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康復者:「有時覺得胃脹,我是不是復發了?」 不同癌症復發風險大不同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73)

【明報專訊】走到診症室,知道今天會見到周太,一個胃癌康復者。周太比上次見面時瘦了一圈,眼神也有點暗淡無光。「是不是有什麼不舒服?」「嗯……沒有什麼大的不適。不過最近知道有病友的癌病復發,我有時也會覺得胃脹,不知道會不會輪到我……」   相關新聞:【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胃癌康復者:覺得胃脹 擔心復發 了解不同癌症的復發風險 癌症病人經治療之後康復,本是值得高興。但我了解很多病人因為擔心復發,而令到自己非常緊張,甚至餘生都有陰影。 「從醫學角度來看,通過定期的覆診,我們可以監察你的病情,即使復發亦可以盡早處理。我們會睇住你,不用太擔心的。」我嘗試安慰她。 事實上,不同癌症的復發風險可以非常不一樣。第一類是「循序漸進」,例如腸癌,分一、二、三、四期,如果病人患第一或是第二期癌症,經治療後5年也沒有復發的話,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告訴他:「你的癌病已經根治,不用再擔心復發。」 但第二類癌症就不是這樣簡單,就算病人患的是早期癌病,將來亦有可能復發,對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作為醫生會替病人定期覆診,以免耽誤診斷復發,亦希望正常的化驗報告可以令病人安心。但是我亦見過很多例子,雖然一切報告正常,可是患病的朋友總是「草木皆兵」,小小事情都令他們覺得癌症復發。這種心理壓力似是一個計時炸彈永遠埋藏心內。 相關新聞: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非必要檢測愈多愈令人焦慮 有些病人會不停的重複又重複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測,我嘗試勸喻這些病人:「你做的檢測愈多,只會令自己愈焦慮,更泥足深陷,一點也不會幫助到你。」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醫生和病人能夠建立一個信任的關係,令病人安心把健康交託給醫生。 同樣,身邊的家人亦幫得上忙。雖然病人不是對醫生缺乏信心,可是每當夜闌人靜,無名的恐懼又湧上心頭,揮之不去,頓時又生疑慮。那時家人不斷的支持和鼓勵,對病人就尤為重要了。 「周太,請放心!當年你的手術十分成功,胃癌已經徹底割除。轉眼已過了6年,今次檢查結果又很『靚』,真的沒問題啊!」 周太帶着似信非信的目光問道:「陳醫生,我真的沒有復發嗎?」 我明白她不是懷疑我的專業判斷,只是患得患失的心魔總是纏着她。於是我笑着回答:「陳醫生跟你打賭,如果半年後覆診又是一切正常的話,你便輸1蚊給我好嗎?」 周太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陳醫生,我希望以後每次覆診都輸1蚊給你啊!」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Read more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不少忙碌的都市人可能都曾有過進食後胃脹、「個胃頂住」的經歷,以為是消化不良之過,但其實上述情况若持續出現,甚至一進食便嘔吐,有可能與胃輕癱(Gastroparesis)有關,尤其是兩類人士較容易出現胃輕癱,不但影響病人進食,嚴重更會出現體重下降、營養不良,不得不防。 Read more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原來消化不良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指出,在香港不少上班一族都要面對工時長、食無定時、壓力大的生活節奏,常出現胃氣、胃脹、易飽易滯等「消化不良」的不適症狀,其實大部分消化不良都是生活習慣所致,如何對付消化不良呢?若治療過後症狀持續,又或出現如芝麻糊狀的糞便、無故消瘦等警號,則必須進一步檢查和跟進。 Read more

【運動消閒】按壓穴位:按腳按肚打圈 減胃脹

【明報專訊】透過按壓穴位,可增強脾胃功能。 按足三里:按2至3分鐘,上下來回,5分鐘後再按多1次,每日2次,按時會有些脹的感覺 按肚養胃︰以順時針方式在肚子輕打圈100下,再逆時針打圈100下,過程中可輕按中脘,有助刺激腸蠕動,改善胃氣脹。按完休息5分鐘後再做,一共做3次。

Read more

健康情報:胃脹胃痛注意!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定期舉行「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專題講座」,八月將講解治療腸胃不適,以及更年期婦女如何調治體質。 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都市人生活緊張、食無定時、飲食不節,中醫如何治療胃脹、胃氣、胃痛等腸胃疾病 更年期婦女如何調治體質 更年期多發生於45至55歲婦女身上,卵巢功能衰退,荷爾蒙分泌減少。講座會探討更年期絕經、潮熱、盜汗及情緒失調等徵狀,介紹不同體質的治療及保健法 講者﹕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師蔡穎輝及余嘉欣 日期﹕8月20日(周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中午12:0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費用﹕免費 查詢﹕8100 0538 網上報名﹕www.scm.hku.hk/files/Media/Event/centrallibrary2017 整理:鄭寶華 Read more

「少年白」健康警號要小心 中醫調理助白髮變黑

白髮是年紀的象徵,只要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自然衰老,任誰也無法逃離烏黑秀髮變白的命運。近年,不難發現愈來愈多年輕人兩鬢斑白,黑色的頭髮變少,銀白色的髮絲取而代之。正常來說,隨年齡增長,肝腎氣血會逐漸變得虛弱,一般人在30至40歲開始出現一兩條白頭髮。如果在30歲前出現白髮,即俗稱的「少年白」,可能是健康出現警號。然而,只要了解病因及作出調理,就可令白髮變黑。 黑髮變白成因各異 染髮或增白髮數量 很多人對白頭髮出現感到困惑,到底染髮太多、用腦過度、讀書及工作壓力大、甚至婦女產後是否容易出現白頭髮?如何才能令白髮變黑? 德善健髮的註冊中醫師方偉傑解釋,身體的毛髮其實本身呈白色,而毛母細胞在製造毛髮的過程中,名為「黑素細胞」的色素細胞會發揮作用,將原本的白色毛髮變黑。黑髮變白的成因,就是因為黑素細胞的原料「酪氨酸酶」減少所致。年輕人經常漂染頭髮,而染髮劑具有化學成份,當中的成份會接觸到頭皮,有機會破壞毛囊及黑色素細胞,而且當頭髮毛囊受到染髮劑的刺激,導致黑色素的產生大大減少,原本烏黑的頭髮就會漸變成白色。 黑髮變白除了外來因素導致之外,更是與自身的體質及個人生活習慣有著莫大關係,如用腦過度會影響頭部的血液循環,令毛囊及黑色素細胞得不到足夠營養;情緒壓力過大則會造成肝鬱氣結令血氣損傷,這些都是黑髮變白的原因;而女性有可能因為產後雌激素或黃體素失衡、分娩時失血,甚至月經失調,令原有的黑髮逐漸變白;男性較易因操勞過度引起腎精虧虛,令黑髮變白。 白髮位置反映健康狀況 四大經絡對應臟腑問題 方醫師表示,白髮生長在不同位置,代表身體不同部位的機能出現問題,因此,中醫師為病患治療時,會視乎位置及症狀,再採用對應的治療方法,全面地從根源調理身體內在的毛病,令白髮變黑。 前額:對應陽明經,特別是足陽明經與脾胃有關。中醫常道「陽明衰、髮變白」,意指前額生白髮多是因脾胃虛弱及失調。常見的表徵包括胃脹、肚痛、肚瀉、胃酸分泌失調、口淡、手腳浮腫等。中醫治療時,會使用淮山、茯苓、白朮等藥材,健脾養胃,調和脾胃失調,治療黑髮變白的問題。 兩鬢:對應膽經。肝、膽有陰陽表裡關係,會有肝火不足或肝膽火旺的一虛一實問題,容易感到疲累、頭暈、眼酸澀、心悸失眠、口乾口苦、舌燥等情況。中醫治療時會採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方法,體質虛弱者要補,益氣血、補陰陽、扶正氣;體質壯實者要清,祛除體內積滯、濕熱、瘀血、痰濁;如肝血不足,可用當歸及首烏養血,病患也應多進食豬肝、牛肉、菠菜等鐵質較為豐富的食物,調補肝臟;肝膽火旺者,則以柴胡及黃芩調理,並以花茶疏肝解鬱,皆可助白髮變黑。 頭頂:任督二脈交匯位置,與腎氣不足相關,易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腳冰冷等情況。治療時多採用杜仲、牛膝、熟地滋養腎臟及膀胱,病患的日常飲食也宜以養腎食療為主,多吃黑芝麻、黑蒜頭、黑糯米等黑色食物。 後枕:對應膀胱經。病患會有小便不暢、尿頻、遺尿、尿失禁等問題。處理性質與頭頂相若。 除了用藥及食療,針灸及中藥外敷也有助白髮變黑。方醫師解釋,針灸可通經絡,促進氣血滋養毛囊,因此可因應白髮位置進行針灸配穴,亦可用梅花針激活頭部經穴,令白髮變黑;按個別患者的情況,也會透過中藥外敷,促進頭皮健康,從而激活毛囊活性,令黑色素細胞運作正常。 「吃黑補黑」有助白髮變黑 按摩有助頭髮保健 坊間有所謂「吃黑補黑」,以黑色食物滋養黑髮,令白髮變黑的說法。方醫師表示,中醫角度五色及五臟相對應。五色即青赤黃白黑,五臟即肝心脾肺腎。黑色對應腎,因此黑色食物確實有補腎作用,達至生髮及烏髮功效,令白髮變黑。他建議每星期攝取兩三次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海帶、黑米、桑椹、黑色覆盆子等,有助滋養頭髮令白髮變黑。但同時,方醫師亦強調滋補切忌過度,均衡飲食是大原則。 若黑色對應腎,腎臟機能較弱的病患宜「吃黑補黑」,肝功能弱者,又是否要多吃青色蔬菜?心臟較弱者,又是否宜多吃紅肉?方醫師稱,這並不一定。病患也可選擇多吃豬肝、牛肉及菠菜,滋養氣血;玫瑰菊花陳皮水可疏肝利氣;桑椹杞子桂圓茶可滋補肝腎不足及血虛、首烏烏雞湯則有助補氣血、芝麻核桃糊可補腎益腦,以上種種食物都有助預防黑髮變白。 除了滋補,方醫師亦提醒要減少進食精製加工、肥甘油膩辛辣食物,少喝酒及高糖飲品。例如快餐食物有較多油鹽糖,攝取過量會影響頭皮血液流動,不利頭髮健康。酒類會在體內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影響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的能力,導致黑色髮絲變白。 要預防白髮生長,或令白髮變黑。方醫師再強調,要保持心境舒暢,不宜過份思量。清潔頭皮毛囊,減少電髮及染髮等對頭皮造成的損傷;避免縱慾過度及捱夜虛勞,要早睡養肝,多做運動,以加強毛囊及黑色素細胞活性。此外,每日梳頭、按摩頭皮、輕度扣擊頭部百會穴及四神聰穴,按摩頭側的角孫穴、率谷穴等數分鐘,都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毛囊細胞活性,有助達到頭髮保健,讓白髮變黑的效果。 了解更多:

Read more

NMN可逆齡抗衰老?過量用或有副作用:腸胃不適、頭痛、傷肝腎、加速腫瘤生長   

【明報專訊】到底NMN是什麼呢?近年新興的NMN(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產品備受追捧,標榜可逆齡抗老;除了口服產品,面膜、乳霜等護膚品亦加入NMN,聲稱能提升肌膚彈性、擊退細紋……可信嗎?想知道NMN的功效,須先認識NAD+轉化機制。(編者按:如果服用過多的NMN會有副作用嗎?有專家提醒,會有例如腸胃不適、頭痛,影響肝腎功能等副作用,還要注意過量使用NMN護膚品同樣有可能導致以上風險!濕疹、敏感肌膚等人士要格外小心挑選護膚品。) NMN可延衰老、增肌膚彈性?專家:轉化NAD+ 具抗氧化功效 過量或有加快腫瘤生長等副作用 近年新興保健品NMN,動輒過千元一瓶,聲稱可以提升肌膚彈性、延緩衰老、防止脫髮等,被吹捧為現代長生不老藥。專家指出,NMN能轉化成NAD+。NAD+參與人體許多生化作用,包括促進新陳代謝率、增強體能、修復受損DNA。然而,NAD+水平太高可能令腫瘤生長速度加快。 維他命B3進入人體 轉化為NMN 再合成NAD+ NAD+參與人體許多生化作用,包括促進新陳代謝率、增強體能、提起精神、改善運動表現、修復受損DNA等。 身體透過不同方式製造NAD+,如從食物中轉化。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註冊營養師黃蘊芝指出,天然食物如肉類、魚類、種子可補充維他命B3,幫助身體製造輔酶及協助釋放能量;維他命B3進入人體後,透過不同途徑合成NAD+。 簡單來說,維他命B3首先會轉化成煙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再轉化為NMN,最後產生NAD+。 NMN是NAD+前體,近年在保健產品市場冒起。然而,NMN並非有效成分,對人體真正有功用的是NAD+。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蘇子謙進一步解釋,NAD+就好像「身體裏面的錢」,各種生化反應都需要NAD+,沒有「錢」就做不到。如果NAD+不足,身體無法分解糖分以產生足夠能量,細胞新陳代謝亦會減慢。此外,NAD+具有抗氧化功效,有助清除造成老化的自由基。NAD+增多時,有助修復身體機能。 相關閲讀:【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沒證據可治脫髮、新冠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補充,NAD+是身體細胞所含有的一種輔酶,可用作修復細胞及促進新陳代謝等。體內NAD+水平會隨着年齡下降,有研究指出,若提高身體內NAD+水平,有可能減低退化相關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認知障礙症,甚至具抗衰老等作用。然而,目前相關研究還未足夠證實此關係,暫時亦沒有證據顯示NMN可以治療脫髮或者白髮,至於外用NMN護膚品的功效也有待證實。 NMN產品不但標榜逆齡抗衰老,還聲稱可以對抗新冠,預防或改善新冠後遺症。蘇子謙提到,有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體內NAD+不足。「新冠重症患者通常是長者,他們本身的NAD+水平不足,加上身體對抗任何病毒感染都需要動用許多NAD+,因此重病後體內NAD+水平會下降。」理論上,補充NAD+可以加速身體復元,令免疫系統重新活躍,惟臨牀上未有充分科學證據證實服食NMN產品能治療新冠。 黃蘊芝亦指,NAD+水平會隨年齡下降,30歲後新陳代謝減慢,使身體機能運作不如年輕時的狀態。「然而,NMN產品是否確實能提升體內NAD+水平、提升多少NAD+,以及能否被人體運用,這是存疑。」現時許多NMN產品研究來自動物實驗,人體試驗仍處於早期階段,暫時未有大型臨牀研究支持NMN產品的功效。 副作用:腸胃不適 頭痛 傷肝腎 服用過多的NMN有可能造成副作用,例如腸胃不適、頭痛,影響肝腎功能。林嘉雯提醒,由於NMN可以透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過量使用NMN護膚品同樣有可能導致以上風險。此外,濕疹、敏感肌膚等人士要格外小心挑選護膚品,建議先諮詢醫生意見。 由於暫時未有臨牀研究建議劑量多少,切勿同時服食多種NMN產品。黃蘊芝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服食NMN產品前應諮詢醫生、藥劑師或營養師意見,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及留意產品成分。蘇子謙補充,NAD+水平太高有可能令腫瘤生長速度加快,因為腫瘤生長需要許多NAD+。癌症患者服食NMN產品可能有風險,服食前應諮詢主診醫生的意見。 知多啲:服大量維他命B3 傷肝面紅等過敏反應 既然維他命B3可以合成NAD+,為什麼不直接服食維他命B3或NAD+,反而選擇NMN?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蘇子謙表示,雖然維他命B3在體內亦會轉化成為NAD+,但攝取大量維他命B3會使血管擴張,出現面紅「㷫烚烚」的過敏反應、低血壓,更會令肝臟受損。至於NAD+則由於半衰期短,直接服食會很快被消化,而且NAD+分子太大不能穿過細胞,所以不會直接補充NAD+。然而,對於NMN產品的臨牀試驗尚未完成,目前關於補充劑量、是否需要長期服食等數據不足。 相關閲讀: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讓身體自然產生NAD+:遵晝夜節律、 識食、多運動 與NMN產品相比,以下方法有較多科學證據支持提升NAD+水平;靠身體自然產生NAD+,不用擔心過量NAD+的問題。 ‧NAD+水平受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的監督,參與生理時鐘調節。充足睡眠及按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然能夠增加NAD+ ‧多做運動,可逆轉NAD+因年齡而下降 ‧不應暴飲暴食,過量攝入脂肪和糖。高脂或高糖飲食需要動用許多NAD+來消化,令體內NAD+減少 ‧透過均衡飲食,每天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3(建議成人每天16毫克)、蛋白質(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10%至15%)等都有助提升NAD+水平,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及能量釋放 ‧在攝取足夠鐵質、維他命B6、維他命B2的前提下,從食物中攝取的tryptophan色胺酸(胺基酸的一種)亦可在體內轉化成維他命B3。色胺酸可以從雞肉、奶類、芝士、果仁等食物中攝取 (資料提供: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蘇子謙、註冊營養師黃蘊芝) 「凍齡」秘訣:防曬、心境開朗 防膠原蛋白流失 想養顏抗衰老,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認為,最重要是預防膠原蛋白流失,「20歲後,皮膚膠原蛋白開始下降,最重要是每日塗上有效的防曬產品,因為紫外線是破壞皮膚膠原蛋白的主因」。另外,保持心境開朗、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都是科學化的「凍齡秘訣」。 改善頭皮健康防脫髮 至於防止脫髮,就要在改善頭皮健康方面下工夫: ‧洗頭水溫應在37℃以下,不可過熱,否則會使頭皮乾燥,甚至灼傷頭髮及頭皮 ‧使用低溫風筒吹頭 ‧户外活動時,戴太陽帽保護頭皮 ‧盡量減少染髮電髮 攝維他命B群:五穀、蛋、奶 少吃「垃圾」 從營養學角度,註冊營養師黃蘊芝建議均衡飲食,含維他命C與E、多酚類、硒等具抗氧化功能的食物,可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傷害,有助抗衰老。此外,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維他命B群,例如五穀、肉類、奶、蛋。維他命B群是輔酶,幫助身體促進新陳代謝和生化作用,有助保持皮膚和毛髮健康。另一方面,應少吃煎炸或「垃圾食物」,這些食物會令自由基增加。 充足睡眠 勿日夜顛倒 敷白芷服石斛 先諮詢中醫 兼具註冊中、西醫資格的蘇子謙提醒,充足睡眠對皮膚健康尤其重要,因為身體會在睡眠時修補基因破損。不過,這個重要功能都是以「晝夜節律」為基礎,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會影響此機制。 中醫亦有外敷內服的方法,譬如將白芷磨成粉末敷面,有助美白去斑;石斛內服具養陰作用,現代研究發現石斛某些成分有美白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沙參、麥冬、當歸、熟地黃有利頭髮和皮膚健康。因應個人體質不同,建議外敷內服前先諮詢中醫意見。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轉陰或退燒後有口乾、疲倦、胃口差 雪梨清熱 不同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養生帖)

【明報專訊】如何度過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康復期,成為目前很多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近期病毒感染發病的特點,以風寒濕邪致病為主,病情發展過程中可能化熱傷陰,在退燒或轉陰的過程中,很多人有明顯的口乾、疲倦、胃口差等表現。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新冠康復轉陰現口乾 雪梨清熱 針對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 針對口乾,可以吃雪梨,清熱生津。如果脾胃弱怕涼者,可切碎雪梨加小量南北杏、薑絲,煮水25分鐘,頻頻飲用,可中和雪梨的涼性。若患者年邁體弱,口乾疲倦明顯,咽部有少許黏痰難出,可將雪梨中間的核挖去,放入6粒碾碎川貝和少許冰糖封口,砂鍋加3至4碗水,放15克切碎太子參,在水中燉45分鐘,吃梨喝湯,可以益氣生津、潤肺化痰。如果體質較好,出現口乾便秘、胃脹口臭、舌苔厚膩者,可以用雪梨、南北杏、青蘿蔔或白蘿蔔,以及小量薑絲煮水喝,可清熱化痰,又能理氣消積。 未完全康復者 切忌進食難消化食物 尚未完全康復的患者,飲食上應選用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配瘦肉或魚肉煮粥,白蘿蔔絲芫荽肉丸湯泡飯等,切忌過早進食高熱量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影響正氣抗邪。 發病後3周 不宜劇烈運動 同時,大家特別要注意,即使已經轉陰,在發病後3周內仍需增加休息時間,減少工作量,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在戶外陽光下短時間散步,靜待正氣恢復,迎接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相關文章:【風濕科】長期口乾、眼乾 小心乾燥綜合症可引發關節痛、血管炎 女性尤其注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董爽(註冊中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Read more

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近日接二連三出現懷疑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大多進食生蠔(另有燒雞)等食物後,先後出現腹痛、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悸等病徵,究竟哪些食物容易引致食物中毒?以上病徵是否就是腸胃炎作怪呢?若大魚大肉後出現胃腸飽滯,是否就是消化不良?不過,有專家指出,不要輕視嘔吐、腹瀉等病徵,因有可能是其他的患病信號,如胃酸倒流、胃輕癱、腸易激等!如何紓緩消化不良、改善腸道健康呢?專家逐一拆解。 哪些食物容易引致食物中毒?吃得太飽、太急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腸胃炎? 食物中毒因「生食」之過?嘔吐腹瀉 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 刺身、海鮮、肉類「生食」陷阱 增感染病毒和寄生蟲風險 刺身、海鮮是不少港人的至愛,不過,醫生提醒尤其是「生食」三文魚、生蠔,甚至是各式肉類的「新鮮」味道時,食物本身可能已存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或在處理過程中已受污染,或會造成食物中毒,而且生吃有機會感染寄生蟲,一旦感染會出現哪些病徵呢? 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嘔吐的原因有「無限可能」!有醫生指出,很多人以為嘔吐大多與「食錯嘢」有關,但原來早期盲腸炎都可以引起嘔吐,而小朋友和成人出現嘔吐的原因亦不盡相同。例如小朋友嘔吐:可以是由食物中毒、腸胃炎、吃得太飽、鯁骨或暈車浪所致;成人及長者呢?照顧嘔吐者又要注意哪5大事項呢?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有醫生表示,0至1歲初生嬰兒最常見的傳染病是急性腸胃炎,因為當他們會把手或者小物件放進口內,若帶有病原,例如輪狀病毒就會引致腸胃炎,一般會出現肚瀉、嘔吐、發燒、小便量減少等病徵,最令人擔心的是有可能引致脫水…… 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 急性腸胃炎可由多種不同病原體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病毒(如諾如病毒及輪狀病毒)和細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門氏菌)。病毒引發的腸胃炎在香港全年都會發生,冬天較為活躍。至於傳播途徑除了主要經飲用或進食受污染食水或食物外,諾如病毒可經嘔吐時飛濺出帶病毒噴沫傳播。 注意其他患病信號:胃酸倒流、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胃輕癱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飲酒、食煙等,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不過,有醫生提醒,消化不良亦有可能跟身體患病的信號有關,例如胃酸倒流、胃潰瘍、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症等,原因何在?有哪些治療方法和對付消化不良呢? 【腸易激綜合症】腹脹持續便秘或肚瀉 照大腸鏡無發炎病變 有可能腸易激作怪 腹部脹痛持續?大便習慣改變,如經常便秘或肚瀉?照大腸鏡報告亦不見異常?莫非是「腸易激綜合症」?原來此病並不罕見,有可能因為飲食習慣、不良情緒及過往腸道感染有關係。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都市人可能都曾有過進食後胃脹、「個胃頂住」的經歷,以為是消化不良之過,但若上述情况持續出現,甚至一進食便嘔吐,有可能與胃輕癱(Gastroparesis)有關,哪些人較容易出現胃輕癱呢?照胃鏡檢查時跟消化不良患者會出現什麼不同情况?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有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前期病史的人士注意!原來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會出現以上病史。究竟什麼是吉巴氏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這種罕見而嚴重的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會令患者出現四肢疼痛,甚至麻痹、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 專家教路:哪些食物易「中毒」?對付食滯便秘、改善腸道有法 食白果會中毒?常見含天然毒素7種蔬果 食安中心教你點防食物中毒 食白果會中毒?發芽的馬鈴薯有毒?食未經煮熟的鮮金針、四季豆等都有引致嘔吐、噁心?常見含有天然毒素的7種蔬果你又知道多少呢?如何減低中毒風險呢? 【消化不良】 食滯便秘增磅點解決?營養師拆解消脂消腩補充劑迷思 教你3招「急救」 自助餐、任食放題、大魚大肉過後,便秘了、增磅了或消化不良,點解決?吃消脂消腩、排毒通便、減肥阻吸收等的補充劑有用嗎?有方法可以消滯通便?專家逐一拆解箇中迷思,還教你「食、飲、動」3招「急救」! 【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益生菌有助腸胃健康?真的嗎?多食發酵食品如泡菜、芝士、乳酪等對健康有幫助嗎?即看營養師逐一拆解,還要知道進食發酵食物的3大注意事項!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