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轉,小姪子終於可以返幼稚園上實體課。無奈,每天換校服準備出門時,他總會大哭大叫,聲稱肚痛。到底孩子肚痛有什麼原因?真真假假如何分辨?什麼時候需要看急診?兒童肚痛原因多-可分為外科或非外科原因-詢問幼童有否肚痛,回答「沒有」代表沒有,回答「有」不代表有;加上七情上面,影帝影后滿街皆是,令家長無所適從。
Read more
小便後一看尿液若浮着一層泡沫,或會懷疑是蛋白尿,甚至腎臟健康有問題?尿液有泡未必一定是疾病引起,但確實有可能是腎功能受損而引起的蛋白尿,特別是出現泡泡尿及同時有手腫、腳腫等明顯徵狀,即有機會是反映腎臟發生病變,甚至是腎衰竭等徵兆,需要盡早接受適當跟進和治療。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更是高危族群,一旦延誤有可能要洗腎或換腎才能維持生命。
Read more
【明報專訊】香港人較少認識腎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近年來腎癌個案數字上升,新症由2009年505宗,增至2018年的近800宗,升幅逾50%,不容忽視。以往晚期腎癌治療選擇較少,治療效果不理想。直至近年免疫治療在腎癌治療大行其道,雙免疫治療或免疫治療加標靶藥的混合治療,已為一線治療大趨勢。
Read more
負責過濾廢物的腎臟有着無可取替的功能,其中一種腎嚢問題是多囊性腎病(polycystic-kidney-disease),它是一種不能治癒的遺傳病,病人的腎臟因基因突變而出現大量水嚢,令其失去透析功能,病人需要終身洗腎。雖然無法完全治癒,現時有藥物可延緩開始洗腎的時間,如果水嚢問題嚴重阻塞腎臟或經常引發腎炎,或需手術處理,病情惡化更可能需要換腎。多囊性腎病屬顯性遺傳疾病-養和醫院腎臟內科中心主任、腎病科專科醫生黎嘉能醫生指出,多囊性腎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如果父母任何一方罹患此病,會有50%機會遺傳給下一代,若嬰兒一旦確定遺傳了問題基因,則一定會在有生之年發病,只是病情的嚴重程度會因人而異;而在確定遺傳了問題基因人士當中,有一半人士其發病後的徵狀不明顯,甚至無病徵,因此未有求醫而沒有發現自己患病。
Read more
能夠一覺睡到天亮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睡眠狀態!但年紀愈大,愈是事與願違,夜尿便是其中一個干擾睡覺的「元兇」,尤其常見於較年長人士。究竟是睡前飲水過多,或是身體潛藏其他疾病的警號呢?例如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增生,又或女士常有的膀胱過度活躍?嚴重患者隨時每小時都要起牀小便,睡眠質素自然大受影響,更有機會引致抑鬱。其實要改善夜尿問題最少有5個方法,不妨由改變日常習慣做起!何謂夜尿問題?入睡後起牀如廁多於一次-養和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偉希醫生指出,入睡後要起牀上廁所多於一次便已經界定為有夜尿問題,但夜尿只是一個徵狀,未必是疾病,而且成因眾多,醫生需從夜尿的頻率及尿量,探究致病的原因,例如若尿量少,較大機會是泌尿系統問題,若尿量很多則可能不止是泌尿系統問題。
Read more
耳念珠菌(Candida-auris)跟念珠菌(Candida)有什麼關係呢?本港自2019年6月底出現首宗耳念珠菌個案後,相繼出現零星個案,至2020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出現耳念珠菌爆發,至今本港已共錄得至少160宗個案。雖然當中只有兩人受感染並出現病徵,其餘病人只是帶菌而沒有病徵,但耳念珠菌一旦入血會造成入侵性感染有機會致命!即看專科醫生拆解關於耳念珠菌的常見5大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