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明報專訊】廿年前,2003年2月SARS無聲滲入香港,短短數月無情地帶走了299人的生命,先後共1755人染疫,當中包括當時47歲的救護員何錦華。廿年後的春天,SARS康復者疫症記憶和恐懼猶未退去之際,港人在路途上已再走過另一場歷時逾3年的新冠疫情。任憑年月過去,如何走出身心陰霾,對於一眾SARS康復者仍是終生課題,依然並肩同行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寄望社會毋忘這群SARS康復者外,也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康復者: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病毒 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事隔17年,冠狀病毒在2020年重臨香港,喚醒何錦華心底一隅的恐懼,「未中(新冠)之前好驚,不知道究竟中咗會點,會不會好似SARS咁要插喉、入ICU(深切治療部)呢?」。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他除了發現後者病徵較輕微,也意會到原來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染SARS謝婉雯曾主診 聞死訊晴天霹靂 現年67歲的何錦華,2003年3月與妻子赴京旅遊,被團友傳染SARS,回港後入住屯門醫院隔離20日。留醫日子至今烙印腦海,他仍記得躺臥病牀時,耳邊傳來同房病人的嘆息聲、醫療儀器發出時而尖銳的警號,有感死神就在窗外凝視自己。 因屯門醫院胸肺科醫生不足,主動請纓轉到SARS病房的謝婉雯醫生,一度為何錦華的主治醫生,當他從醫院廣播得悉謝醫生染疫的瞬間,不禁晴天霹靂,「如果連醫我的人都病了,咁我點算?」 焦慮抑鬱纏繞 需看心理醫生 後來謝醫生病逝,何錦華活了下來,惟出院後要與身心後遺症搏鬥。那時看到消瘦近20磅的身驅,又深怕家人被傳染,令他飽受失眠困擾,一度想輕生遠離憂愁,多年來因焦慮、抑鬱須斷斷續續向心理學家求醫。 何錦華康復後有感心肺功能比一般人差,17年後再遇新型冠狀病毒疫症,喚醒他的恐懼。他說新冠初期未有疫苗或特效藥,對染疫病死率一無所知,擔心染疫後將重現聞氧氣的情景,名人或年輕人感染後死亡的消息、接二連三的疫情新聞令他應接不暇,一度失眠。 奈何疫下他一直求診的心理學家一度暫停診症,為免家人憂心,他選擇獨自處理不安情緒,避開悲情新聞,刻意減少外出,入升降機也與人保持距離,惟最終去年7月疫情放緩時與家人到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時染疫。 相關閲讀:【情緒病】7個香港人1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家人伴侶如何陪伴照顧、應對助復元? 新冠如發燒感冒 過憂帶來情緒問題 曾為新冠惴惴不安的何錦華,染疫後僅現「幾聲咳」及骨痛,形容新冠猶如發燒感冒,笑言過憂反為自己帶來情緒問題。為免傳染同住孫女,他申請入住竹篙灣隔離營;相比昔日SARS病房,他說「糟糕灣」不再有危重病人氣喘聲,亦不再擔心傳染醫護,形容獨自隔離的經歷「好似好過一點」。 歲月如梭,SARS襲港已時隔廿年,同為香港沙士互助會理事的何錦華表示,療癒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為一眾康復者的畢生課題。記者於某個陽光普照的中午與他做訪問,就在對話結束之際,他淡然嘆道,重談SARS經歷恍如將他帶回2003年,當晚對他來說將是另一個無眠的晚上。 精神科醫生同行 冀社會毋忘康復者 2003年的春天,一場SARS疫症匆匆走過,卻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傷痛。現時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那時任職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曾陪伴百多名SARS康復者走過難關。離開公立醫院後,即使換了身分,他與不少康復者都成了朋友,多年來繼續分享喜與悲,也見證新冠疫情再次觸碰到他們的傷口。轉眼廿年過去,他嘆道許多港人漸漸淡忘SARS,「都好的,慢慢淡忘,將件事放低」,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一群SARS康復者。 本身是香港沙士互助會榮譽顧問的麥永接,離開公院後仍定期於周年晚宴和活動與「沙士友」共聚互相支持,談談往事與近况。他昔日跟進的康復者,不少成為了朋友,有女康復者至今仍受骨枯影響。新冠爆疫初期,他再收到她的短訊提醒做好防護。 勾起康復者恐懼 新冠不敢出門 「創傷後遺就好像一道傷疤,一直存在,會隨時間慢慢變淡,但有時觸碰到仍會痛」,麥永接說當年不少SARS康復者患上創傷後遺症,3年前新冠疫情來襲,也再次勾起許多康復者的SARS回憶,部分人甚至出現「回閃」,爆疫初期選擇不外出、常洗手、逃避看電視和新聞。 倡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SARS短短3個月,新冠卻演變成大流行,歷時逾3年,但麥永接說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如其名般,疫情來得急且嚴重,病毒和治療方法不明,社會「無望無助」,有感對病人的衝擊和創傷更深。不過,他認為新冠疫情更漫長,經歷社交距離措施、停課、經濟重創,對各階層的精神健康影響較廣闊,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有時我覺得,我能夠醫到他們,對我的得着很多,在睇症和看人生都學會很多」,麥永接說SARS康復者除了提醒他健康與家人才最重要,他們的傷痛經歷正正提醒社會以至世界,處理疫症時不能只顧及病人的身體健康,也要兼顧精神健康。過了廿個春天,該忘掉還是記起SARS一役?麥永接說如非必要,許多康復者都不願重提舊事。他記得有一年曾在沙士互助會晚宴高唱《Try to remember》憑歌寄意,「不用經常提起(SARS),但如果okay,都可以嘗試記得,希望有天想起時再無咩影響情緒就最好了」。 Read more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致全球死亡人數破百萬 專家料今年底增至300萬 比較伊波拉、SARS、H1N1嚴重疫症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累計官方死亡人數周一(28日)突破100萬大關,但由於部分國家欠缺系統實時追蹤、對死於新冠病毒的定義不同、懷疑瞞報等原因,專家稱真正死亡人數可能接近180萬,今年底更可能增至300萬。 Read more

【新冠肺炎】醫管局:新型冠狀病毒對年輕患者如感冒年長者如SARS 糖尿病確診者死亡率約8%

第三波疫情以來多間醫院先後院內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亦入侵安老院舍造成多名長者離世。醫管局昨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30日住院死亡率,60歲以下死亡率0.1%,不過死亡率隨年紀上升,八旬和九旬病人死亡率分別26.8%和34.1%。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圖)稱,長者免疫系統和對藥物反應都較差,形容「新型冠狀病毒在年輕和年長病人身上就像是兩種不同病,對年輕人如傷風感冒,對長者如SARS和MERS」,認為有需要保護長者免受感染。醫管局昨起陸續為所有入院者做檢測,亦會加強為出院的安老院舍院友做風險評估和病毒檢測。 Read more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中約4.2%嚴重至入深切治療部,醫管局分析重症病人分三大階段,最後階段病毒量雖已減,但細胞因子風暴致嚴重炎症,甚至現多器官衰竭,此時用抗病毒藥已非最有用,但用小劑量類固醇有助減炎症反應和死亡率。2003年SARS時有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現骨枯,現用量約為當年百分之一,醫管局料不會有嚴重副作用。 Read more

【武漢肺炎】何栢良:證據顯示病毒如SARS 可經糞便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澳門今日(2日)確診第八宗病例。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澳門多名患者及內地有患者糞便樣本對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愈來愈多科學實證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SARS情況一樣,同樣有可能透過糞便傳播病毒。 Read more

【武漢肺炎】袁國勇:傳播快過SARS 未來14日是防疫關鍵

政府明日(30日)凌晨起實施「局部封關」,並暫停高鐵及城際直通車所有班次。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29日)出席港台節目,形容有關措施是好的開始,惟他指出昨日(28日)年初四開始有20至30萬香港人從內地返回香港,擔心難以阻截新型冠狀病毒在社區傳播。 Read more

【武漢肺炎】湖北8市封城 徵院建院抗疫 首現武漢外死者 管軼:疫情規模或10倍於SARS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擴散,武漢當局決定「封城」,武漢市委書記、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馬國強昨凌晨宣布,「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實行戰時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水陸空交通全面停運,阻絕人員流動;當局並徵用和增建醫院應對日益增加的確診者。同省另有最少7市,包括黃岡市、鄂州市及赤壁市等也宣布封城,湖北高速公路共計30個收費站實行交通管制。廣東也啟動「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一級響應」,加強檢查進出人員。不過,世衛和本港專家質疑封城的成效。 Read more

【武漢肺炎】內地披露臨牀病徵 港學者籲防廁所傳播 初期或不發燒 患者似SARS會腹瀉

【明報專訊】內地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超過470宗,當中湖北省9人死亡。中國衛健委首次表明病毒有變異的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散風險。內地專家披露患者的詳細臨牀病徵,稱一半患者病發一周後呼吸困難,多數患者發燒,同時有乾咳,以及有類似2003年SARS病人的腹瀉病徵,潛伏期估計在10天以內。有本港專家稱患者糞便及尿液或帶大量病毒,冲廁時要掩蓋及防止U形去水渠變乾,以防廁所成為病毒爆發點。 Read more

抗生素「最後防線」失守 耐藥性細菌 惡過SARS流感

【明報專訊】香港每年約有700人死於耐藥性惡菌。這個數字可怕嗎? 現正值流感高峰期,2017/18年冬季性流感有384人死亡。曾令港人人心惶惶的SARS,則有299人死亡。相比下,超級惡菌的殺傷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醫學界近年屢勸大家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養出超級惡菌,終有一天無藥可醫。惟公眾似乎仍未知驚,傷風感冒求診,仍然主動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看門口」,甚至到藥房購買抗生素「自療」,養菌為患。 ▲明報製圖 細菌變異 多類常用抗生素失效 耐藥性細菌是指細菌變異,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當細菌對多類常用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時,便稱為「多重耐藥性細菌」。抗生素失效,不但令患者感染持續,還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 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朱幗珮指出,目前約有150種抗生素,大致分為11個主要類別;不同類別針對不同細菌,攻打細菌的方式也不一樣,或破壞細胞壁,或直搗細胞核心。另外,抗生素有分窄譜和廣譜;窄譜,即殺菌範圍較窄,只針對某一種或某一類細菌,而廣譜抗生素俗稱「big gun」,殺菌範圍廣泛,即可對付多種多類細菌,亦是用於對付耐藥性惡菌。 既然廣譜抗生素能殺減大量細菌,是否一開始就處方廣譜抗生素,就可將細菌殺得片甲不留? 「應先用最窄,只針對致病細菌的抗生素,不宜一開始使用廣譜抗生素。」朱幗珮解釋,如果一開始就用big gun,即使病徵消除,但可能仍有小量細菌留在體內,會慢慢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些變異的細菌未必會致病,然而,遇上下一次感染,廣譜抗生素就無法對付。 醫生開藥 不食剩不儲備 朱幗珮家訪病人時,曾發現不少長者在家中儲存大量藥物,說要預留藥物看門口,當中有抗生素,也有不少過期藥物。但她指出,抗生素一定要依從醫生指示服完療程,不應剩下藥物;另外,即使同樣是細菌感染,尿道炎和喉嚨發炎也未必使用同一種抗生素,療程和服藥指引亦未必一樣,留下的抗生素未必適合下一次使用。 ▲非細菌感染——傷風感冒一般不是細菌感染而起,毋須服用抗生素。(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簡單手術可變嚴重感染 究竟香港耐藥性細菌有幾嚴重? 朱幗珮以金黃葡萄球菌做例子,此菌存在健康人士的鼻腔內和皮膚表面,可以是皮膚或鼻腔裏常見菌群的一部分,它亦是皮膚、骨骼、血液感染和手術後傷口感染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而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過去見於住院病人、院舍宿友,或經常前往醫療機構如透析中心接受治療的人士。但近年出現「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感染,這些人於發病前一年並未住院、入住院舍或接受醫療程序。根據衛生署統計數字,過去9年,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呈報個案增加5倍;在最近3年,每年約有1000宗呈報個案。 朱幗珮憂慮,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或其他惡菌若一直增加,一個簡單的手術都會變得不安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細菌,所以一般手術前,醫生會處方適合的預防性抗生素,避免傷口感染;但若耐藥性惡菌當道,預防性抗生素失效,一個簡單手術可以變成嚴重感染,出現敗血症,甚至死亡。」 文:鄭寶華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有片】SARS MERS HINI H7N9 寨卡 EV-71 第五型腺病毒 袁國勇新藥 一款抗7病毒

【明報專訊】過去20年攻擊人類的病毒大軍層出不窮,目前每種藥多數只針對一種病源,難以同時對抗各病毒。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為首的研究團隊,過去兩年針對不同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的共同機制,發現了一種新型廣譜抗病毒藥物,可阻「病毒工廠」誕生,並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細胞腺和小鼠實驗證實,該藥最少能治療7種病毒感染,包括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H1N1、H7N9、寨卡、EV-71腸病毒和第五型腺病毒。袁國勇指出,該藥有望最快5年後面世,盼日後「無論有什麼新發性傳染病,由病毒而來的,我們都能對付到」。 ▲(明報製圖) 阻「病毒工廠」出現 實驗病毒數量減半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團隊發現了一種化學合成物AM580,有效治療多種病毒感染。團隊透過細胞腺實驗發現,使用很小量AM580後,冠狀病毒MERS、SARS、流感病毒H1N1、寨卡病毒、EV-71腸病毒和第五型腺病毒的數量減至少於原來的一半。 另一小鼠實驗中,10隻染了H7N9禽流感、並用噴鼻方式接受AM580治療的小鼠,兩周後有6隻生存;無接受治療的10隻小鼠,10日內全死亡。接受強力抗病毒藥扎那米偉(Zanamivir)的10隻小鼠,則有9隻生還,但這藥只專治流感。 至於感染MERS病毒的小鼠實驗中,沒接受治療的小鼠,兩周後僅25%生存;注射AM580的小鼠則100%生還。注射AM580第4日,沒用藥小鼠的肺和腦內病毒量,較已接受藥物的組別多約一萬倍。 AM580效用在於阻斷病毒複製,人體細胞內的蛋白SREBP與DNA-SRE結合後,所產生的脂肪酸是雙膜脂質囊泡(Double membrane vesicles,簡稱DMV)的原材料,部分病毒能利用DMV大量複製;AM580則有效阻斷SREBP和SRE結合,並阻斷脂肪酸的產生,從而阻止DMV這個「病毒工廠」出現,因此病毒無法大量複製。 「對付愛滋病毒外大部分病毒」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AM580對付需倚賴DMV的病毒特別有效,如MERS冠狀病毒,但流感病毒不需倚賴DMV,而是倚賴一種脂肪酸才能發揮活性,AM580上述機制可令流感病毒失效。他相信AM580能對付除了愛滋病病毒以外的大部分病毒。 ▲袁國勇的團隊發現新型廣譜抗病毒藥物,最樂觀約5年後能推出市場,說「希望這藥物將來繼續發展,無論有什麼新發性傳染病,由病毒而來的,我們都能對付到」。(李紹昌攝) 用藥5天不憂副作用 料5年後推市場 袁又說,以往廣譜抗病毒藥無法覆蓋這麼多種病毒,市面一種治療血癌的藥物「替米巴羅汀」與AM580的結構非常相似,其毒性和副作用很小,而抗病毒藥很多時只會用5天,不擔心AM580會有嚴重副作用,形容它是有很大潛力的藥物。袁國勇說,AM580理論上可做預防性藥物。 該研究已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袁表示,已就AM580作廣譜抗病毒治療申請美國專利,並有投資者對此藥有興趣,將做臨牀測試,最樂觀5年後能推出市場,「AM580不止對流感,對冠狀病毒也有效;滴鼻和注射方式同樣有效。希望這藥物將來繼續發展,無論有什麼新發性傳染病,由病毒而來的,我們都能對付到」。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