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有老花?白內障手術後可甩掉眼鏡?眼矇原因逐個數:青光眼、黃斑點退化、糖尿上眼

【明報專訊】「噢,醫生,我仲未有白內障!幾時先有白內障啊?幾時先可以做白內障手術啊?」提問的並非我的病人,而是我太太;她也不是問我,而是做完眼科檢查後,向眼科醫生提問。相信醫生也奇怪,怎會有人希望患白內障呢!還有她在閱讀文字和看近距離影像時,視力模糊不清;驗眼之後,證實老花。「老花」顧名思義,與老化有關。老花一般在40多歲陸續出現,而有近視的人通常較視力正常者更早有老花。值得注意的是年老眼矇成因有多種,除了白內障之外,常見還有青光眼、黃斑點退化及「糖尿上眼」。 Read more

眼矇矇 可能與眼睛無關

我們能視物,除了眼球這個主角外,背後還需要有視神經、血管、大腦等「幕後工作人員」協助,才能順利看到東西和理解影像。其中一站失效,都會影響視力。 頸項有四條大動脈從軀幹伸延上頭顱,兩條在前方,兩條在頸椎內。前方兩條較貼近皮膚,我們用手指輕貼該位置就能感到脈搏。這兩條動脈會分支到眼球,為視網膜供血。養和醫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蔡德康醫生指,如果這兩條動脈破裂或栓塞,就有機會導致眼中風,阻礙供血到視網膜。蔡醫生遇過病人於按摩後左眼視力模糊而求診,後來經眼科轉介到腦神經科。經檢查後,蔡醫生發現病人的頸部血管撕裂並收窄,導致血流減少所以影響左眼視力。最後要進行手術,在血管植入支架將其撐開,術後病人要服數星期的抗血小板藥以防止出現併發症。 蔡醫生指,如果血流嚴重受阻,除了視網膜的供血減少外,腦部的供血亦會受影響。由於左右腦控制相反的半邊身,所以如果是左邊頸動脈出現問題,有機會影響左眼視力,再加上右邊身無力。 除了血管,視神經的毛病亦會影響視力,最常見是視神經發炎。另外如果視神經或腦部的視覺區被腫瘤壓著的話,病人的視野會有缺損。所以病人如能清晰地告訴醫生他的視力問題,例如是單眼或雙眼受影響、眼矇還是視野缺損,都有助醫生斷症。醫生會因應情況而為病人安排腦部電腦掃描、腦部/眼球磁力共振掃描或血管造影檢查。 另外,有些病人是通往眼睛的血管被短暫阻塞而影響視力,即俗稱的小中風。如果當病人仍有徵狀時能接受醫生的檢查,可得出較準確的診斷。但如果他們到達醫院時病徵已消失,病人亦應盡量詳細描述病發經過。如小中風病人缺乏適當的治療,他們病發後首三個月有高達兩成機會出現嚴重中風,40%病人在5年內再次中風。所以他們應接受適當治療及嚴格控制中風的高危因素,例如多運動及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Read more

【營養要識】煮得Smart:長對電腦眼矇矇? 煲紫薯湯護眼

都市人每日都會花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眼睛容易疲倦,甚至過勞,導致視力模糊、聚焦緩慢、重影和頭痛等問題。除了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外,從膳食中攝取花青素,對保護眼睛也有很大幫助。 花青素是一種源自紫、紅色植物的營養素,有助眼睛製造足夠視紫質和增加眼部微血管血液循環;花青素亦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減少自由基對眼睛的傷害,有助預防眼睛退化。紫薯是一種含有大量花青素的天然食物,每100克紫薯含有51毫克花青素。 ■紫薯湯配焦糖蘋果 材料(4人分量): 牛油……15克 洋葱(切小粒)……100克 大葱(切小粒)……100克 紅蘿蔔(切小粒)……100克 紫薯(去皮切小粒)……300克 雞湯……800毫升 多香果粉(allspice)……5克 薑粉……5克 蘋果(去皮切小粒)……100克 黃糖……10克 牛奶(隨意)……60毫升 鹽、胡椒……適量 鮮奶油(裝飾用)……適量 ■烹調方法: 1. 鍋中加入10克牛油,以中慢火加熱 2. 加入洋葱、大葱和紅蘿蔔,煮至半熟,注意不要煮到轉啡色 3. 加入紫薯和雞湯,煮至所有蔬菜變軟 4. 將湯倒入攪拌機,攪拌後重新加熱,加入適量鹽和胡椒調味 5. 慢火加熱5克牛油,加入蘋果和黃糖;中火繼續煮,至蘋果轉啡至焦糖色 6. 食用時可加熱牛奶(隨意),倒進湯裏 7. 舀適量湯到湯盤上,加上焦糖蘋果和鮮奶油裝飾,即可享用 ■營養成分(1人分量) 熱量……115千卡 蛋白質……3.6克 碳水化合物……17克 脂肪……4.2克 飽和脂肪……2.4克 膽固醇……10.6毫克 鈉……378毫克 文、食譜提供:明德國際醫院註冊營養師鍾錦玲 圖:馮凱鍵

Read more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明報專訊】近視一旦出現就不能逆轉,愈早發病,出現深近視機率愈大,更有機會引發相關併發症,如青光眼、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和白內障等,嚴重可致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17年起招募474名4至9歲非近視兒童,隨機分配低濃度阿托品(Atropine)眼藥水或安慰劑,在兩年內每晚滴一次眼藥水。研究發現,使用0.05%阿托品眼藥水的兒童,近視發病率為28.4%,使用安慰劑的為53%,首次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助兒童預防近視,並降低患上威脅視力眼疾的風險。(編者按:哪些人適合或不適合相關治療?有什麼副作用?治療時間需多久呢?) 滴阿托品眼藥水 兒童近視率低安慰劑組近半 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助兒童預防近視。中大醫學院於2017至2020年招募474名4至9歲的非近視兒童,參與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預防近視的研究,參加者的父母至少一人有近視。研究團隊經初步眼科檢查後,將兒童隨機分配到0.05%濃度組、0.01%濃度組和安慰劑共3組,要求兩年內每晚雙眼滴一次眼藥水,再每4個月隨機訪問一次。 研究結果顯示,0.05%濃度組兒童的近視發病率(即兩年內任何一隻眼多於50度近視)為28.4%,而使用安慰劑的發病率為53%,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近視。有關研究已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研究團隊將開展下一階段研究,了解阿托品眼藥水結合紅光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相關閲讀:青光眼隨時偷走視力致盲 及早控制眼壓 藥物、手術治療方法多 父母無深近視遠視度高者不適合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解釋,阿托品眼藥水刺激眼底的脈絡膜,令其增厚,減少眼球變長,有更多「遠視儲備」,即可降低變成近視的機率。他說,並非提倡所有兒童都需要滴阿托品眼藥水預防近視,醫生會視乎有否高危因素,包括父母有否深度近視,以及是否年紀小但較少「遠視儲備」;例如個案有150度至200度遠視,絕不建議滴用該眼藥水。 建議滴至15歲 長遠可防近視併發症 至於治療需時多久,卓稱視乎家長欲控制子女的近視程度,一般建議滴至14、15歲。他又說,研究亦顯示與安慰劑組比較,滴眼藥水未增畏光、敏感性結膜炎等副作用機率。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講座教授彭智培說,近視一旦出現就不能逆轉,愈早發病,出現深近視機率愈大,青光眼、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和白內障等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也愈高,嚴重可致盲。他說戴眼鏡或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均無法矯正眼球過長問題,無助減低出現近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需及早預防或延緩近視發病。 相關閲讀:黃斑點病變 深近視屬高危 昔日致盲眼疾 今激光、超微創手術助挽救視力 個案:母900度 11歲童兩年每晚滴暫沒近視 個案:母親近視達900度、年約11歲的Hailey於2020年起參加中大有關的研究計劃,每晚滴0.05%濃度的阿托品眼藥水,初時她右眼75度遠視,左眼25度遠視,兩年多過後,右眼度數不變,左眼75度遠視,暫未見有近視情况出現。 Hailey稱滴眼藥水時沒有感到不適,「開頭有小小矇矇的,慢慢滴慣就沒有這種感覺」。其母張太稱深近視非常影響生活,亦擔心患其他眼疾,疫情下女兒多用了電子產品,每日至少3至4小時,幸無近視問題。 稱初感眼矇 滴慣後無不適 張太說女兒每晚會自行滴眼藥水,已成習慣,「近視戴着眼鏡打波游水都會有影響,她都不希望像媽媽一樣,戴眼鏡不方便」。 Read more

白內障5個徵狀 視力模糊、鬼影、近視加深 延遲治療增患青光眼風險

白內障(Cataract)會令視力變得模糊外,有時還因此引致視物有鬼影、影像變暗、眼睛畏光、近視加深……上述是常見的5個白內障徵狀,若任由白內障惡化或延遲治療,更可能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專家建議市民年過40歲宜開始兩至三年驗眼一次,60歲以上更要年年驗眼,以免視力出問題而不自知,最終引發更嚴重視力問題。 Read more

【Young Old 健康】 常見眼疾:青光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糖尿眼 定期驗眼及早發現 減視力受損機會

不要以為年紀大出現眼矇、流眼水、眼乾很常見,便掉以輕心,原來這些可能是一些眼疾的先兆,常見的眼疾例如青光眼、糖尿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白內障等,如果任其惡化或會影響視力,因此最好定期驗眼,檢查有否潛在的眼疾風險。 Read more

近視、散光不斷加深要留神 錐形角膜20至40歲易病發 眼敏感患者少捽眼為妙

一般年輕人視力變差,會以為是因為多看手機導致眼攰、眼矇而不以為意。但如果發現近視或散光持續加深,甚至戴眼鏡都無法改善視力,或出現重影,可能是錐形角膜,患者大多於20至40歲發病,要盡快求醫以免耽誤病情。若本身有眼敏感患者,更加要少捽眼,為什麼呢? 錐形角膜患者普遍於20至40歲病發,可能與遺傳有關外,亦有研究指出有過敏性結膜炎的人較容易患有錐形角膜,因此眼敏感患者應要避免捽眼! 錐形角膜多於20至40歲病發 眼敏感者避免捽眼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陳頌恩醫生解釋,正常的角膜呈球形弧度,由於眼球內有壓力,會把角膜向前推,如果患者的角膜太弱,就會慢慢推尖角膜,從而形成錐形角膜。 錐形角膜的患者普遍於20至40歲病發,陳醫生指出,錐形角膜可能與遺傳有關,亦有研究指出有過敏性結膜炎的人較容易患有錐形角膜,因此眼敏感患者應要避免捽眼,以免令角膜變弱而形成錐形角膜。 初期病徵跟近視、散光相近 易錯過治療黃金期 除了近視及散光不斷加深外,部分患者的散光緯度亦會改變,但由於錐形角膜初期病徵與一般近視或散光無太大分別,很多時患者會忽略病情而錯過治療黃金期。若病情進一步惡化,有機會形成角膜水腫,治療後角膜亦有可能結疤,影響視力,嚴重或要進行角膜移植。 要確診錐形角膜,眼科醫生需要為病人進行角膜地形圖檢查,一旦確診就要盡快治療。 治療錐形角膜:角膜膠原交聯手術或植入角膜環 近十年,「角膜膠原交聯手術」普及用於治療錐形角膜,過程要先刮走患者角膜表皮,然後滴上維他命B2(Riboflavin核黃素),再照射紫外光(UVA)。核黃素與紫外線會產生化學反應,在角膜製造新的膠原交聯,令角膜變硬。術後初期病人眼睛或會感到不適,但約3天後就會消退。陳醫生指出,這個治療除了可以防止錐形角膜惡化,亦有研究發現能輕微改善患者視力。 另外患者亦可考慮植入角膜環,支撐角膜以改善視力,而較嚴重的患者則要進行角膜移植。近年的前板層角膜移植,只移植有問題的角膜基層,保留沒有問題的部分,可減低排斥風險。 近視、散光持續加深 眼敏感者宜及早求醫 陳醫生提醒,若發現近視或散光加深至配多副眼鏡都不合適,或者患有眼敏感,應要及早找眼科醫生檢查及治療,避免不必要的角膜移植手術。   Read more

【中醫治療】龍眼水醫近視? 未必人人得 體質陰虛內熱要慎用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去年的「兒童眼疾普查計劃」發現,香港6歲學童患近視比率為13%,8歲組別更躍升至41%。家長不想孩子一上小學便要戴眼鏡,因此想盡辦法替他們護眼。網上偏方流傳飲龍眼水可護眼,更指連續飲用8個月後,1000度近視可減至200度,究竟是否真有其效?   ▲(明報製圖)   近視、老花、散光這些名稱,皆來自西方醫學,那麼中醫有沒有治療方法?註冊中醫陳敏指出,雖然古書沒有近視、老花、散光等字眼,但這些視力問題並非現代才有,古人一樣曾經面對,只是名稱不同。「從前中醫將近視、老花、散光說為視目不清、眼花、眼矇等,古時這些問題主要因為年老、身體機能退化,所以治療是針對長者為主。」 時移世易,現代人無論生活環境和習慣上都與古代有別,因此臨牀上視目不清、眼花、眼矇等問題亦趨年輕化。陳敏說,廿多歲年輕人以至小朋友,也會因視力問題而求診。「中醫認為視力變差亦與先天體質、閱讀姿勢不良和長時間用眼有關,以上種種都會令眼睛疲勞。其次是孕婦分娩或接受大手術後,因大量失血而出現幾個月的眼矇情况,但大約半年之後,視力便會回復正常。」 中醫認為,影響視力的問題不單止在眼睛,亦與各種因素相關。究竟龍眼肉,亦即是中醫所指的桂圓肉或圓肉,可否改善視力?陳敏說龍眼肉分為新鮮水果及烘乾兩種,而中醫入藥時大多使用烘乾的龍眼肉,「圓肉(龍眼肉)主治貧血、心悸、失眠、健忘,具有壯陽益氣、補血、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的功效」。從功效上看似與護眼、改善視力沒有太大關係,但根據《黃帝內經》的〈靈樞‧大惑論〉所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由此可見,中醫會從肝、腎入手治療。   ▲陳敏(資料圖片)   成長期飲龍眼水較有效 陳敏表示:「中醫理論為肝開竅於目、腎主精於目,當肝血不足、腎陰虧虛,便會導致視物昏花、夜盲症等問題。而龍眼肉具有補血、補益心脾功效,對於肝血不足都有一定幫助,因此亦會在一些眼疾上使用。」雖然龍眼肉對護眼有一定功用,但能否神奇到飲用一段時間便能減少近視?她說要視乎病人眼矇成因。「如果是一般成年人患有近視,由於已過成長期,眼球的發育停止,就算長時間食龍眼肉或飲龍眼水,對視力都不會大幅改善。不過,如果小朋友在成長期出現的假近視,或夾雜其他原因影響視力,包括長時間閱讀,食用龍眼肉或飲龍眼肉泡水都有較明顯改善。另外,由於不少視力有問題的長者都有其他兼症,例如心悸、健忘、失眠、畏冷等,長期食用龍眼肉調節身體,可改善這些兼症,視力亦有所改善。雖然不會讓老花完全消失,但一些較精細的工作例如穿針線,會較容易做到。」 除了龍眼肉,坊間亦有指杞子護眼。陳敏表示杞子及龍眼的功效相似,「杞子性味為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潤肺、補肝、明目的作用,主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腰膝痠軟、消渴及遺精,所以對肝腎陰虛、用眼過度而引致的眼矇都有效用」。   孕婦食龍眼有早產風險 龍眼肉是水果,看似多吃無妨,但原來體質不合、食過量亦會出事,「以功效相近的杞子為例,曾有名青光眼患者食杞子護眼,每次都用半碗至一碗杞子煲湯,但由於病人體質陰虛內熱,終引致上火,出現眼紅、眼乾等問題;食過量龍眼肉亦會出現這情况」。另外,本身有濕熱、泄瀉、感冒、發燒、炎症,都不適宜服用龍眼肉;最值得留意的孕婦如進食過量,會有流產及早產風險,如需進食,必須先諮詢中醫意見。 文:勞耀全 編輯:陳志暘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中西醫專家拆解 捱夜睇世盃 提神邊招得?

世界盃上周開鑼,或許不少球迷已連續數晚捱夜睇波。昨晚捧完巴西,今朝起身頭重重、眼矇矇。 世界盃64場賽事,雖然未必場場捧場,但未來三數星期,球迷肯定睡眠不足,唯有搵急救方法:有人放棄食早餐,瞓至最後一刻才趕返工;有人趁午飯時間補眠,有人狂飲咖啡提神,甚至請大假,實行日間瞓覺深夜睇波,投入俄羅斯作息時間。究竟邊招最有效?請來睡眠專家、註冊營養師及註冊中醫,拆解醒神良方。 ■林少萍(香港睡眠醫學會榮譽秘書 精神科專科醫生) ■潘樂陶(註冊營養師) ■陳敏(註冊中醫) 1. 夜晚睡不夠,日間爭取時間補眠,同時補充維他命C,有幫助嗎? 林:世界盃期間睡眠不足,可於日間小睡片刻,建議睡15至30分鐘減輕睡意,有助提神、降低焦慮不安等情緒,也可以改善專注力。但緊記,小睡的時間距離晚上就寢時間愈遠愈好,因為補眠會消除睡意,愈夜補眠,睇完波愈難入睡。 有球迷可能會請假在日間睡眠,但始終不是正常睡眠時間,加上日間睡眠環境不同,會影響睡眠質素,所以有些人睡了多個小時都依然疲累。補眠只是權宜之計,並不能作為長期捱夜的補救方法,否則會打亂整個生理時鐘,誘發失眠。建議挑出心水賽事,避免連續多晚睇波,減少影響。 補充維C 難抵消捱夜傷害 潘:維他命C有助提升免疫力,但睡眠不足對免疫力所造成的傷害,未必可靠維他命C補償。始終睡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更為直接,日間補眠有助回復免疫力,就如在生病時睡一覺,醒後感覺有所改善。 2. 日間無精神,唯有飲咖啡、電解質飲品及做運動提神! 潘:捱夜後精神不振,謹記要食早餐補充能量,因為血糖低會特別疲勞。另外,可多吸收維他命B雜,促進新陳代謝,把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運化成能量供身體所用,增強體力有助提神。維他命B雜可從五穀、豆類及深綠色蔬菜吸收,建議早餐選擇全麥麵包、麥皮及豆漿。 咖啡提神 每日兩杯就超標 提神飲品方面,咖啡因雖然可以影響神經系統,抑壓身體產生疲累感覺,提高注意力及警覺性,但飲得多易引起焦慮、緊張及失眠,所以每日不應吸收多於400毫克,一般餐廳的咖啡已逾200毫克,日飲兩杯基本已超標。至於電解質飲品因含有糖分,可為身體提供能量,部分產品更加入咖啡因,有醒神效果,但與電解質無關。 至於運動,會令身體分泌腎上腺素,加快心跳,提供氧氣予肌肉及細胞,予人精神感;但運動一停,腎上腺素回落,提神效果便會消失,反而可能因身體疲累,加上捱夜後反應較慢,增加受傷風險。而且運動後肌肉勞損,需要睡眠休息來修補,睡眠不足會影響修補過程。 陳:建議飲用提神湯水,將黨參15克、黃耆12克、淮山15克、蜜棗2粒、伏神9克、伏苓9克、瘦肉500克,加入煲2小時。此湯老少咸宜,適合一家人飲用。另外,亦可以按壓以下穴位,每次輕按一分鐘有助提神。 百會:頭頂正中 印堂:雙眉中間位置 內關:手腕橫紋向手臂方向對下2吋位置 神門:從尾指伸延至手腕橫紋處的凹陷位置。另有神門穴於耳朵上方三角窩位置 3. 世界盃完結,回復正常睡眠,所有毛病自然解決? 林:連續多日睡眠不定時,有可能已打亂生理時鐘。世界盃完結,身體未能一下子適應,容易失眠,持續疲累精神差。需要多久回復正常則因人而異,如本身已有失眠問題,影響會較大。 生理時鐘失常 壓力倍增影響工作 有一名30多歲患有抑鬱症的文職男士,睡眠質素欠佳。他在上屆世界盃不停捱夜,導致集中力不足,返工遲到、影響工作表現,有時甚至要請假休息,招致同事怨言。世界盃完結後,他的生理時鐘未能回復正常,加上與同事關係變差,增加了工作壓力、情緒困擾,失眠問題更嚴重。要以藥物調節及改善生活,包括日間避免補眠,學習放鬆身心,晚上待有睡意才上牀,睡眠情况才慢慢改善。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