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陽性】核酸檢測和快測患者或康復者 5個熱線查詢方法 指定診所、居家隔離須戴電子手環4個須知(更新9月14日)

【明報專訊】衛生署昨更新新冠病毒檢測陽性人士手冊,除交代如何派發電子手環外,亦列明患者於何時可脫下。衛生署表示,新安排適用於即日起的呈報個案,或兩個網上平台申報的個案,適用於核酸檢測和快速測試陽性患者,提醒患者居家隔離期間必須佩戴手環,以確保遵從法例要求,不可離開家居範圍。有關電子手環的4個須知(見表)。 Read more

【快速測試】關於兒童及青少年快測10個問題 醫學團體提醒採樣拭子棒勿「篤」得太深 6至12歲約2厘米深度(更新8月30日)

【明報專訊】全港小學今(19日)起可分階段恢復半日面授課堂,學生每天上學前須進行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童醫院模擬培訓中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及香港兒科護士學會等5個兒科醫學團體昨日提醒,兒童未必能完全明白測試程序,建議家長及照顧者在採樣前要做好事前準,也要多了解快測程序,例如採樣拭子棒要「篤到幾入」?6至12歲兒童約2厘米深度?小朋友未能及時起牀,可以在起牀前採樣嗎?採樣後流鼻血需重新採樣嗎?結果呈陽性患者又怎辦?團體更建議家長可用玩具公仔模擬鼻腔採樣步驟,稱絕大部分兒童經過「演習」後可釋除疑慮。以下由團隊聯合發出有關快測的10個問與答,可供家長參考: Read more

【快測】快速測試覆檢25%屬陰性或拒交樣本 即日起快測陽性呈報須核酸檢測

【明報專訊】政府近日公布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覆檢結果,其中在6月3日的300宗個案中,有75宗、即25%屬陰性或拒交樣本,非陽性比率為在已公布的5日中最高。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6日)表示,現時網上呈報個案均會覆檢,當局會先發信息給市民,市民需留意信息,負責的合約承辦商會致電市民,並在門口留下樣本瓶,待個案取樣後收回。若結果陰性,將刪除個案,故意呈報虛假信息可被罰款及監禁。針對最近快測陽性經覆檢後為陰性的個案個案愈來愈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7日)提到,衛生防護中心即日起將會要求快測陽性經核酸覆檢陽性後才視為確診,以免影響確診數字。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快速測試陽性康復者接種新冠疫苗及圍封強檢安排 梁子超:康復後短期內打針減疫苗功效、心肌炎等風險較高

【明報專訊】衛生署3月7日推出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快測申報系統),供由2月26日起快測陽性人士登記。市民持感染或康復證明可豁免於短期內再打新冠疫苗,快測申報系統登記紀錄亦屬證明。不過,兩類康復者未能用該系統申報,分別是2月25日或之前快測陽性者,以及2月26日後快測陽性但康復前未申報者。政府曾指快測陽性結果的相片不屬康復紀錄,立法會議員劉國勳稱,上述兩類人將要遵從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須強檢時亦不獲檢測豁免。早前政府將第三針「疫苗通行證」要求提早一個月至5月31日推行,若未完成接種的新冠康復者怎辦呢?食衛局副局長徐德義昨日(3月 31日 )在疫情記者會表示,康復者登記平台預料在5月推出,請市民耐心等候。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如康復後短期內打針會減低疫苗功效,心肌炎等副作用風險亦較高。他建議未申報者應待康復後3個月才打新一針。 Read more

【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疫情累計數十萬宗陽性個案,近期日均逾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復者陸續增加。對於康復者是否需要接種第一針和第三針新冠疫苗的問題,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昨日建議,一般康復者若染疫前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康復後毋須再接種第三針;至於未打齊針,或免疫力弱要打4劑的人,康復後則可較原定劑量減1劑。專家解釋,染疫後身體能產生大量抗體,故可視為已打1劑疫苗。專家又認為,成人及合資格兒童在接種兩劑復必泰或3劑科興疫苗後,可視為完成基本疫苗接種,即建議3至11歲兒童接種第二劑科興最少3個月後,要接種第三劑科興。 Read more

【新冠患者】小朋友染疫發燒服退燒藥要小心 專家解構爸媽照顧7個注意

本港第五波疫情仍不斷在升溫,接連更有嬰幼童確診,甚至有死亡個案,為人父母眼見感染數字屢創新高,又怎能安心和放心!小朋友應如何正確使用快速測試?小朋友染病定會變重症?有發燒應否服食退燒藥,哪些不適合呢?應如何紓緩發燒、嘔吐等病情?養和醫院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為家長們解構以下7個關於小朋友感染新冠病毒的問題。他亦再次提醒家長,兒童持續2至3日發燒高於39℃是一大警號,切勿因心急退燒而服食布洛芬 (Ibuprofen)及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藥物,因副作用相對較多,兒童不宜使用,應盡早求醫處理。 Read more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確診新增個案單日破1萬宗。昨亦公布第4名染疫離世兒童,一名患肌肉遺傳病、沒有打針的9歲男童昨突然昏迷,入院時已無心跳,前後約數小時不治。有病理學專家指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或可令受病毒感染兒童短時間內死亡。若小孩突然出現不願進食、打機、「亂講嘢」等5個情况,可能已經是「腦部不正常運作」的警號,而新陳代謝的問題,則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另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引述醫管局分析指九成染疫童現上呼吸道感染,近一成發燒抽筋,但9歲童死前沒這些病徵。 Read more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政府前(15日)宣布,已採購逾1億套快速檢測包套裝,以百萬計的快速測試包本周會陸續抵港。不過,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現時市面有多款快速抗原測試產品,他稱有朋友持有4款產品,但測試後分別出現陰性及陽性結果,認為產品聲稱的靈敏度及準確度數據可能已經滯後,而且可能涉及不同變異病毒株,建議政府就不同產品重新評估,並應確認產品有效測試本港流行的變異病毒株Omicon 分支「BA.2」,否則市民只看準確度數據選擇並無意思。現時坊間有核酸檢測(PCR)快速測試,還有抗體(antibody)與抗原(antigen)等不同檢測,究竟其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詳見附表)?該選擇哪一款快速測試?如何做會更準確?有醫生指出,Omicron潛伏期中位數約3天,早期病毒量較低或未有病徵時,測試結果未必準確。建議宜在有暴露風險後第2至3日,或有病徵的第1天做相關測試。 Read more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在即  市民對病毒檢測四大謬誤  專科醫生逐一拆解

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政府宣布即將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下稱「全民檢測」),希望盡早識別社區隱形患者。然而,市民對病毒檢測方式、取樣危險性等都有不同疑問,專家亦對由病人自行取樣的準確度、全民檢測的配套等都有不同意見。養和醫院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會拆解市民對各類病毒檢測的四大謬誤,只有對疫情有更多了解,才能繼續防疫、減低中招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