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加工食物已有多年歷史,初期主要是加入糖或鹽醃製,目的是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而「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更額外加入鹽、糖、防腐及增味劑等添加物,雖然令食物能保存更長時間,惟高糖、高鹽及添加物等因素,對健康構成威脅,猶如「雙面刃」。 Read more

罐頭不一定邪惡?營養師:先看營養標籤、成分排位(附:常見罐頭最高和最低的營養數值表)

【明報專訊】疫情一波接一波,大家已不再盲目搶米搶廁紙,但都要學會未雨綢繆,儲備一點糧餉,應付隨時爆發的下一波疫情。新鮮食物保鮮期有限,要儲糧,少不了罐頭和急凍食物。但雪櫃位置有限,罐頭又高鈉高脂;留家抗疫想食得健康,如何選擇罐頭?如何烹調減低邪惡度?新鮮食材又應如何儲存? Read more

垃圾食品增抑鬱風險 身體長期發炎 影響情緒調節

多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稱進食垃圾食品會導致身體長期發炎,增加患上抑鬱症風險,呼籲醫生向抑鬱症病人提供飲食建議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家拉薩爾(Camille Lassale)聯同西班牙及澳洲多名醫學專家,分析41項探索飲食與抑鬱症關聯的研究,包括一項觀察約3.3萬名本身無抑鬱症的成年人5年間飲食與精神健康狀况的長期研究。 分析發現,含有大量脂肪、糖以及經加工的食物,會導致全身各部位長期發炎,對身體的壞影響與吸煙、污染、肥胖及缺乏運動等不良因素相若。 英澳西醫學專家聯合研究 由於容易引致發炎的分子亦會進入大腦,影響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繼而損害精神健康,與抑鬱症病發存在因果關係。相反,選擇傳統地中海式飲食,即多吃魚、蔬果和果仁等食物者,患上抑鬱症的機會少得多。 另一參與研究的專家阿克巴拉里(Tasnime Akbaraly)稱,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改善飲食習慣可改善抑鬱症狀,而今次研究足以支持將飲食建議作為精神病治療的一部分。研究報告刊於《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 (衛報)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