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英加韓多國爆H5N1禽流感 日本爆H5 英發「禽鳥居家令」 了解感染高危人士可併發肺炎支氣管炎

【明報專訊】英國周一(10月31日)宣布把最新的「禽鳥居家令」,即家禽和其他圈養鳥類安置在室內的法律要求擴大到英格蘭全境,下周一 (11月7日)午夜開始實施。英國正爆發當地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禽流感疫情。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周一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通報,英國諾福克郡布羅德蘭區(Broadland)和韓國忠清北道鎮川郡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另外,昨(11月1日)日本農林水產省通報,指日本香川縣爆發高致病性H5禽流感,另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通報,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Rural Municipality of Hoodoo No. 401),以及法國盧瓦雷省、阿摩爾濱海省和塞納-馬恩省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食安中心即時指示業界暫停從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公眾健康。據衛生防護中心網上資料顯示,若與活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較易感染禽流感。長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一旦受感染,亦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等。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英國加拿大韓國等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英擴大實施「禽鳥居家令」 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英國已確認200多宗禽流感病例。自上月初以來,當局已在70多個場所發現病例,亦從野鳥發現多宗。最新「禽鳥居家令」公告由首席獸醫官米德米斯(Christine Middlemiss)拍板後發布。在10月初,相關措施已在諾福克、薩福克和埃塞克斯部分地區的禽流感「熱點」實施,這次則擴展至英格蘭全境。 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該病毒對公眾健康的風險非常低,食品標準局的建議保持不變。不過,有業界人士警告,禽流感疫情可能導致聖誕火雞供應短缺,從而引發漲價。 港食安中心表示,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本港今年首9個月從英國進口約94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23萬隻禽蛋,以及從韓國進口約1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350萬隻禽蛋。 日本香川縣爆H5禽流感 此外,食安全中心(11月1日)宣布,因應日本農林水產省通報,指日本香川縣爆發高致病性H5禽流感,以及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通報,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以及法國盧瓦雷省、阿摩爾濱海省和塞納-馬恩省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中心指,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本港今年首9個月從日本進口約126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逾2億萬隻禽蛋、從加拿大進口約90公噸冷藏禽肉,以及從法國進口約67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15萬隻禽蛋。 (衛報/路透社/香港政府新聞處) 禽流感病徵與流感相似  發燒、咳嗽、喉痛 據衛生防護中心網上資料顯示,禽流感是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如鷄或鴨)的流感病毒引致。禽流感的病徵可由流感樣病徵(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到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眼部感染(結膜炎)和胃腸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 也可能出現。潛伏期為7-10日。較嚴重的類型可引致呼吸衰竭、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相關文章: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高危人士:經常接觸活家禽、長者、兒童、長期病患者 可併發肺炎、支氣管炎 人類主要透過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糞便,或接觸受污染的環境(例如濕貨街市和活家禽市場)而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的傳播能力十分低。與活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較易感染禽流感。長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一旦受感染,亦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等。有關詳細資料請瀏覽禽流感健康資訊。 Read more

【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日前表示,過去兩年,流感在世界傳染情况較低,然而南半球今年冬天出現嚴重流感季節,澳州本年新增流感個案超越過去5年平均數,達近年高峰;新西蘭新增個案同樣接近歷史高位等(見表)。衛生署榮譽顧問醫生曾浩輝另引述英國研究稱,若同時感染新冠及流感,死亡率將高兩倍。有政府抗疫專家顧問相信,只要市民佩戴口罩、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不會出現如外國般大爆發。為加強預防新冠病毒和流感夾擊,10月6日起年滿50歲或以上人士可於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可接種流感疫苗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名單如下。至於「政府防疫注射計劃」今日開始分階段為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提供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包括孕婦、居於護理院舍的人、指定公營診所的65歲或以上病人等。其他長者則可由10月24日開始,到衛生署指定14間長者健康中心及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至於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則於全年繼續進行。有關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 50歲或以上人士即日起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名單 各區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由10月6日起,為50歲或以上接種新冠疫苗的香港居民,同時提供免費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服務。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科學委員會8月已有共識,新冠疫苗可與包括流感疫苗在內的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在預約接種新冠疫苗時同時預約接種流感疫苗。 預約系統:booking.covidvaccine.gov.hk 政府發言人日前表示,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自2020年2月以來一直處於低水平,本港市民現時對流感的整體免疫力較低。故呼籲市民在冬季流感季節來臨前,盡早完成接種所建議的新冠疫苗劑量及新一季度的流感疫苗,以達致較佳的保護。 其中負責營運接種中心的「尚至醫療」醫務總監郭寶賢(右)和副總監何學工(左)昨日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何稱以往長者亦可同時打流感針和肺炎鏈球菌疫苗,「左右開弓」非新事,呼籲冬季前盡快打齊新冠和流感針。至於私家診所接種站,衛生署稱,若有關醫生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流感疫苗接種,亦可為市民同時注射新冠和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提供科興疫苗的接種中心: . 北角渣華道體育館 . 觀塘創紀之城 5 期(17 樓) . 佐敦官涌體育館 . 港鐵青衣站 . 沙田源禾路體育館 提供復必泰疫苗的接種中心: . 西灣河體育館 . 香港大學駐港怡醫院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逢星期一及三) . 旺角界限街體育館 . 荔枝角公園體育館 . 觀塘曉光街體育館 . 港鐵青衣站 . 葵涌林士德體育館 . 上水廣場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17 樓) . 元朗體育館 . 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澳紐流感個案達高峰 港會大規模爆發? 衛生防護中心日前(7日)引用澳紐及歐美等地情况,指今年澳洲流感個案超越過去5年平均數,新西蘭個案更接近歷史高位,憂慮本港亦可能出現大規模爆發。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過去兩年,流感在世界傳染情况較低,去年全球樣本陽性百分比持續維持在低水平,惟今年出現升勢。其中南半球今年冬天出現嚴重流感季節,澳州本年新增流感個案超越過去5年平均數,達近年高峰;新西蘭新增個案同樣接近歷史高位等(見表)。 歐家榮稱,過去兩三年因口罩令、社交距離措施等,令市民流感免疫力下降,現時感染流感風險料增加。 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 死亡率高兩倍? 歐家榮補充,3歲以下幼童出生後可能從未接觸流感病毒,形容本港「儲咗一個比較大嘅人口未曾感染流感」,相關人士感染後或令重症風險增加。 對於有醫生估計隨本港逐步放寬入境限制等措施,今年將提早出現冬季流感高峰期,衛生署榮譽顧問醫生曾浩輝另引述英國研究稱,若同時感染新冠及流感,死亡率將高兩倍。 有政府抗疫專家顧問相信,只要市民佩戴口罩、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不會出現如外國般大爆發。曾浩輝回應稱,據以往經驗,本港流感高峰期通常在1至2月來臨,惟本港過去一段時間未見流感爆發,「唔知道會唔會打破模式」,惟覺得有一定可能,現時難以準確掌握。 今冬流感爆發風險大於新冠? 政府抗疫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新冠疫情以來嚴格的社會隔離措施令本港未有出現明顯的流感爆發,惟隨入境安排放寬至「0+3」,季節性流感病例很可能因此輸入香港。他補充,只要市民在公共場所繼續佩戴口罩,高危、高暴露風險人群接種流感疫苗,估計只會出現「零星病例(sporadic cases)」或「小規模爆發(minor outbreaks)」,出現大型爆發風險不大。 另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9月25日)出席一個呼籲接種流感疫苗活動時稱,市民戴口罩接近3年,相信對新冠「混合免疫」保護力可維持半年至一年,惟過去兩年市民防疫意識提高,亦有社交措施和「口罩令」等,令社區流感傳播減少,加上流感疫苗接種率減少,流感的群體免疫降低,估計今年冬季流感爆發風險將大於新冠。 孔提到,海外地區放寬口罩令後,今年流感現反彈,其中澳洲5月入冬後出現甲型流感高峰,個案超越2019年水平,英國亦出現相近情况,輸入個案傳入本港風險隨之增加。他引述外國研究稱,同時感染新冠和流感可能性較小,主要是先染新冠再染流感,惟會令肺炎和其他併發症風險增加,籲長者和幼童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雙價疫苗更接近流行病毒株 政府收到BioNTech針對BA.4/5雙價疫苗加強針的認可申請。孔繁毅今(10 日)則表示,暫時未收到章程,但相信衛生署處理後很快會交由專家委員會及科學委員會審視,認為值得引入雙價疫苗,指相比針對原始病毒的第一代疫苗,雙價疫苗更接近流行毒株,效果更好,同時指出雙價疫苗主要防重症及死亡。 出席同一節目的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則表示,新的變異病毒株或對現時使用的新冠口服藥產生抗藥性,本港的疫情發展趨勢則視乎疫苗效用,他又指現時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已推廣雙價疫苗,本港面臨的問題在於變異病毒株BA.2.75.2會否成為主流毒株。 許樹昌孔繁毅同籲戴口罩打流感針 孔繁毅認為,即使現時本港有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口罩令、疫苗通應在今冬至明春維持,估計待世衛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結束,才有望取消口罩令,料最快明年夏季方可撤銷室外戴口罩要求。若市民仍然佩戴口罩、接種流感疫苗,估計流感在本地流行情况將比外國樂觀。 許樹昌向本報表示,市民自前年初已開始戴口罩和注意手部清潔,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近兩年均無爆發,預計解除口罩令將致新冠和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反彈,公院將如以往流感高峰期般受壓,籲冬季前推動高危群組接種流感針,減低明年1至3月爆發風險。他亦估計未來6至9個月難完全解除口罩令,或可待新冠疫情更穩定、接種率更高時參考新加坡做法,只要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和往醫院診所才須戴口罩。 相關文章:預防流感及2019冠狀病毒病來襲 醫生建議及早接種疫苗 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 ~ 符合資格免費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群組 醫護人員 (包括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護理人員); 50 歲或以上的人士; 懷孕婦女; 居於護理院舍 (例如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人士; 有長期健康問題的人士*; 6 個月至 11 歲兒童; 家禽業從業員;及 從事養豬及屠宰豬隻行業的人士 * 長期健康問題包括患有長期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壓但無引發併發症的人除外)、肺病、新陳代謝疾病或腎病、肥胖#(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免疫力低的人士^;長期服用亞士匹林的兒童或青少年(6 個月至 18 歲);患有長期神經系統疾病,以致危及呼吸功能,或難於處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因此病增加異物吸入肺內風險的人士,或欠缺自我照顧能力的人士。 # 肥胖被視為流感併發症的獨立風險因素,因此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的人士也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 免疫力低的人士包括因受疾病(例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或治療(例如癌症治療) 影響而令免疫機能減退的人士。 有關新一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的詳情,可致電衞生防護中心電話(2125 2125)或參閱疫苗接種計劃專頁。 ~65 歲或以上符合資格免費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的長者 在「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和「疫苗資助計劃」下,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可獲免費或資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65 歲及以上患有長期新陳代謝疾病、肥胖 (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 、長期神經系統疾病也有資格獲得免費 / 資助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種。 關於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9個問題 問1:如本地季節性流感的整體活躍程度維持在低水平, 為什麼要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答: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自2020年2月中以來一直處於低水平,流感的傳播可能因一系列抗疫措施,如社交距離、手部衞生和在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等,以及旅遊和出入境限制而改變。然而,當放寬這些防控措施後,流感的傳播可能會增加,因而進一步導致流感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共同流行的可能性,對體弱人群和醫療系統構成額外負擔。基於流感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而健康人士亦有可能患上嚴重流感,因此,除個別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滿 6 個月或以上人士都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問2: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後會否立即有效? 答:不會。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來預防流感病毒。為預防流感,已接種疫苗的人士須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恆常運動、休息充足及不吸煙。 問3:應在何時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答:應該在冬季流感季節開始之前至少兩星期前接種。過往香港的冬季流感季節通常在1月開始。然而,即使未能在冬季流感季節前接種,仍可盡快接種。 問4:為什麼有些人接種了流感疫苗後仍然會感染流感/有流感樣病徵? 答: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由於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所以如在接種後不久就受流感病毒感染,該人士仍會因身體未有足夠抗體而生病。第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亦可引致類似流感的病徵,使患者誤以為自己感染流感。第三,小部分人在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後會出現副作用,例如發燒或肌肉疼痛,令接受疫苗接種者誤以為自己患上流感。最後,流感疫苗不能提供完全的保護作用,因為疫苗效能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疫苗病毒株與流行病毒株的匹配程度,和接受疫苗接種者本身的個人因素 (例如年齡) 。儘管如此,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其中一種有效減低患上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風險的方法,亦可減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和死亡的機會。 問5:一般人怎樣會受肺炎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是怎樣傳播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在香港的發病率為何? 答:肺炎球菌存活於人體。肺炎球菌常見於上呼吸道,即使健康的人士也可以是肺炎球菌的帶菌者。肺炎球菌可經飛沫或口腔接觸直接傳播,或透過接觸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在 2009 至 2019 年,本地發病率為每 100,000 人中有 1.7 至 2.9 人。發病率於5歲以下和65歲及以上人士較高。 相關文章:【流感疫苗】新冠肺炎跟流感有機會同時感染?臨床徵狀難分辨 解答接種流感疫苗5個疑問 問6:流感與肺炎球菌感染有什麼關係? 答:流感會使人更容易患上社區性細菌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導致流感患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問7:為什麼長者須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答: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導致流感患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一項本地研究顯示,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減低長者入院及死亡機會。 問8: 肺炎球菌疫苗可與流感疫苗一同注射嗎?答:可以。二十三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及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一同接種,但應使用不同針筒在不同部位注射。 問9: 肺炎球菌疫苗可否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答:在知情同意下,新冠疫苗可與肺炎球菌疫苗同時、之前或之後的任何時間接種。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 Read more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明報專訊】本港近日天氣又熱又濕,令人渾身不舒服,是「天氣病」或是心理作用嗎?提到「天氣病」,大家多會想到寒冬的低溫症、盛夏的中暑熱衰竭,頂多還有翻風落雨的關節痛;但原來在高溫潮濕的日子,有研究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受細菌感染而入院的人數會上升,還有原來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肺炎發病和入院風險亦會增加。高危一族勿掉以輕心! Read more

【新冠變種】港輸入Omicron個案大多無病徵、少數喉嚨痛 未出現肺炎 毋須服抗病毒藥物 許樹昌:接種第三針疫苗提升抗體水平

【明報專訊】本港連同上周六確診的3名N501Y患者,至昨共有9宗N501Y未知是否涉Omicron,衛生署稱9宗個案仍在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昨出席無綫電視《講清講楚》時,分析本港首11宗Omicron輸入個案,稱大部分人無病徵、少數有喉嚨痛,未有出現肺炎,平均留院10至17天,即使入院時病毒量高,數天後減少及檢測呈陰性出院,同時全部患者均毋須服食抗病毒藥物。不過他說上述患者大部分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另一未打針的年輕患者病毒量低及有抗體,相信已感染一段時間,故很快已可出院;與此同時,現時南非染疫入院者大部分均未打針,曾有長者出現嚴重情况需入院。 Read more

【新冠肺炎】速遞件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市民拆包裹時應如何處理?專家建議勿摸口鼻、速洗手等4事項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內蒙古自治區在恒常檢測中發現,一份由內地寄往香港的包裹的外包裝,對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並已寄抵香港,請香港協助調查和跟進。供應香港的包裹內有衣服,收件人已於上周六(13日)接收包裹,隨即棄置外包裝及清洗衣服。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指出,新冠病毒在過去試驗中能在紙及膠紙物件存活數小時,以及一兩日,暫未見物件向人傳播病毒的個案,市民收到或拆開包裹時應如何處理? Read more

【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明報專訊】吞嚥,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自然和簡單的事。惟對於某些人來說,卻要透過很多訓練、協調和技巧,才能安全地飲食和吞嚥。這些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包括:中風、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鼻咽癌患者等。吞嚥困難常見有以下3個等徵。吞嚥困難常見3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吞嚥困難的常見特徵包括:1.飲食時咳嗽或清喉-2.食物經常殘留在口腔內,感覺到食物「卡」在喉嚨-3.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 Read more

【新冠肺炎】牛津大學分析:2020年22國民眾預期壽命減逾6個月 男性跌幅高於女性 美國男性「折壽」最多達2.2年

【明報專訊】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27日發表一項於《國際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研究員分析了歐洲、美國和智利共29個國家的死亡數據,發現27個國家民眾2020年的預期壽命相較於2019年水平下跌,其中22國民眾預期壽命下跌逾6個月,8個國家女性及11個國家男性的預期壽命縮短超過1年。報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全球大部分發達國家在2020年的民眾預期壽命,錄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跌幅,其中美國男性「折壽」最多,達2.2年。 Read more

【新冠肺炎】港大研究:低溫環境新冠病毒有效複製 倉鼠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出血 呼籲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

【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牀副教授陳福和領導的團隊透過倉鼠實驗發現,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更有效複製,導致更嚴重的炎症,並抑制中和抗體反應和延後康復。團隊建議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市民在這個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在即將來臨的冬天染病後的嚴重程度。港大倉鼠實驗:感染7日後-低溫組呼吸道病毒量明顯較高-轉眼已入秋,氣溫可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嚴重程度。 Read more

【新冠疫苗】加州大學研究:12至15歲男童接種兩劑BioNTech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入院風險 較確診新冠肺炎入院比例高5倍

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今年上半年美國12至17歲青少年在接種BioNTech疫苗後的不良反應,發現每百萬名12至15歲男童接種疫苗,出現心肌炎的機會為162.2宗,16至17歲有94宗,少女數字則明顯較少。按照美國目前的入院率來看,健康男童在120日內,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入院的比例,約為每百萬人有26.7宗。12至15歲男打兩針BioNTech心肌炎住院風險-較感染新冠病毒入院高約5倍 Read more

【新冠肺炎】港3宗Mu變種病毒(B.1.621)無病徵、肺片清 1人已接種兩針復必泰疫苗 許樹昌:Mu有能力減疫苗保護力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稱「世衛」)將新冠病毒變種分為「值得注意的變種」(variant-of-interest)和「值得關注的變種」(variant-of-concern),其中後者被視為威脅較大,包括Alpha及Delta變種。世衛於周二(8月31日)公布,將「Mu」(B.1.621)變種新型冠狀病毒,列為「值得注意的變種」,稱其可能對疫苗更有抵抗能力,需更多研究以進一步了解此變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