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明報專訊】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不育男性患上乳癌的風險較正常男性高出一倍。倫敦癌症研究所(ICR)的專家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界須要進一步了解誘發男性乳癌的成因,包括男性生育荷爾蒙造成乳癌風險的角色。研究報告刊於《乳癌研究》期刊。英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較正常男性高1倍-這項由英國乳癌慈善組織Breast Cancer Now委託倫敦癌症研究所(ICR)所做的研究,分析了12年間英格蘭和威爾斯1,998名乳癌新症患者,是至今同類最大型研究。 Read more

【肥胖系列】 減肥未成功 肥腫難分 或與荷爾蒙分泌異常有關

有些人面圓、大肚腩、多面毛,即使勤力做運動和節食都未能成功減肥。究其原因,他們可能是荷爾蒙分泌失調,患上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   (網上圖片) 肚腩大、面圓、體重增,即使勤做運動和節食都未能成功減肥?有可能是荷爾蒙分泌失調,患上庫欣氏症候群。   庫欣氏症候群:體重增、肚腩大、面圓泛紅 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楊俊業醫生指,庫欣氏症候群是一種內分泌疾病,病人的體重會增加、肚腩變大並出現紫色紋、面龐圓渾及泛紅(又稱月亮臉/moon face)、背部凸起(俗稱「水牛肩」)、鎖骨腫脹、容易皮下出血、前肢乏力、女士會出現較多體毛及暗瘡。   楊醫生解釋,部分病人因病而要長期服類固醇藥物,或出現腦下垂體腫瘤或腎上腺腫瘤,都會令身體增加分泌皮質醇而導致庫欣氏症候群。   血液測試了解荷爾蒙分泌 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血液測試,以了解病人的荷爾蒙分泌情况,如有需要,會安排病人進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檢查腎上腺及腦下垂體是否有腫瘤,但由於有一成人的腦下垂體長有非功能性腫瘤,故不能單靠掃描影像確診。   藥物抑壓皮質醇 以手術切除腫瘤 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况而決定安排手術切除腫瘤或用藥控制,藥物治療的原理是抑壓身體製造皮質醇,但此方法治標不治本。如要斷尾,則需要進行手術,並視乎需要而加上術後電療以徹底清除腫瘤細胞。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有片】年紀大、情緒緊張 荷爾蒙失職致夜尿多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毋須在夜間起牀小便。 夜晚因尿急而醒幾次,年輕患者可能會擔心自己腎虧,諱疾忌醫;長者則覺得有夜尿是正常,看醫生也沒有用。 夜尿,未必是腎臟出問題,可能是糖尿、荷爾蒙失調、前列腺增生或藥物影響所致。夜尿影響睡眠質素、日間精神不足;摸黑上廁所,更可能增加跌倒撞傷風險。醫生如何治療夜尿? ■問醫生 ◆麥:麥肇敬(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夜尿幾次才算多? 問:人到中年,一晚去三四次廁所,但不是急醒,是否正常? 麥:睡眠期間需要去一次或以上排尿,已經有夜尿問題。不過也要視乎情况,間中一次夜尿,例如當晚飲了幾杯啤酒,未必是健康出問題。夜尿持續並且導致精神困擾,就要正視。根據芬蘭於二○○三至○四年一份人口統計顯示,大約三至四成人有夜尿問題,男女比例相若,年紀愈大,有夜尿問題的人亦愈多。 鄭:一晚起身三四次算多,如以理想的睡眠時間為六至八小時計算,即平均每兩小時便要起牀如廁,影響睡眠質素,宜正視及處理。 ■飲湯要擇時辰? 問:有何方法減少夜尿? 麥:要減少夜尿,有很多簡單的方法。首先是平日多做運動,可減少身體水腫,而心臟病人亦容易水腫,睡前可抬高雙腿,幫助水分從腳回流到腎臟,以免水分在睡覺時才回流,令尿量增加。調節飲食習慣亦很重要,睡覺前兩至三小時不要飲大量水,晚餐的湯水可改為日間飲用,均有助改善夜尿。如果病人需要服用利尿劑,應調節在早上服用,晚上便可減少小便。 ■尿多或因糖尿病? 問:什麼疾病會引起夜尿? 鄭:很多情况也可導致夜尿頻密,例如糖尿病,患者整日的排尿量都較多,但由於晚上要特別起牀去廁所,所以會有較深印象,認為是夜尿問題。另外,因荷爾蒙失調引起的尿崩症,也可引致夜尿。 麥:從泌尿科角度,夜尿大致有三個原因:一、膀胱容量縮細,例如電療或手術後膀胱纖維化,導致容量縮小,排尿次數自然會增加;或是功能問題導致容量減少,如前列腺肥大及膀胱過動症等,也可令人經常要去廁所 二、整體尿量增多,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及飲水多的人士 三、只是夜晚排尿增多,多數是抗利尿荷爾蒙不足引致的夜間多尿症 ■夜尿=腎虧? 問:夜尿是否代表腎有事? 鄭:根據經驗,夜尿通常不關腎事。常見是病人因夜晚無法入睡而心思思去小便,可以說是失眠所引致。有長者晚上要吃很多藥,如糖尿藥、心臟病藥,於是飲了很多水送藥,加上晚飯又飲湯,令到半夜要頻頻上廁。另外,一些情况可能是食錯藥,本應早上服用的利尿劑錯誤地留在夜晚服用,結果整晚都要上廁所。 麥:腎是造尿的器官,有腎病患者可能會喪失濃縮尿液的功能,導致小便頻頻,但這些個案很少。所以別以為有夜尿,就是腎虧或腎有事。 ■唔睇醫生得唔得? 問:有夜尿是否要立即睇醫生? 鄭:如果夜尿困擾日常生活,便要找醫生傾一傾。首先找出背後是否有疾病引致夜尿,留意有否其他徵狀,例如日間小便量多、體重減輕、水腫、頭暈等。即使沒有特別疾病,夜尿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例如夜晚睡眠欠佳致日間無精神,如果患者是職業司機便會有危險;而長者夜尿頻密,摸黑起牀上廁,增加跌倒風險。 ■日飲八杯水非必然? 問:日間飲八杯水,入夜後滴水不沾,可否解決夜尿? 麥:日間飲八杯水,應該會導致尿頻,頻頻排尿也相當困擾。夜尿成因若源於生活細節,可嘗試調整一下生活習慣,例如黃昏後不要飲太多水,或可改善情况。 鄭:其實八杯水並非絕對建議,應該因人而異,例如長者的腎臟未必處理到這麼多水分,特別是冬天,加上又有湯水及水果等,故未必一定要飲夠八杯水,要因應自己情况調節。 文:張意宇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了解乳癌】殺手鐧1:荷爾蒙合併新型標靶藥CDK4/6抑制劑

【明報專訊】張女士化驗報告指示醫治有兩大方向:首先是傳統化療。化療控制腫瘤的效果較快,對腫瘤急劇惡化的病人尤其重要;但化療副作用如疲倦、脫髮、骨髓抑制令免疫力下降,對病人生活質素影響較大。 治療另一路向是使用第二線傳統荷爾蒙治療。荷爾蒙治療的好處是副作用小,對生活質素影響較小,但效果出現得較慢,且第二線治療維持效果時間通常較短,只有半年左右。 新標靶藥 抑制癌細胞分裂複製 近年一些新藥,能讓病人減少或推遲接受化療。其中一類是CDK4/6抑制劑,能夠抑制細胞周期素激酶,停止細胞的分裂周期,也就是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複製。目前經美國FDA核准的兩款CDK4/6抑制劑,包括Palbociclib和Ribociclib。 臨牀試驗證明,在荷爾蒙受體陽性(ER+)的乳癌病人中,若使用荷爾蒙治療時加上CDK4/6抑制劑,能夠延長疾病控制的時間超過一倍。這對第一線和第二線的晚期乳癌病人都有效。CDK4/6抑制劑是口服藥物,副作用主要是導致中性白血球下降,但對整體生活質素影響輕微。 經過詳細討論,張女士決定嘗試使用荷爾蒙合併CDK4/6抑制劑療法。治療了3個月,副作用輕微,但是腫瘤指數仍然偏高。跟進PET/CT掃描發現病情惡化,肝臟和骨骼的癌細胞活躍程度增加,數目也增加了。 殺手鐧2:次世代定序(NGS)+荷爾蒙合併mTOR抑制劑 張女士在那麼短的時間就對合併治療出現抗藥性,令團隊甚感意外。醫生決定把3個月前抽取的骨組織樣本進行NGS基因定序測試。NGS測試應用了先進的基因排序技術,同步分析數百以至上千個腫瘤基因,能在細小的組織樣本裏同時分析數百甚至上千個基因變異。這樣就能準確地分析腫瘤的基因,了解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從而制定最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NGS測試 找出肆虐基因 張女士接受NGS測試,發現腫瘤帶有高度擴增的FGFR1基因。這個過度活躍的基因,很可能就是腫瘤對荷爾蒙治療和CDK4/6抑制劑有抗藥性的主要原因。 荷爾蒙治療合併mTOR抑制劑是另一可行的方案。mTOR抑制劑為口服藥物,能抑制腫瘤生長關鍵因子mTOR作用,控制癌細胞生長路徑,減低癌細胞存活、生長、複製、代謝,也可產生抗腫瘤血管新生效果。常見副作用包括口腔潰瘍、感染風險提高、疲倦、皮疹、腹瀉、食慾降低等,嚴重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肺炎或乙肝活躍。 團隊和張女士詳細討論後,決定嘗試荷爾蒙治療合併mTOR抑制劑。病人對治療反應良好,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治療後一個月,腫瘤指數已開始下降。3個月後正電子掃描發現全部腫瘤的活躍度都下降至正常水平。張女士和家人感到十分欣慰,度過了一個感恩平安的聖誕節。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男性更年期3類徵狀 易疲倦 脂肪增 性慾減 缺乏動力(養生帖)

【明報專訊】男性超過40歲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跟女性更年期相似的徵狀,這現象叫男性更年期,主要成因是男性荷爾蒙水平下降。男性30歲以後,荷爾蒙的水平每年下降大約百分之一,有些人下降得較其他人快,因此男性更年期徵狀更明顯。典型男性更年期徵狀可分為以下3類。(編者按:中醫提醒,要多加注意綜合調養,例如精神調養,減少雜念,節制性慾,睡前溫水洗腳,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適量運動鍛煉。) 男性也有更年期 3類徵狀:疲倦、脂肪增肌肉量下降 性慾減排尿有問題 1.整體徵狀:疲倦、脂肪增加、肌肉量及強度下降、身高下降、脫毛、潮熱、生育能力下降 2.心理徵狀:抑鬱、憂慮、缺乏動力及失眠 3.性及泌尿徵狀:性慾減低、勃起時堅硬度下降、陽痿及排尿問題 中醫角度認為男子「五八」(40歲)腎氣衰,髮墮齒槁……「七八」(56歲)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因此治療上重視肝、腎,用藥一般避免過於溫補,否則非但療效不佳,反而造成腎陰耗傷,濕熱內生。 相關閲讀:【性生活】五六十歲女性更年期陰道乾燥影響性慾?男性勃起障礙或與心血管病有關? ■食療推介:肉蓯蓉羊肉粥 材料:羊腎1對,肉蓯蓉30克,羊肉100g,韭菜150g,枸杞30g,粳米100g,鹽、葱白適量,生薑3片 製法:材料洗淨切碎。先將肉蓯蓉、羊腎、羊肉、枸杞、粳米放鍋內,加適量水,文火煮粥,待快煮熟時放入韭菜,再煮沸數分鐘 功用:補腎益精,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注意精神調養 少食肥膩辛辣適量運動 食療之外,還需要注意綜合調養,例如精神調養,減少雜念,節制性慾,睡前溫水洗腳,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適量運動鍛煉。 相關閲讀: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文:陳圳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課程主任、註冊中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月經期過長|月經像關不緊的水龍頭,3招搞定大姨媽

香港人工時長、壓力大,身心健康皆因此受影響。對於女性來說,月經是最容易反映出身體是否健康的指標,不少忙碌的現代女性都有經期不適的困擾,像是月經來之前要先滴個幾天才來,或月經結束卻又滴滴答答拖好幾天才停,好像「月經唔停」一樣……要來不來、要停不停,這樣經期延長的症狀讓不少人感到困擾。本文會拆解月經期過長的主要原因,再介紹女性經後飲食如何調理,讓女性們由內而外散發好氣色! 3大造成月經期過長原因 究竟怎樣才算「月經唔停」?正常的經期一般是5至7天,月經期過長指的是月經週期長於28天,或是經血過多、經期時間超過7天、甚至長達10天以上。以下3大原因可導致月經期過長: 月經期過長原因1:壓力 當身體面臨壓力時,會釋放出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這些荷爾蒙可以影響女性的卵巢的正常功能,進而影響月經週期,並令經血過多,導致「月經唔停」一樣。 月經期過長原因2:更年期荷爾蒙失調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卵巢逐漸停止排卵和分泌荷爾蒙,導致身體荷爾蒙水平不穩定和下降,令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不穩定,雖然經血量減少,但經期時間拉長、滴滴答答不斷,導致月經期延長。 月經期過長原因3:產後體質變化 在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會明顯上升,這些荷爾蒙在產後會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在這個過程期間,女性的生理狀態可能會發生變化,影響經期長短,造成月經不適。尤其,剖腹產過的女性更常見月經滴滴答答,像「月經唔停」一樣的現象。 以上都是引起月經期過長的因素,亦會造成女性的月經不適,而經期不適症狀可能會出現睡不好、M痛等,簡直「慘過大病」。有言:「子宮是女人第二個心臟」,因此養好子宮,調理好月經週期可謂確保女性健康的第一步。 相關閱讀:月經遲來吃什麼好?吃催經食物有助月經調理?一文解答所有疑問! 搞定月經拖拉不停的3大方法 「月經唔停」、滴滴答答拖拉不停是因為經血未能排出正常流量,月經中的血塊或組織塊排不乾淨而導致。而經血是否能順利排除乾淨,與「子宮收縮」功能密切相關。以下是3種有助於月經暢順和排得乾淨的方法: 方法1:加強子宮收縮力道 經血是藉由子宮收縮排出,若子宮收縮不良便無法將經血順利排出,導致月經 滴答不停的狀況。習慣以中醫調養身體的女性可以考慮在月經後,適當使用川芎、桃仁或仙鶴草等藥材,改善子宮收縮的力道,有助排出淤積在體內的經血。 方法2:鍛煉身體 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調節身體的荷爾蒙水平,建議女性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有助於緩解經期不適症狀和改善月經期過長的情況。此外,適度訓練骨盆底肌群、強化支撐力度,也有助經血排出順暢。 方法3:飲食調理 調理月經食咩好其實是一門學問,很多人誤以為月經結束後要多補血。其實不然,現代人營養充足,比起氣血缺乏的問題,月經不適的主因是「經血堆積」。因此,女性月經後保養不只要「補」更要重視「清」。除了調理好子宮收縮功能,女性亦可適當補充乾薑和龍眼乾等藥材,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幫身體做好大掃除。 相關閱讀:滴雞精好處多選邊隻好?一文分析滴雞精比較 楊茜堯力推經後調理滴雞精 兩孩媽媽楊茜堯近日於IG透露自己亦有飲用滴雞精的習慣,而她近日亮相田原香新宣傳片仍保持好氣色、精神飽滿,片中更力推改善月經不適的好物 — 經後調理滴雞精,可以「令period走得乾淨清爽,同時可以補氣血」。 獲楊茜堯大讚的「經後調理滴雞精」可改善月經滴滴答答,拖拉不停的狀況,它添加了仙鶴草加強收澀、幫助順利排出經血;後續用花旗參幫助氣血雙補,幫經後女性做好一清一補。再加上乾薑益氣暖胃;龍眼乾補血安神,改善失眠、緊張。所有成分都是經由專業中醫團隊針對着經期不適症狀而選材,調理月經食物首選非它莫屬。此外,滴雞精含有小分子蛋白質,其營養可讓脾胃輕鬆吸收,而補充蛋白質更可以幫助紅血球產生,減輕疲勞感及月經不適。 快跟上新時代媽媽,照顧子女同時呵護自己!12-17/4 田原香春季優惠低至75折,「經後調理滴雞精」新品嘗鮮價即減$80!立即到田原香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及選購產品! 以上資料由客戶提供 #滴雞精月經 #月經滴雞精 #M到食咩好 #月經不適 #月經唔停 Read more

【出門旅遊】什麼是經濟機艙症候群?久坐飛機竟有潛在致命風險?4大預防貼士

新冠疫情緩和後,世界各地的旅遊業復蘇,不少港人已急不及待要出門旅遊。然而,不少人或認同乘搭長途機是「苦差」,動輒要在鐵鳥中逗留超過6小時以上,其實相當勞累,而且長時間留在座位,更可能誘發「經濟機艙症候群」,如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號,嚴重情况下有機會引致肺動脈栓塞而致命。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馬健庭提醒,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孕婦等高危人士需分外小心,並提供4大貼士,以預防因乘飛機而引發「經濟機艙症候群」。 什麼是經濟機艙症候群?久坐不動易出問題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於2000年的調查指出,平均每6000個乘搭4小時以上飛機的乘客,就有一人會患上「經濟機艙症候群」,究竟「經濟機艙症候群」是什麼? 馬健庭解釋,常見的經濟艙座位空間較窄,如果長期久坐沒有郁動,足部較深處的靜脈有機會形成血塊,其中最常見的是發生在距離心臟最遠的小腿,堵塞的血塊會經血管由肢體回流至心臟,引致深層靜脈血管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亦即俗稱的「經濟機艙症候群」。 相關閲讀:【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12類高危族群要小心 任何損害靜脈的因素,均提高造成深層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因此以下12類「機艙症候群」的高危族群,乘坐飛機期間及落機後,務必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體狀况: 40歲以上人士 孕婦 心血管疾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靜脈曲張患者 癌症病人或康復者 近期曾進行腰部以下手術的人士 需長期卧床的病人 曾患有血栓或有血栓家族病史的人士 正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婦女 吸煙 肥胖 落機出現下肢腫脹疼痛 留意徵狀速求醫 不少「經濟機艙症候群」的患者由於小腿血液回流受阻,落機後有機會出現下肢肌肉腫脹、發紅疼痛,甚至有低燒及胸口痛等徵狀;惟亦有部分患者可能毫無病徵,令人防不勝防。 如果發現腿部持續腫脹及發紅,而且皮膚溫度上升,腿部皮下靜脈擴張,建議患者應盡快求醫,因徵狀可能反映血栓已經剝落並進入循環系統,血塊有機會流入肺部,造成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嚴重可致命。 醫生一般會先向病人問診,了解病歷及正服用的藥物,之後會安排超聲波及血液測試,以確認患者的血流中是否有血塊。 相關閲讀:【孕婦】妊娠高血壓 持續140/90mmHg 或以上要注意 4類人士屬高風險 定期監測血壓減併發症發生 4大貼士助預防 馬健庭強調,不論長途機或短途機,乘客都必須抽時間走動伸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低形成血栓的風險。以下4個簡單貼士,有助預防患上「經濟機艙症候群」: 盡量選坐出口或通道的座位,增加雙腳伸展空間 穿著鬆身衣物,避免穿著及膝襪子,以免阻礙血液循環 定時走動伸展,以及按摩雙腳、膝部、小腿及腳踝 多喝清水補充身體水分,避免喝酒或含咖啡因等容易導致脫水的飲料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鼻敏感易致兒童睡眠窒息症 注意張開口睡覺打鼻鼾 度身治療免損健康成長

睡眠窒息症是本港常見疾病,不少人或以為只有成人才有機會患上,但其實小童同樣有罹患風險,一旦沒有接受適切治療,對其身心發展有深遠影響,家長不應輕視。有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指出,鼻敏感是常見引致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原因,因此治療睡眠窒息症必須由問題根源入手,有需要可能會處方口服藥、噴鼻劑,甚至讓患者佩戴呼吸機睡覺,以改善病情。 相關閲讀: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鼻敏感屬兒童睡眠窒息症高危因素 睡覺張口呼吸弊處多 養和醫院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引述數據指出,本港有40%兒童患有鼻敏感,鼻敏感會引致兒童鼻塞,睡覺時需要張開口用力呼吸,從而令舌頭向下墮,阻塞氣道而令他們呼吸困難,引致打鼻鼾,甚至患上睡眠窒息症;此外,睡覺時經常用口呼吸,吸入的空氣缺少了經鼻孔過濾的過程,直接刺激扁桃腺發大,同樣會阻塞氣道,導致睡眠窒息症。因此,鼻敏感是其中一個導致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高危因素,令其睡眠質素欠佳。 家長留意打鼻鼾、磨牙是警號 影響睡眠質素 吳醫生指出,要及早發現兒童是否罹患睡眠窒息症,家長需要多注意兒童就寢後與日間活動時的表現。 在睡覺時段,打鼻鼾是常見被家長忽略的症狀,其實年幼子女一旦一星期有3晚以上出現打鼻鼾,患有睡眠窒息症的機會是非常高,因此家長可留意子女打鼻鼾的頻率、睡覺期間有否磨牙、張開口呼吸或出現無法呼吸等情况,上述均是睡眠窒息症的警號;此外,睡眠窒息症亦會令兒童出現復發性遺尿的問題,一般5歲以上的兒童不會再有遺尿,一旦發現有持續尿床情况,亦必須警惕,及早帶子女接受檢查。 相關閲讀:【鼻敏感】關於洗鼻的3個迷思 可加快新冠患者康復?可治癒鼻敏感?洗鼻10個步驟 影響兒童專注力 情緒易衝動 由於睡眠窒息症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睡眠質素,因此對其日間的活動亦有所影響。吳醫生解釋,兒童日間會出現專注力不足,課堂難以專注,令學習能力下降;其情緒亦會較波動,變得容易衝動,可能會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因此子女突然性情有變及學業成績退步,都有機會是睡眠窒息症所導致。 吳醫生強調,不要低估睡眠窒息症對兒童身心帶來的影響,一旦延誤治療,其專注力及認知能力會在成長階段受到嚴重影響,有機會演變成過度活躍症,長遠更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建議及早求醫接受檢查和治療。 精準檢查揪出問題根源 要診斷兒童有否患上睡眠窒息症,吳醫生指出,醫生一般會先詳細了解其已有病徵及請家長填寫問卷,之後會安排兒童接受睡眠窒息測試,兒童在晚上睡覺時需要接駁特定的儀器,以測量呼吸頻律、血含氧量、鼻鼾聲浪等數據,由於兒童睡眠期間較容易翻來覆去,因此通常會建議家長讓子女在醫院接受測試,醫護人員可監察過程,一旦有任何儀器鬆脫,都可即時修正,診斷結果會更精準。 完成睡眠窒息測試後,會進一步安排睡眠內窺鏡檢查,注射藥物助兒童進入睡眠狀態,醫生會透過內窺鏡檢查找出阻塞呼吸的源頭,以助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治療度身訂造  對症下藥 吳醫生強調,睡眠窒息症的治療方案必須度身訂造,因為不同兒童患者的問題根源可以完全不一樣,如果問題主因是鼻敏感,則必須先控制鼻敏感病情,例如會處方類固醇噴鼻劑和抗敏感口服藥等,亦會教導患者用鹽水洗鼻;如果是跟扁桃腺發大有關,有需要可能會考慮切除扁桃腺;如果是上顎與下顎的形狀有問題,則可能會轉介至牙科醫生訂造牙托矯正。 肥胖患者宜戴呼吸機 如果是肥胖的兒童患者,則較適宜佩戴呼吸機,因為呼吸機能減少睡眠窒息的情况,從而增加產生飽腹感荷爾蒙的敏感度,令兒童不會經常感覺肚餓,有助減少進食,配合運動減肥,減重後能有助改善睡眠窒息的情况。 Read more

【失眠】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食出好睡眠質素?教你滅壓 放鬆練習改善抑鬱焦慮

【明報專訊】大麻二酚(CBD)於2月已列為危險藥物,管有及服用最高刑罰為監禁7年及罰款100萬元。CBD被禁,想找另類治療紓緩失眠和壓力,有哪些更佳選擇呢?褪黑激素(melatonin)能幫助睡眠嗎?想刺激褪黑激素,平日可多攝取增加色胺酸及血清素的食物。有註冊營養師建議,蛋白質必須與碳水化合物一起吃,例如4両肉配上大半碗粉麵飯就足夠。壓力大呢?要減壓,鬆弛練習、靜觀和瑜伽等都是放鬆心情、減低壓力的好方法,有助改善抑鬱、焦慮…… (設計圖片,IRA_EVVA@iStockphoto) 蛋白質配碳水化合物 4両肉+大半碗飯食出好睡眠要素 CBD產品標榜能紓緩壓力和改善失眠,有醫學根據嗎?「據現有醫學文獻,不能百分百肯定CBD有效用。」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允丰指,有研究指出CBD可以紓緩焦慮,有些稱可以幫助睡眠,有些則指沒有功效,「但相信某些個案在使用後能夠紓緩壓力、改善失眠」。沒有CBD,還有其他更佳選擇嗎? 針對失眠,李允丰表示,有研究證實褪黑激素(melatonin)能幫助睡眠,他有時亦會處方褪黑激素補充劑給病人,劑量一般為3至5毫克。但長期服用身體或會逐漸適應,減弱功效,不建議增加劑量,因可能產生頭痛、頭暈、手震等副作用。 相關文章:壓力影響心情 7大飲食要訣你要知 褪黑激素是睡眠荷爾蒙 多攝取色胺酸及血清素食物 褪黑激素負責調節生理時鐘,是身體重要的睡眠荷爾蒙,主要由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後合成,因此想刺激褪黑激素,平日可多攝取增加色胺酸及血清素的食物。註冊營養師區雅珊指,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色胺酸,需從飲食中吸收,常見於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肉、蛋黃、豆類等。「蛋白質必須與碳水化合物一起吃,才能幫助吸收色胺酸」,因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可更快地將色胺酸帶入大腦,幫助合成褪黑激素。她建議午、晚餐各吃3至4両肉,即約1個手掌心大小,再配合半碗至大半碗粉麵飯就足夠。 鈣和鎂可放鬆肌肉 可選奶製品、豆類、南瓜籽、奇亞籽 她又建議,平時多攝取維他命B6、B12,可穩定神經,讓人放鬆,還可以幫助身體合成血清素,將色胺酸轉化為助眠的褪黑激素,其中三文魚、吞拿魚、牛肉等均富含維他命B6和B12。另外,鈣和鎂同樣可放鬆肌肉、安神,提升睡眠質素,不妨多吃奶製品或加鈣食物,以及南瓜籽、奇亞籽、杏仁、菠菜、豆類等含鎂量高的食物。 口服茶胺酸放鬆 先諮詢醫生 茶胺酸(L-theanine)是近年其中一種主打可放鬆、助眠的胺基酸,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都曾透露藉補充茶胺酸降低焦慮感。它可在綠茶、紅茶、烏龍茶等中找到,蘑菇亦含小量。區雅珊解釋,「曾有小型臨牀研究發現,補充50至250毫克茶胺酸,可提升大腦中掌管放鬆的α腦電波」。不過茶胺酸僅佔茶葉重量1%至2%,一杯200毫升的茶,僅得8至25毫克,需飲用多杯才達到有效分量,較難從日常生活的茶飲攝取。雖然茶胺酸可讓人放鬆,但她不建議透過飲茶助眠,因茶本身含咖啡因,暫未有研究指可解決失眠。至於茶胺酸營養補充品,雖然研究指口服茶胺酸安全,但建議先諮詢藥劑師或醫生意見。 靜觀、運動減壓 改善抑鬱焦慮 除了從飲食着手之外,鬆弛練習、意象練習、靜觀和瑜伽都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臨牀心理學家翁婉雯說,愈來愈多病人運用靜觀來協助放鬆,「有很多研究證實,靜觀可減低壓力,改善抑鬱、焦慮」。單做一次也有好轉,但想有持久改變,要養成習慣每天練習,不但慢慢提升專注力,腦部也會產生變化,前額葉皮層增厚和杏仁核(amygdala)活躍程度減低,有助管理及調節情緒(詳見「知多啲」)。 李允丰指,「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有很多研究證實做運動能夠幫助放鬆、紓壓和改善失眠」。可是,不少人覺得做運動沒有效用,或難以持之以恆,「大部分人比較急功近利,期望今天做完運動明天就有好轉,實際上大腦很複雜,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看見成效,是場持久戰」。建議根據自己性格找出運動的動力,例如結伴同行或參加運動課程。 如使用補充劑、放鬆練習、與人傾訴等方法後,問題仍未改善,怎麼辦?李允丰和翁婉雯同指,若除了壓力和失眠外,同時感到情緒低落、時常疲倦、焦慮不安等,影響日常生活,情况持續2周或以上,就應尋求專業協助。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知多啲:放鬆練習 一有空就練 臨牀心理學家翁婉雯建議嘗試以下2個容易掌握的放鬆方法: ·意象練習: 緩慢地深呼吸幾次,閉上眼想像一個令自己很舒服的地方,如曾經旅行到訪的草原、海灘,運用五感代入情景,觀察環境,感受溫度和躺在草原、沙上的感覺,聆聽風聲或海浪聲等,讓自己置身其中,慢慢放鬆 ·腹式呼吸: 閉上眼,用鼻深深吸入一口氣,吸氣時感受腹部自然膨脹,然後緩慢地呼出,重複深呼吸至感到放鬆。用深而長的呼吸「啟動」主宰身體放鬆狀態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令人不再處於備戰狀態,較容易放鬆和休息 每次腹式呼吸練習約5分鐘,而意象練習或需較長時間,視乎投入情景的時間而定。翁婉雯表示,壓力大、焦慮、失眠時可運用不同的放鬆方法,但「最緊要平時有空就做,以調節神經系統容易達到放鬆狀態,遇到壓力事件時焦慮便能減低,就像經常做運動鍛煉身體,可增強免疫力,而不是生病了才去跑步」。 此外,可考慮個人化的放鬆方法,如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在睡前做伸展運動幫助入眠;如果覺得音樂、香薰或浸浴等能令身體放鬆也不妨嘗試,但要注意身體狀况,如鼻敏感患者或不適合用香薰,高血壓病人則不建議高溫浸浴;亦不建議用有害的方法減壓,例如有人覺得飲酒很放鬆,但有損健康亦有上癮風險。 護膚貼士:醫生:沒有神奇保濕產品 大麻二酚(CBD)產品形形色色,早陣子成美容界寵兒,不少護膚產品見其蹤影,聲稱可鎮靜、抗炎,甚至針對濕疹問題。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無論CBD護膚抑或醫治皮膚病的效用,都暫未有充足研究證明。市面上有不少較安全且有效成分,可取代CBD。 非人人需鎮靜皮膚 皮膚泛紅、長出痘痘,膚况不穩定,很多人會用一些標榜能鎮靜皮膚的產品,林嘉雯指不一定需要,宜先了解問題根源,「有些人為何要鎮靜皮膚,本身可能屬敏感性皮膚,或皮膚出現潛在問題,如玫瑰痤瘡或濕疹。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一般人毋須特別用鎮靜皮膚的物質」。 神經醯胺 溫和修復皮膚屏障 又有指CBD保濕、鎖水功效強,「是否存在一些很神奇的保濕產品?坦白說並沒有,反而選擇適合自己皮膚使用的產品才最重要」。保濕成分大致分為3種,封閉性保濕劑(occlusive)可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防止水分蒸發,石蠟、礦物油等是常見成分;吸水性保濕劑(humectant)如天然保濕因子(尿素、乳酸鈉等)、甘油、透明質酸等,都可幫表層皮膚抓緊水分;還有潤膚性保濕劑(emollient),如馬油或其他人工合成的油脂,可填補細胞之間的空隙,防止水分流失。林嘉雯尤其推介含成分神經醯胺(ceramide)的護膚品,「我們皮膚本身都有這種成分,含此成分護膚品可模仿皮膚本身的油脂,而且性質溫和,不易引起敏感」。 市面上護膚產品會將以上幾類成分混合,達到較全面保濕效果,但封閉性保濕成分或對油性膚質的人而言過於油膩,非人人適合。至於濕疹或銀屑病患者皮膚乾燥,她建議可用含神經醯胺成分的產品,修復皮膚屏障,取代CBD。 「很多人追求天然產品,但即使是天然成分或者從植物提煉出來,仍有可能刺激皮膚。」她不建議大家刻意追求「天然」,反而應選一些成分溫和,經過皮膚測試,或標榜敏感皮膚適用的護膚品,才最理想。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頭髮護理】乾性/油性髮質11個護髮貼士 點揀洗頭水、護髮素?無矽、含咖啡因、中藥有效?

【明報專訊】頭髮髮質是油性或是乾性,是厚是薄還是M字額,只能看天意?後天可否補救?洗頭水標榜無矽、含咖啡因或中藥,是否有效?應否加護髮素?想養出一把如瀑布般的秀髮,就得從洗頭開始學習。專家提供11個護髮貼士! 相關文章: 查找脫髮、頭皮屑多問題根源 M字額、髮線上移與遺傳有關 掌握正確護髮之道 自然容光煥「髮」 乾性髮質護髮貼士:護髮素髮膜治標 減漂染燙治本 頭皮油脂分泌偏少,頭髮暗啞、鬆散。除先天因素外,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隨着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活躍度下降,都會令頭油分泌減少。另外,糖尿病影響自主神經系統,部分患者亦會減少油脂分泌。經常燙染頭髮會傷害頭皮,「部分頭皮皮膚會如皮革般粗糙,令人誤以為是頭皮乾燥」,實際上是皮膚炎發作,而產生頭皮屑。 註冊中醫鄧海君指陰虛人士常有乾性髮質,「他們身形多數偏瘦,容易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身體比較缺水、眼睛乾澀、皮膚乾燥、容易便秘」。因為身體缺水,所以頭皮和髮質乾燥。飲食方面,比較喜歡吃辛辣、煎炸食物,若加上作息不定時、工作壓力大等,「都會令陰血不足以滋養皮膚,皮膚抵抗力失衡就會出現頭皮癢、頭皮屑多、毛髮枯乾和脫落」。 ˙宜用滋潤的洗髮產品 ˙每日使用護髮素,令頭髮柔順有光澤,但使用時應避免接觸頭皮。若生頭瘡、堵塞毛孔,應減少使用次數或停用 ˙減少燙染次數,染髮至少相隔3個月,燙髮起碼相隔半年 ˙減少用直髮夾,使用前宜在髮尾搽上抗熱乳霜、抗熱噴霧等防熱產品;髮質偏幼建議用120℃,粗髮可用180℃ ˙每周做1次髮膜,為頭髮提供蛋白質,填補角質層間空隙:洗頭後抹乾頭髮,塗上髮膜,包上浴帽或保鮮紙,再以熱毛巾包裹,借熱力將營養素帶入頭髮,敷約10分鐘後冲水 ˙髮膜、護髮素等護髮產品,僅能令頭髮短暫變得柔順有光澤,要治本應減少傷害髮質的行為,如漂染燙 油性髮質護髮貼士:天天洗頭 惟日逾兩次反招油 頭皮油脂分泌偏多,經常滿頭油光,頭髮黏膩又扁塌。問題除了是天生,亦與疾病、生活習慣、飲食等有關。陳俊彥舉例,青春期頭油分泌較旺盛;部分腦科疾病如柏金遜症等,因自主神經系統受損,亦會過度刺激皮脂腺;壓力過大、休息不足,都會使出油更嚴重。 「濕熱體質較容易有油性髮質。」鄧海君表示,這類人容易心煩氣躁,經常臉泛油光,容易生痘痘粉刺,且有口苦、小便偏黃等徵狀。「濕熱體質與環境飲食有關,例如長期身處又熱又潮濕環境,造成濕熱內蘊。另外吃過多油膩、甜食、辛辣和重口味食物,令脾胃運化失調,造成濕熱體質,皮脂腺較活躍,加劇頭皮出油問題。」 ˙建議每日最少洗頭1次,熱天或運動後出汗多,可再洗多1次。惟陳俊彥提醒,洗頭次數不宜多於兩次,否則或愈洗愈油,「一日洗幾次頭,頭皮過分乾燥,自主神經會發出信號顯示頭皮很乾,繼而分泌更多油脂去滋潤頭皮」。 ˙每天用控油洗頭水洗髮;當頭髮骯髒或過油而有異味,可用清潔功效更強的深層清潔洗頭水,不過1星期最多用1至2次,不應日日使用,否則可引致頭髮鬆散、失去光澤 ˙護髮素毋須每日使用,可每星期用2次,日日用或會堵塞毛孔 ˙飲食清淡,遠離油膩、過甜、辛辣、過鹹食物 ˙透過有氧運動提升身體帶氧量,促進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清熱除濕 資料來源:陳俊彥、鄧海君、馬振強、葉維邦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地中海M字額命中注定? 雖說「十個光頭九個富」,但地中海、M字額、禿頭等脫髮問題實在困擾不少人,力求擺脫這「富貴標誌」。陳俊彥指,脫髮分為「結痂性」和「非結痂性」。 結痂性脫髮: 大多與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有關,如紅斑狼瘡、扁平苔癬。當病情沒有及時控制,局部皮膚結痂,即使炎症消退後,受損毛囊都不會再長頭髮。 非結痂性脫髮: 佔九成脫髮原因,尤以男性荷爾蒙性脫髮最常見,通常是家族遺傳,若本身基因較易甩頭髮,再加上頭皮不健康,如患有脂溢性皮炎、濕疹等,會加劇脫髮,壓力等亦會導致脫髮。 「男性荷爾蒙性脫髮,用含咖啡因洗頭水,有輕微證據顯示可減輕脫髮情况。」陳俊彥解釋,咖啡因可促進頭皮內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使頭髮長得更茂盛。但如果脫髮嚴重,則應求醫診斷。 揀中藥洗頭水 先了解體質 市面上另有不少中藥洗頭水,標榜防脫髮、生髮、去屑,建議使用嗎?鄧海君表示,中醫稱脫髮為蛀髮癬或蟲蛀脫髮,可分為油性、乾性及其他形態,例如濕熱體質,油脂分泌太多,令局部經絡閉塞;陰虛體質則有局部血虛情况,令頭部毛囊不發達。大家可視乎頭髮問題選擇不同的中藥洗頭水,一般產品都經藥材互相配伍,適合不同體質,「但最好就清楚自己的體質再去揀選」;如使用後問題無改善,便應求醫。 中藥洗頭水: ‧天麻、生薑:疏通頭部經絡 天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經常用以治療頭部問題,如頭痛、頭暈;性平,體質偏寒偏熱都可使用。生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同樣能疏通頭部經絡,但性偏溫 ‧何首烏、當歸:補血 何首烏補益精血、固腎烏髮;當歸有補血、活血作用 ‧女貞子、墨旱蓮、桑椹:改善脫髮、白髮 女貞子補肝腎陰,烏髮明目;墨旱蓮補肝腎陰,涼血、止血;桑椹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息風 煩惱絲Q&A 洗護品也換季 光頭戴帽免傷頭皮 Q:油性和乾性髮質為何都長頭皮屑?要用去頭皮屑洗頭水嗎? 陳俊彥解釋,油性髮質出現頭皮屑,一般與脂溢性皮炎有關,過多油脂積聚在頭皮,助長真菌滋生,觸動皮膚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在攻擊真菌的同時攻擊皮膚,令到頭皮紅腫、痕癢、頭皮屑脫落。至於乾性髮質,則因頭皮嚴重乾燥,皮膚形成裂口,環境中致敏原、刺激原等透過這些裂口進入真皮層,或導致濕疹、敏感性皮膚炎,頭皮屑會自動脫落。 去頭皮屑洗頭水能解決問題嗎?未必,這類洗頭水清潔力較強,一般針對油性髮質或脂溢性皮炎患者,部分洗頭水含Selenium Sulfide成分,透過抑制真菌生長,減輕脂溢性皮炎病情,適合頭皮屑問題嚴重的患者;「如果只有輕微頭皮屑而又多頭油,用一般油性髮質洗頭水已足夠」。至於乾性髮質引起的頭皮屑,則應用滋潤的洗護產品,減輕乾燥引起頭皮裂口。 Q:洗護產品「無矽」最好? 矽是一種常見護髮成分,可在乾燥受損髮質表面猶如鋪上一層薄膜,帶來光澤和順滑感,易於梳理。矽分水溶性與非水溶性,陳俊彥指,「非水溶性矽,如:methicone、cyclomethicone較難清洗,可能殘留在頭皮表面,堵塞毛孔,加劇頭瘡」,建議油性髮質人士盡量選擇無矽或水溶性矽成分(如:dimethicone copolyol、polysiloxane)的洗護產品。青年學院(葵芳)設計及資訊科技組髮型設計高級講師馬振強補充,近年不少品牌已改良矽的大小,使其不易積聚,「選購時不應單以有沒有矽考慮,最重要視乎自己髮質」。 Q:秋冬轉季,洗護產品需要轉嗎? 頭皮就如其他部位的皮膚一樣,狀態會不時改變,陳俊彥建議,「定時檢查頭皮情况,精神狀態或飲食都會影響髮質」,需按髮質變化調節洗護產品及洗頭習慣。 馬振強指出,「在四季分明的地方,秋冬十分乾燥,換季時需要更換洗護產品」。香港四季變化不明顯,則未必人人有此需要,但受損或乾性髮質的人會明顯留意到頭髮變得鬆散、乾旱,「如果髮尾易打結,代表頭髮乾燥,需轉用較滋潤的護髮素;若情况未有好轉,可轉用另一款洗頭水」。另外,秋冬季可多用髮尾油滋潤髮尾,洗頭後趁濕髮時擠出1滴珍珠大小的髮尾油,塗勻手掌連同指縫,抹在髮尾,每次用1至3滴。 Q:剷青、剃光頭,毋須護理頭髮頭皮? 頭髮有保護頭皮作用,當沒有頭髮或將頭髮剃得非常短,更要小心護理頭皮。陳俊彥指,要根據頭皮性質洗頭,還需做足防曬措施,如塗上防曬或戴帽,「曬傷頭皮,除了泛紅、疼痛、出水疱外,長期接觸過高紫外線,亦會增加患皮膚癌風險」。 專家助陣(排名不分先後) 陳俊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鄧海君(註冊中醫) 馬振強(青年學院(葵芳)設計及資訊科技組髮型設計高級講師) 葉維邦(新香港髮型協會會長) 陳俊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受訪者提供)鄧海君(註冊中醫)(受訪者提供)馬振強(青年學院(葵芳)設計及資訊科技組髮型設計高級講師)(受訪者提供)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