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免疫系統病 與眼疾關係不可分割

「眼睛經常發炎?眼乾?視力模糊?」這些看似眼睛出現問題的疾病,其實根源竟可能與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有關。 何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稱,在人體的免疫系統失調時,身體會製造一些抗體,自己攻打自己的身體,令身體出現炎症繼而會衍生出各種疾病。如攻打關節時,便會出現類風濕關節炎、如攻打皮膚會出現紅疹、而如果攻打眼睛,便會令眼睛受到影響。 梁裕龍醫生強調,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攻擊眼睛的結膜或角膜,會導致眼睛發炎。若攻擊眼內負責排水的小樑管道,可能會令小樑閉塞、眼壓上升形成青光眼。最易受到攻擊的是虹膜位置,虹膜炎或眼乾便會隨之出現。其他的病徵包括怕光或眼睛刺痛等。不過,有不少患者最初眼睛出現問題,以為是小事,不太積極處理,最後才發現是自體免疫系統病影響時,可能已失去部分視力。 從事辦公室文員的張小姐,經常感到眼睛乾澀。「我一直以為是因經常坐在室內、及長期對着電腦所致,最初我只看家庭醫生取一些滋潤眼睛藥物,但見多個月仍未見好轉,最後才到眼科專科醫生求診。」經醫生檢查及抽血化驗後,發現張小姐患上「修格蘭氏(Sjogren’s)乾燥症」。原來「乾燥症」亦是免疫系統疾病之一,發病時會令患者的淚液、唾液分泌量變少,因而令張小姐長期出現眼乾、甚至眼角膜已經受損。 其實除了乾燥症,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以及紅斑狼瘡等,都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眼疾。梁裕龍醫生指,有資料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當中,有八成患者眼睛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眼乾是最常見的毛病。 由於免疫系統疾病攻擊眼睛的比率亦高,所以梁裕龍醫生鼓勵患者,要多留意眼睛健康,必須要與眼科醫生密切傾談情況。相反,一些人如遇眼睛疾病又久未能痊癒,最好尋找專科醫生檢查,是否與免疫系統疾病有關。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有片】出疹不癢 肌炎不痛 皮肌炎慎防幕後癌魔

【明報專訊】藝人魯芬年初因為皮肌炎導致肺部纖維化離世,令大眾認識皮肌炎,不是一般皮膚和肌肉發炎,也不是衛生欠佳造成的感染,而是自身免疫系統出錯而致病。 然而,有10至20%皮肌炎,是由癌症誘發,因為癌細胞不受控地生長,引致有毒因子或抗體刺激身體,屬「腫瘤伴隨症候群」。因此,一旦確診皮肌炎,就要注意是否癌症來襲。這一點非常重要,本欄再次拿出來提醒讀者,勿掉以輕心。 「早前,有關於皮肌炎的報道,引起關注,不少病人專程或順道問症。」家庭醫生鄭志文說﹕「可能皮肌炎這個名稱牽涉『皮膚』及『肌肉』兩組詞語,容易令人誤會。病人會擔心地問:是否出現皮疹加上肌肉疼痛發炎,就是患上皮肌炎?」 香港每年百宗新症 「皮肌炎是免疫系統疾病,但並不普遍。在香港,每年約有100新症。一般皮疹加上肌肉痠痛不等於皮肌炎,不用過分擔心。」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郭文亮指出,一般皮炎(如:濕疹、接觸性皮炎)跟皮肌炎的皮膚表徵不同,「濕疹影響範圍比較廣,而且痕癢和腫起。皮肌炎的疹呈淡紫紅,可能帶有小小白色;而且是平的。」另外,皮肌炎有特定模式,包括: ◆眼眶周圍,特別眼皮位置,出現淡紫紅色皮疹,甚至水腫 ◆手指關節,出現淡紫紅色皮疹 ◆陽光照射位置(如:臉、頸和胸前)出疹 肌肉無力 初期不痛 至於肌肉徵狀,因姿勢不正確或運動過後導致肌肉發炎,會出現痛楚。但大部分皮肌炎患者肌肉發炎初期,沒有痛楚。「病人大多投訴肌肉無力,主要肩膀和圍繞髖關節的肌肉開始無力。例如坐下想站起來,不能一下子起身,需要借力。」郭文亮說。除了皮膚和肌肉的徵狀,皮肌炎典型的徵狀包括:疲倦、消瘦、發燒、關節痛、雷諾氏現象(低溫時,手腳血管不正常收縮,出現蒼白→發紫→發紅三種反應)等。嚴重的皮肌炎,可以影響其他器官,導致吞嚥困難、呼吸出現問題等。 多屬免疫系統出錯 皮肌炎大部分都是自身免疫系統出錯而引起的。原來,當中有10至20%是由惡性腫瘤誘發。「醫學上有一種paraneoplastic syndrome(腫瘤伴隨症候群),指一些徵狀是由癌症引發,不過不是癌症轉移,也不是由癌細胞直接影響。癌細胞持續生長,不受控制,可能引致有毒因子或抗體,經過血液流到其他器官,造成影響。皮肌炎是一個例子。」鄭志文解說。 郭文亮指出,皮肌炎發病高峰介乎30至50歲,男女比例1:2。年齡愈大發病,患腫瘤的可能性較高。診斷皮肌炎,除了臨牀徵狀,醫生還會替病人抽血、肌電圖檢查和磁力共振。「如果檢查找不到一些免疫系統特定標記,醫生便需要考慮會否由癌症誘發。」香港常見癌症包括大腸癌、鼻咽癌或乳癌等;醫生需要留意各種徵狀。 「治療皮肌炎,需高劑量的類固醇。每公斤體重用1毫克的口服類固醇。如果病人50公斤,就用50毫克。」郭繼續說﹕「如果藥物反應很差,就要再次考慮隱藏腫瘤或其他可能性。」 郭文亮對一名病人印象深刻,「十多年前,有一位年長病人。他患的是典型皮肌炎,不過血液檢查沒有皮肌炎標記。我嘗試查找腫瘤,當時可以做的都做過了,包括電腦掃描、胃鏡、腸鏡、大便檢測……還是找不到。唯有按作皮肌炎治療,但用藥一段時間,病人開始流鼻血,才發現是鼻咽癌。」他說,現今醫學科技進步,可以幫助醫生準確診斷。例如正電子掃描可作全身癌症掃描,偵測癌蹤。醫治好癌症,皮肌炎就會痊癒。 20%病人可停藥 問及皮肌炎的治療前景,郭文亮說,皮肌炎的病人數目不多,因此醫學研究也有限,「 2000年有研究數據指出,約20%皮肌炎病人可以完全停藥,餘下80%需要不同藥物繼續治療。另一個長達5年的研究(由2001至 2006年),皮肌炎的存活率達90%。而影響皮肌炎治療前景的因素包括:發病超過6個月才求診、癌症、皮肌炎影響肺部纖維化;皮肌炎影響心臟、食道肌肉或呼吸肌肉,前景也會較差。」 郭文亮提醒,「無故消瘦、發燒、關節痛(尤其早上的小關節痛)、晨僵超過半小時、肌肉無力(不能梳頭、不能由梳化站起來)等徵狀,需要找醫生檢查」。 文:麥穎姿 採訪:鄭寶華、勞耀全 圖:黃志東、郭文亮提供 編輯:林信君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