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致心肌炎或突然死亡 醫生:35歲後猝死3大主因: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腦出血

【明報專訊】在東涌一間小學任職的38歲女教學助理,前日(5日)傍晚伏於其辦公桌上,沒有反應,懷疑暈倒,送院後不治。據悉她上周曾因肌肉疼痛求醫,醫生診斷她因流感引致肌肉發炎。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流感可以導致心肌炎,或會導致突然死亡,但機率低於萬分之一。(編者按:另有急症科專科醫生表示,醫學界通常以35歲為界,35歲前猝死可能源於患者的先天疾病,但35歲後猝死的三大主因分別為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及腦出血,即使患者定時進行身體檢查,通常亦難以發現以上問題。) 有急症科醫生表示,醫學界通常以35歲為界,35歲前猝死可能源於患者的先天疾病,但35歲後猝死的三大主因多與心腦疾病有關。 教學助理猝死 急症科醫生:流感可致心肌炎 35歲後猝死3大主因 前日傍晚6時許,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一名38歲姓詹女教學助理在教員室伏於其辦公桌上,沒有反應,懷疑暈倒,其他同事報警。救護員到場將她送往北大嶼山醫院,經搶救後證實不治。警方將案列作送院時死亡,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據了解,該名教學助理上周一(5月29日)因肌肉疼痛,前往北大嶼山醫院求醫,醫生當時診斷她為流感引致肌肉發炎,並處方藥物。事發當日早上她如常出門上班,沒有異樣,至傍晚近5時仍與同事聊天。 該校校長麥敏潮表示,死者在該校任職一年多,主要處理文書行政工作,例如收集試卷等,過往不常請病假。麥表示事出突然,「同事真係難過,大家共事一段時間」,並引述辦學團體表示會與死者母親保持聯絡,如有需要會向對方提供協助及支援。 醫生:35歲後猝死多因心腦疾病  主因: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腦出血 急症科專科醫生馮顯達表示,流感可以引致心肌炎,影響心臟輸出血液功能,或導致心跳不規律,最終心臟衰竭致死,但他形容情况罕見。一般來說,輕微心肌炎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氣喘、胸口不適等症狀,但若出現急性兼嚴重的心律不正,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已經削弱心臟泵血功能,若數分鐘內沒有血液到達腦部,已經可以引致死亡。 另一名急症科專科醫生則表示,猝死有很多原因,真正死因要留待法醫驗屍後才能確定。但流感或過濾性病毒的確有可能引致心肌炎,誘發突發心律不正或心臟衰竭,導致死亡,但機率低於萬分之一。 普通體檢難發現 需有症狀進行特定檢查 急症科專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醫學界通常以35歲為界,35歲前猝死可能源於患者的先天疾病,但35歲後猝死的三大主因分別為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及腦出血,例如患者心血管收窄,剛巧有血塊經過堵塞血管,導致沒有血液流到心臟;心跳紊亂,出現異常的心臟脈搏,令心室顫動,最終導致死亡;或腦部爆血管,造成腦出血。 彭續稱,即使患者定時檢查身體,通常亦難以發現以上問題,因為檢驗上述疾病需要做特定檢查,例如心血管閉塞檢查要透過心臟造影、心導管檢查發現;心室顫動要靠入侵性心臟檢查;腦出血要靠腦及腦血管造影檢查。以上檢查通常在病人出現相關症狀,例如心臟驟停、經常頭痛,並向醫生求助,醫生診斷認為有可能出現相關疾病,才會再安排檢查。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與Leqembi有何分別?了解藥物副作用

【明報專訊】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周三(3日)發布其研發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新藥donanemab第三期臨牀測試數據,顯示donanemab在18個月內讓早期患者的認知衰退速度大幅緩減35%,有專家稱讚有關結果「非凡」。禮來計劃6月底前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上市。不過donanemab或致腦腫脹的副作用仍惹人憂慮,實驗中有1.6%人出現嚴重腦腫脹,最少導致2人死亡。(編者按:至於另一阿茲海默症藥物 Leqembi,數據顯示,Leqembi能延緩認知衰退速度約27%。究竟donanemab和Leqembi兩藥物還有什麼分別?副作用?詳見附表。) 斷層掃描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有大腦萎縮現象(右圖),相信是因為腦中堆積的異常蛋白導致腦神經元死亡所致。(路透社) 阿茲海默症是什麼?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Leqembi 減27% 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donanemab是抗體藥物,用以清除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amyloid beta)。阿茲海默症患者有兩種關鍵蛋白,分別是β類澱粉蛋白及tau蛋白,它們會在腦細胞中積聚糾結,形成獨特的斑塊,導致腦細胞死亡及大腦萎縮。 消除大腦類澱粉蛋白斑塊 禮來公司表示,有1734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參與研究,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能使患者的認知衰退速度整體減慢了約29%,一些反應較好的患者甚至緩減了35%。研究員以「綜合阿茲海默症評分表」(iADRS)為標準,評估患者的認知及執行日常事務的能力,例如管理財務、駕車、從事嗜好、談論時事等,接受donanemab治療的患者都能做到以上日常生活事情。參與研究者每月接受一次靜脈注射donanemab,12個月後,一半人大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斑塊消失。 donanemab存副作用風險 31.4%有腦出血 1.6%嚴重腦腫脹2致命 不過donanemab存在副作用,在donanemab治療組中,24%患者有腦腫脹,6.1%出現症狀,31.4%有腦出血,相比之下,安慰劑組僅13.6%有腦出血。禮來表示,只有1.6%人出現嚴重腦腫脹,其中兩人直接因此死亡,另一人在嚴重腦腫脹後死亡。美國班納阿爾茨海默症研究所主任雷曼(Eric Reiman)說:「顯然我們看到了donanemab的好處,但也要考慮一些風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神經病學家庫爾撒德(Liz Coulthard)表示,儘管donanemab有明顯副作用,且缺乏長期數據,但它可讓阿茲海默患者更長時間活得較好。 料最快今年底獲批 同類藥費每年約20萬 專家指出,donanemab臨牀測試結果是迄今最有力證據,證明清除大腦中澱粉蛋白塊有助改善阿茲海默症,可助未來研究針對有關蛋白的療法。英國神經病學專家馬默里(Cath Mummery)指出,醫學界花了數十年尋找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法,現在終可進入「改變疾病的時代」,可實際地期望能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且長期管理該病,而非只提供紓緩護理。 禮來表示,計劃6月底前向FDA申請批准donanemab上市,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獲批。若通過審核,donanemab將成為繼美國百健(Biogen)與日本衛材(Eisai)合作研發的Aduhelm 及Leqembi阿茲海默症藥物後,第三款獲FDA批准的同類新藥。數據顯示,Leqembi能延緩認知衰退速度約27%。禮來正敲定donanemab的售價,該公司總裁曾表示,donanemab的價格將和其他同類藥物相似。Leqembi治療價格為每年2.65萬美元(約20.6萬港元)。 (路透社/法新社/BBC) Read more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新藥可延緩退化?臨牀測試成效參差副作用嚴重惹關注(附:阿茲海默症知多點)

【明報專訊】阿茲海默症 (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 是一種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病徵包括記憶力衰退、執行功能障礙,甚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7日批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Aduhelm上市,是美國18年來批准的首款該症藥物,也是首款針對該疾病潛在病理生理學機制的療法。不過,此藥臨牀測試結果參差,而且副作用嚴重,FDA的獨立顧問委員會去年11月才反對批准它推出,因此FDA的決定公布後惹來巨大反響,但亦有阿茲海默症組織歡迎決定。 Read more

【心臟病】了解冠心病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明報專訊】冠心病究竟是什麼?其成因、徵狀和高危因素又有哪些呢?心臟病為香港第三號殺手,當中以冠心病為主要死因。衛生署2019年資料顯示,因冠心病而入院及死亡數字逾3.4萬人;每天平均約有10.2人因冠心病而死亡。經常聽到「通波仔」手術,大家有很多疑問。非入侵性的心臟檢查,運動心電圖、心血管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哪一個檢查最準確?心血管中度狹窄(約五至七成收窄),應否通波仔?血管嚴重鈣化,通波仔會有何風險?立即了解5個關於心臟病、冠心病、通波仔等的治療和檢查問題…… Read more

【高血壓】上下血壓130/90合標準嗎?高血壓沒有症狀 慎防中風等併發症 改善飲食由低鈉開始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國際高血壓日。都市人工作繁忙,往往輕視了高血壓這種常見都市病。據衛生署的一項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84歲人士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7.7%,而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比例由15-24歲的 4.5%上升至 65-84 歲的 64.8%。可見高血壓問題實不容忽視。 Read more

【新冠疫苗】港人參與旅遊氣泡須接種兩劑疫苗 宣布後預約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升逾四成(另附22學校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

【明報專訊】港府昨午公布與新加坡的「航空旅遊氣泡」將於5月26日啟動,參與的港人必須於出發前最少14日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昨日預約接種兩種疫苗的人數均回升,科興疫苗按日升五成至3900人,BioNTech(復必泰)升43%至1.19萬人。昨日再多兩人打新冠疫苗後死亡,其中一人未知打哪款疫苗,另一人是打科興,涉及醫管局九龍中醫院聯網一名63歲男員工,他打第二劑科興10日後,昨抽搐和失去知覺,送院不治,消息指他是一名醫生。全港累計25人打針後離世,4人打BioNTech(復必泰),20人打科興,1人暫未知打哪款疫苗。 Read more

動脈瘤丨醫學滿東華:腦血管造影 快速尋病因撿命

【明報專訊】55歲陳先生一向身體健康,某天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迅速失去知覺,被送往急症室。腦部電腦掃描顯示腦內突發性出血,為找出原因,醫生安排電腦掃描血管造影檢查,發現1粒7毫米大動脈瘤,並有破裂迹象。經診斷後,神經外科醫生當天為陳先生做緊急手術,清除腦內血塊及動脈瘤夾閉手術。 Read more

新冠肺炎|伊院42歲無長期病確診者死亡 許樹昌:曾出現氣喘 即病毒已入侵下呼吸道致肺炎及呼吸衰竭

本港疫情下已累計118宗死亡(14日),其中一名留醫伊利沙伯醫院的42歲女患者(第6971宗)於12日離世,成為疫下最年輕的無長期病死者。政府抗疫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今早(14日)在商台節目稱,據悉該病人在出現氣喘後3日才入院,指出氣喘已是病毒入侵下呼吸道並引發肺炎的迹象,若出現有關症狀應及早求醫,否則即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亦會大打折扣。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