴重影響兒童身心發展,嚴重更可致命,因此建議及早求醫,以助有效控制病情,減低哮喘發作機會。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一般由感染或過敏引起,例如氣管發炎、病毒感染,或經接觸花粉、塵等致敏源而引致。吳國強醫生指出,哮喘的病徵是氣管收窄,患者容易出現反覆咳嗽,特別會在晚上「咳醒」,運動時容易感到氣促及胸悶, 醫生透過聽診能聽出「hehe 」聲的喘鳴現象。 小兒哮喘若失控 日後患慢阻肺病機會增 家族遺傳是其中一個兒童患上哮喘的風險因素。假如母親患有哮喘,子或女患上哮喘的風險比其他兒童大兩倍;父親患有哮喘,兒子患上哮喘的風險大四倍。吳醫生表示,母親懷孕時吸煙、接觸二手煙及處於空氣污染的環境等,有機會影響胎兒氣管發育而導致氣管構造較窄;未滿38周的早產嬰兒亦較常有氣管狹窄的問題,出生後較容易因感染而出現喘鳴現象。如果兒童在三歲前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而導致患有細支氣管炎,也會引致喘鳴,增加患上哮喘的機會。 吳醫生引述研究指出,30%兒童會在三歲前出現喘鳴,以及半數兒童會在六歲前出現喘鳴,而這些有喘鳴的兒童當中,有40%會在六歲後發展成哮喘。如病童未能有效控制哮喘病情,他們長大後會有較高風險演變為成人哮喘,甚至慢性阻塞性肺病,屆時可能連簡單走路亦會氣喘。 量化病情有助調節藥物劑量 要有效控制哮喘,需要準確監察病情的變化。吳醫生表示,由於部分兒童的哮喘徵狀不明顯,因此需透過峰值呼氣流量測試(PEF)來量度哮喘的控制情況。患者向峰速計的管道用力吹氣以測試氣流速,假如早晚兩次測試結果相差兩成或以上,即代表哮喘病情控制欠佳。 對於不能用力及快速地呼氣的兒童,可使用強制震盪技術(Forced oscillation technique)來量度正常呼吸下的氣管阻力,以判斷氣管有否收窄;或可測量呼出的一氧化氮含量,以了解氣管發炎程度,醫生可按結果調節藥物劑量。此外,病童或其家長每日填寫哮喘日記,記錄每日病情狀況及用藥習慣,亦是重要的診斷和監察的工具,有助量化病情,讓醫生調整藥量。 類固醇是治療哮喘的重要藥物,不少家長或擔心有許多副作用。吳醫生解釋,哮喘藥主要是吸入式藥物,類固醇劑量是口服藥的百分之一,屬安全劑量,而且藥物直接用於氣管,而且不會進入身體循環。兒童吸入藥物後,可漱口清潔口腔,有助進一步減低藥物副作用。氣管發炎是引發哮喘的重要因素,但患者未必有明顯徵狀。吳醫生強調,家長如因兒童停止咳嗽、感覺上有好轉而停藥,此舉會對病情控制有重大影響,因為持續無徵狀的發炎會導致氣管的平滑肌及上皮組織增厚,令氣管內空間收窄,減低哮喘「斷尾」機會。病童需要持續三個月至半年無徵狀,做運動及吃冷凍食物都沒有不適,醫生才會因應情況,考慮開始減藥。 遠離致敏源增強氣管健康 患哮喘的兒童氣管敏感,容易受外來刺激令哮喘發作。吳醫生提醒,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助控制哮喘病情,因此家人切忌在家中吸煙及燒香,煮食時要關上廚房門,以阻隔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如家中有人吸煙,可考慮使用裝設高效濾網(HEPA)的空氣清新機。家中若有飼養貓狗亦要小心,如兒童已患上哮喘或對貓狗過敏,應盡量避免貓狗跳上病童的睡,以免受貓狗毛髮刺激氣管而引起哮喘;不過,幼兒如在兩歲前已曾接觸貓狗,則有助身體適應,減低患哮喘的風險。 吳醫生指出,運動可增強氣管健康,幫助肺部發展,更有助哮喘「斷尾」,建議兒童應多做需要應用雙臂的運動,例如乒乓球及羽毛球等運動。然而,他提醒病童在做運動前15分鐘應使用氣管舒張劑,或在運動前一小時服食「孟魯司特(Montelukast) 」,防止運動期間引發哮喘。此外,不論是進行運動或戶外活動,出門前要留意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避免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室外環境做運動。 奉行健康飲食亦相當重要,建議每星期進食三至四餐深海魚及適時曬太陽,攝取足夠維他命D及奧米加3脂肪酸;每日進食兩份生果及三份蔬菜,可依照「彩虹飲食」來選取蔬果進食,有助攝取充足抗氧化物;亦要避免進食過量餐桌鹽及豉油,保持氣管健康。如兒童有偏食情況,應及早跟醫生商量,以判斷是否跟食物敏感有關,否則應確保兒童有均衡飲食。 Read more

兒童哮喘難斷尾?家長注意:及早診斷、勿自行停藥 7個預防貼士

哮喘是常見的兒童疾病之一,患者早於兩、三歲已可能出現咳嗽、喘鳴及呼吸不順等徵狀,尤其多見於運動或大笑大哭過後,若沒有適當處理或輕視這些徵狀,有機會嚴重妨礙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致命。有醫生指出,有部分家長因擔心吸入式類固醇的副作用或認為孩子的徵狀稍為緩減,便自行停藥,惟孩子的氣管炎症根本從未「清零」,有機會令氣喘不斷復發,或致哮喘斷尾無期。 Read more

【新冠疫情】港5月5個飲食爆疫群組 星月樓新旺會涉Omicron BA.2.2亞型 即時繁殖率升破1 港大學者料2至4周後現第六波

【明報專訊】本港最新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平均值已升破1,即每名患者可傳染逾1人。衛生防護中心本月初起重新公布爆疫群組,至昨錄得5個涉患者曾進食的群組,其中星月樓、新旺會及御善仍在擴大,昨共增18宗個案(見圖)。至於病毒基因排序顯示星月樓、新旺會及元朗牡丹金閣群組均涉本地流行的Omicron BA.2.2亞型,相信群組間無關聯。而防護中心昨揭本月第五個涉飲食群組3食客上周三在東涌富東邨富東廣場「譚仔雲南米線」午膳後驗出陽性。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認為,過去兩周每日個案維持200至300宗,不見升或跌,相信與市民增加出行和外出用膳有關,籲市民緊記個人衛生。另外,本月31日將實施第三階段疫苗通,除非有康復者證明或豁免,否則要打3針新冠疫苗才可進入表列處所。港大學者高本恩昨向本報表示,本港疫情正處於U形低位,估計確診未來2至4周單日新增個案將上升,屆時會迎來第六波。 Read more

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第五波疫情令人心惶惶,身體稍有不適,如流鼻水、咳嗽、發燒等,都會讓人以為自己「中招」。近期Omicron在港持續爆發,更出現部分因有嘔吐病徵的求診個案,擔心自己究竟是否染疫。有醫生指出,最近不少嘔吐個案是間接因疫情引致,但未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所致,箇中原因原來是腸胃炎作怪。 Read more

【新冠疫情】近兩周感染新冠病毒者 6歲或以下兒童佔9% 患者留家怎麼辦?專家: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明報專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表示,過去14日的個案中,17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佔約17%,6歲或以下兒童佔9%;呼籲家長安排3歲或以上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她稱數據顯示打針可減低發生嚴重併發症、入院率及死亡率。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另有4個兒科醫學組織日前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留家待入院病童病情有否惡化,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若發現病童有呼吸困難、持續發高燒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救護車入院 (附表:家長照顧留家染疫兒童及青少年 7個注意事項)。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昨稱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擔心引起情緒問題,建議若染疫幼童無長期病且家居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 Read more

【居家檢疫】須戴手帶籲勿外出 設24小時電話熱線 關於居安抗疫安排的5個問題

【明報專訊】新一波疫情染疫人數連番倍升,政府2月8日起將竹篙灣轉為社區隔離設施,提供600個單位接收陽性患者,並同步啟動「居安抗疫」計劃,安排經評估為合適的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同住家人進行為期分別14天和4天的家居檢疫。民政事務總署今日(10日)宣布,為「居安抗疫」計劃設立的24小時電話熱線(1833 019)即日起投入服務,為家居檢疫者提供支援和協助。電話熱線提供100條線,熱線中心分別設於黃大仙社區中心和荔枝角社區會堂。「居安抗疫」計劃的安排是如何呢?部分須檢疫的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輔助隊會向他們提供快速檢測包、溫度計等,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職員會上門為他們戴手帶,但他們要自行安排起居生活所需,亦要自行倒垃圾等。關於居安抗疫安排要注意的5個問題。 Read more

【新冠變種】11處小型爆發 源頭不明個案散佈馬鞍山荃灣葵青黃大仙 袁國勇籲拜年戴好和少除口罩

【明報專訊】本港連日新冠Omicron、Delta變種病毒個案破百宗。除了葵涌邨爆疫未停,全港至少11處出現小型爆發,遍佈大廈、餐廳、超市、地盤及工作場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難以估計社區仍有多少傳播鏈,每名患者在傳染期均曾「周街行過」,且病毒傳播威力很厲害,可能身處同一空間或擦身而過而傳播, 呼籲市民如有病徵要盡快檢測,曾去相關地方亦要檢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相信疫情仍處於升浪,尚未到頂,呼籲過年要戴好口罩和減少除口罩時間。 Read more

生、熟蛋白哪種易被人體吸收?雞蛋可以減肥?蛋黃顏色愈深愈有營養?營養師拆解4個關於雞蛋迷思

【明報專訊】雞蛋煮法多變,煠蛋、生雞蛋、流心蛋……不同煮法會影響蛋白質吸收。同一顆蛋,不同吃法,對蛋白質吸收有否不同?仁安醫院註冊營養師李向明表示,熟蛋白較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還會拆解雞蛋可以減肥?蛋黃顏色是否愈深愈有營養等4個關於雞蛋的迷思!熟蛋白更易吸收-根據科學期刊The-Journal-of-Nutrition的研究報告,生、熟雞蛋蛋白的真正迴腸末端消化率(true ileal digestibility,TID)分別為51.3%和90.9%。 Read more

【新冠肺炎】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約100人檢疫 料超級傳播疫情續擴大 食客二代傳播波及商場診所醫院律師樓

【明報專訊】尖沙嘴K11-MUSEA出現超級傳播的名潮食館昨再增確診新冠肺炎個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相信名潮食館的清潔工屬超級傳播者,他上班當日(19日)病發,除污染店內環境,亦可能離開食肆時污染商場其他地方。當局至昨仍未聯絡到10多名於19日光顧的食客,其餘60多人中已有三分之一食客確診。他稱群組有近100人檢疫,部分食客及員工的密切接觸者染疫,相信病毒已在社區傳播,預計確診陸續有來。 Read more

【新冠肺炎】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續有員工、食客確診 張竹君:病發源頭員工有咳嗽 餐廳或有超級傳播 梁子超料員工長距離傳播致多名食客感染

【新冠肺炎】尖沙嘴K11-MUSEA名潮食館群組再有人染疫,至今共19人確診。至於在初步確診個案約超過20宗,其中11人是名潮食館群組。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呼籲,於當日曾到訪名潮食館的市民為高危者,可致電1823,盡快到檢疫中心檢疫。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分析,連續兩日有食客染疫,且出現跨枱傳播,估計餐廳有持續的傳播源,最有可能是通過員工傳播,該員工可能病毒排放量高。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