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系列】小心猩紅熱  徵狀:紅疹+「士多啤梨脷」

流感肆虐,加強個人保護措施的同時,也要留意不少傳染病的徵狀,其實都與普通傷風感冒類似。以每年在冬季及五、六月肆虐的猩紅熱便是其中之一。患者如在病發初期掉以輕心,病情惡化後,併發症可能比傷風感冒嚴重得多! ▲(網上圖片)不少傳染病的徵狀都與普通傷風感冒類似,猩紅熱就是其中之一,除了發燒、喉痛或嘔吐外,患者還會出現「士多啤梨脷」、發燒翌日身軀出現紅疹,並擴散到四肢。一旦發現這些徵狀便要盡快求醫。 識別猩紅熱徵狀:士多啤梨脷、身體現紅疹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說,猩紅熱部分徵狀與一般感冒相似,例如發燒、喉痛或嘔吐,但亦有一些較為容易識別的徵狀,例如:喉嚨發炎疼痛,並有白色膿點;出現「士多啤梨脷」,舌頭脷苔腫脹、不平滑及呈鮮紅色;面頰泛紅但唇邊呈白色及嘴唇十分乾燥;發燒翌日身軀出現像沙紙般的紅疹,並擴散到四肢。 張醫生提醒,患者可能只出現部分徵狀,尤其是紅疹不易察覺,更有家長誤以為是敏感,故一旦發現不妥便要求醫。 經飛沫鼻涕傳播 引發不同併發症 猩紅熱主要由患者的飛沫及鼻涕傳播,潛伏期約為1至5日。患病必須請病假,而個案亦要上報衞生署。此病的併發症通常在10至14日內出現,患者有機會扁桃腺含膿腫脹,導致呼吸困難,嚴重的話會有性命危險。其他併發症包括:腦膜、肺炎、中毒性休克綜合症、骨髓炎、風濕性心臟症、腎小球腎炎及肝炎等。 雖然猩紅熱容易互相傳染及有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但只要進行快速測試或種菌測試斷症,治療相對簡單。病人只要用上合適的盤尼西林類抗生素,一般用藥兩日病情就會好轉。如果病人對此類抗生素敏感,醫生會改用紅黴素或其他抗生素醫治。確診用藥後,兩三日紅疹便會慢慢消褪;大約病發一星期後,手指、腳趾可能會脫皮。 服用抗生素 做足家居清潔防爆發 為免猩紅熱爆發,患者應勤洗手並要戴上口罩,服用合適之抗生素,退燒後最少一日才可上學上班;而且要用1:99的漂白水消毒家居環境,但金屬則要用酒精消毒,以確保清潔。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兒言自得:「濫用」抗生素

【明報專訊】每年一度的「世界抗生素關注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上月中舉行,旨在提高市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知,避免因濫用令耐藥性病菌不斷蔓延。 (明報資料圖片) 怎樣才是「濫用」抗生素,在醫學界從來都有爭議。一般來說,「用不得其所」和「用得太多」,應該是濫用了吧!可是,如何才是「用不得其所」,醫生的想法卻不一致。就拿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坊間俗稱喉嚨發炎來做例子,這類感染絕大部分都是過濾性病毒作惡,抗生素只能消滅細菌,對病毒不管用。不論世界衛生組織、醫學教材,或是我們教醫學生,都說不需要馬上使用抗生素,要觀察,要是病情惡化,有細菌感染病徵才考慮使用。 保險做法 「有殺錯無放過」 可是,有些醫生遇到「喉嚨發炎」的病人,一定處方抗生素,你說他們不對,他們會反駁說單憑病徵,實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病人沒有細菌感染,在這情况下,處方抗生素是最保險的做法。這說法也不全是歪理,的的確確有感染了好像肺炎鏈球菌等惡菌的病人,最初只是「喉嚨發炎」,但很快便急轉直下演變為肺炎和敗血症,甚至死亡。要是他們在病發之初便接受抗生素治療,可能挽回一命。這類病人雖屬極少數,但醫生堅持「有殺錯,無放過」才是萬全之策,也拿他沒法。 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確是導致抗藥性細菌蔓延的根源,但「多用」是不是一定等同「濫用」呢?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每一千名新生兒中,約有二至三個會患上淋病菌(Gonococcus)或砂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導致的嚴重眼睛發炎。這些病菌潛藏在母親陰道,嬰兒出生時便可能受到感染。故在歐美國家,護士都會給每個初生嬰兒滴抗生素眼藥水或塗抹抗生素眼藥膏,作為預防措施;可是,為了一小撮有需要的嬰兒,要給所有新生兒施用抗生素,算不算過度使用,甚至濫用呢? 落後地區全民用藥起保護 全民服用抗生素,醫學界絕對不能接受。可是,在感染病殺人無數的落後地區,情况卻不一樣。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埃塞俄比亞進行一個有六萬多人(其中一萬八千人萬是一至九歲的兒童)參與的大型研究,探討一劑量的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一種紅霉素類的抗生素)的保護作用。結果發現,曾服用抗生素的一至九歲兒童,一年內的死亡率,是沒有服用抗生素的同齡兒童的一半。研究結果二○○九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後,陸續有其他類似研究證實全民服用抗生素在發展中國家的保護作用。看來「多用」和「濫用」的關係,在不同地方不同環境可能有不同的界定。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