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調查:逾4成人一年內曾出現腰痛 兩類腰痛:特定性由疾病引致 慢性腰痛疼痛持續3個月(附強腰簡易運動3招)

【明報專訊】腰痛,很多人都曾經歷。根據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於2012年有關腰背痛調查數字顯示,香港約有57%人一生最少有一次腰痛,另有42%人一年內曾出現腰痛,約10%工作病假是因腰痛引起,可見腰痛在香港是多麼普遍。腰部由腰椎支撐,並有韌帶及肌肉提供額外支持,而腰椎間有軟墊般的椎間盤,作減震、緩衝,亦有神經線經腰椎延伸到腹股及雙腿。當上述提及的腰部組織受損,便有可能導致腰痛,值得一提是,腰痛與組織受損的關係亦非必然。 Read more

【有片】運動示範:踏步舉水樽 強肌力 益心肺

【明報專訊】胸肺物理治療涉及胸肺部位運動、四肢動作及呼吸節奏等範疇。陳婉婷表示,不少慢性肺病病人的肩頸肌肉常處於緊張狀態,亦有上肢乏力的情况,因此胸肺物理治療包含呼吸運動、帶氧運動、上肢鍛煉運動及伸展運動四大部分。 她表示,綜合研究數據,每周3至5次、每次約半小時的胸肺復康運動,在8至12周後,可助患者改善運動耐力、肌力及氣促,「但不是8星期完成課程後,毋須再運動。我們希望病人在接受物理治療時,掌握運動模式,回家自行持續練習」。 Read more

知多啲:肩袖肌群受傷 徵狀似五十肩

【明報專訊】肩膀痛,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有五十肩,但其實肩膀痛或許是其他病症,其中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便是常與五十肩混淆。 ▲Weedezign@iStockphoto 肩膀有肩袖肌腱承托,活動時提供穩定性,這組肌肉穿梭於肩關節,空間十分狹窄令肌腱容易受壓,因此容易出現問題。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常見於40歲以上人士,需重複提肩動作,如冷氣維修和投擲等,不良姿勢和先天性肩膀骨關節異常亦是患此病的高危成因。 兩者治療方法各異 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主要徵狀包括手舉起時,肩外側位置會出現疼痛,而且會因為過痛而不能再提高,但比五十肩較少關節活動幅度受限制。五十肩會在肩膀多方向活動,如上舉、下降、外內旋等,受限制及感到疼痛,而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則大多在肩膀上舉及外旋時,徵狀會較明顯。而因兩者的成因及徵狀不同,治療方法亦不一樣,需要經醫療專業評估後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運動消閒】關節運動:復康運動 增關節活動幅度

【明報專訊】五十肩發作,醫生會考慮類固醇直接注射消炎。消炎後,患者需做復康運動以增加關節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訓練以保持關節穩定。 ▲圖:Nattakorn Maneerat@iStockphoto 以下簡單介紹五十肩常見復康運動,但由於每個人病情和能力均不同,建議應遵從醫療專業人士評估及建議作治療。正所謂「病向淺中醫」,如懷疑自己患五十肩,應盡早求醫以得到正確診斷及治療。 如欲了解更多物理治療資訊,歡迎瀏覽physio.sjs.org.hk。 急性期、凝凍期 以下動作維持5秒,20次為1組,重複2至3組,每組之間要有適量休息,每天做,避免動作幅度太大導致劇痛。 雨傘提肩: 仰卧,雙手握長傘,慢慢提肩舉高雨傘,直到肩膀肌肉感到有少許拉扯為止 雨傘肩外旋: 站立,雙手手肘成直角,橫握長傘,患肩那邊手握傘柄;另一手握傘身,緩緩向患肩方向推,直到患肩有少許拉扯為止。注意做時不要轉身。 雨傘肩外展: 站立,患肩手伸直,手握傘柄;另一手握傘腳,緩緩向患肩方向推,至手臂向上升,感到肩膀有少許拉扯為止。注意做動作時,不要轉身及雙肩保持水平。 解凍期 背肌訓練: 伏卧,雙手伸直,手掌向上及貼近身軀;雙肩提起離地,收緊上背肌肉,維持20至30秒,然後放鬆。重複8至10次為1組,做2至3組,每組之間有要有適量休息。隔天做。 肩外旋肌: 側臥,患肩膀向上,雙膝屈曲90度,患肩手握水樽,手肘成直角並緊貼身軀,手肘與臀部成一直線,把水樽向上舉,其間上臂貼住身體。水樽需盛水至合適重量,若過重提起時會有少許吃力。重複約12至15次為1組,每次2至3組,每組之間有適量休息。隔天做。 ▲受訪者提供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