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全民好性:今次能成孕嗎?

【明報專訊】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一個生命的誕生是由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交合所致。面對幼小的生命,父母親們都會禁不住地讚歎當中的奇妙。一些夫婦會因上天厚賜的這份禮物而感激流涕,深信生命的歷程就正如西方流行語所言:「I’ll try my best and God will do the rest.」意思是:我會努力體驗生活,而所得的結果就交由上帝去安排。 可是,這個觀念不是人人認同。有些夫婦面對自己的初生嬰孩,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心中讚歎着自己驕人的生育力。他們都堅信生育力是與生俱來,養兒育女亦自不然是婚姻必經的階段。   (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放下焦慮親熱 身體輕鬆易成孕 相對於生育力是與生俱來的論述,不育就變成了夫婦的莫大恥辱、不能接受的缺陷、摧毁婚姻及人生的元兇。在性愛與生育輔導過程中,我確實遇過一些執著要生兒育女的夫婦。他們普遍是遲婚、避孕多年或疏於行房的一群,當太太的年齡臨近35至40歲的大限,他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忐忑不安地四出張羅妙計良方去達成生育願望。 非常可惜,執著的取態使他們終日寢食難安。滿腦子的負面思想都是圍繞着下列的疑問:為什麼人有我無?為什麼這樣不公平?為什麼要我這樣不幸?這些問題的背後反映着他們無法接受不育的可能。更糟糕的情况是發現其中一方的成孕機率低,這個信息對渴望生育的配偶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的噩耗。委屈挫敗但心有不甘的配偶,就禁不住埋怨對方,來宣泄不忿的情緒。   面對這些惶恐焦慮的夫婦們,我會溫柔地給他們以下不容有失的忠告:「從今天開始,務請你們卸下焦慮去做愛,不要記掛能否成孕的果效,繼續真心相愛。因為,快樂的孩子是由相愛的夫婦而生。當親熱時,請你們盡情去享受用身體來示愛的美妙時刻。若你們放開懷抱,身體便會輕鬆舒暢,受精成孕的機會定會自然提高。你們的相愛,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很多聽了我的忠告而順利產子的夫婦都來報喜。他們不約而同的分享是:「卸下執念,真心做愛」,真真實實的讓他們體驗到生命的可貴和喜悅。孩子的誕生令他們更懂得珍惜生命的奇蹟。 文:李月儀(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副會長、性治療師) Read more

【性本善】一家大細住蝸居 土地問題 點樣二人世界!

【明報專訊】香港寸金尺土,居住空間狹小。不少年輕夫婦買不起樓,婚後與家人同住,或夫婦生小朋友後長期與孩子同牀。家計會早前一個調查發現,影響夫婦性生活的最主要因素是「生活空間擠迫」及「與孩子同住一室」。 ▲缺乏空間——居住空間狹小,或要與子女同牀,令夫婦缺乏性空間。(imtmphoto@iStockphoto) 想享受二人世界?就要想過計過,找時間找空間。 土地問題一直鬧得熱烘烘,樓價高企已超越普羅大眾所能負擔水平,還阻礙夫婦和情侶的私人空間。性文化節籌委會在2013年的「性與城市空間問卷調查」,559名受訪者當中,超過八成認為香港的性活動空間「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七成受訪者曾經或想過在住宅以外的地方進行性活動,原因除了為了增加樂趣、即興外,還因為家人同住、居住環境狹窄、避免他人知道等。 而家計會2018年底公布「2017年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結果,訪問1514名15至49歲已婚或現正同居的婦女,以及1059名其配偶或伴侶,「生活空間擠迫」及「與孩子同住一室」為影響性生活的主要因素。 不少夫婦婚後與父母同住,又或生兒育女後與子女同房同牀,二人世界變成奢侈品,就連夫婦吵架後想獨個兒冷靜的地方也沒有;在夜深人靜之時,與伴侶享受親蜜的性行為,也要擔心驚動身旁孩子或鄰房家人。怎麼辦? 處境1:子女撞破閨房之樂 因為空間有限或照顧需要,不少父母與孩子長期同房甚至同牀。家庭醫生及性治療師吳穎英說,不時聽到小朋友「大爆」父母的房事,「我見到爸爸媽媽『咩』呀」、「爸爸砸着媽媽」。她表示,曾有爸媽親熱時被兒子撞破,當下固然尷尬,不知道如何解釋,就亂說一通:「8歲的兒子問,為什麼媽媽含着爸爸下面,爸爸情急下說是因為生瘡,媽媽為他吸出膿液。」 被小朋友撞破房事,父母應該怎樣處理?吳穎英認為,性愛是私人行為,父母有責任避免小朋友看到;但萬一被撞破,不要用劇集情節「啜膿」來誤導小朋友,可以這樣解釋:「爸爸很疼媽媽,媽媽又很疼爸爸,剛才你看到情况是媽媽正親吻爸爸,不過我們全身都會吻。」 簡單性教育 滿足孩子好奇心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註冊社工、性治療師阮玉蓮補充,小朋友有時好奇會問「我從哪裏來」。對於學前孩子,父母可做簡單的性教育,例如說:「父母在親密行為下,令卵子和精子結合,然後在媽媽肚裏逐漸變大,你就出世。」若不經意給小朋友看到親密行為,父母可以大方地解釋,「我們有時會親親密密,媽媽親吻爸爸,爸爸又會親吻媽媽,這是大人相愛才會有的親密行為。待你長大後找到自己愛的人,對方又愛你,彼此有承諾和愛,才有心靈和身體上的親密行為」。 處境2:與家人同住 親熱難盡興 當子女逐漸長大成人,有的父母又怕成年子女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親熱。曾有一對中年夫婦趁着家中沒人時,鎖起房門享受閨房之樂,不過還未完事,20多歲的兒子便回家了。由於他們平時都不會鎖房門,擔心兒子看到這情况,會猜疑他們正在親熱,故感到尷尬。「待兒子周末外出,他們就好像做賊似的性交……」吳穎英說。 趁家人外出匆匆完事 女方難滿足 有些夫婦婚後可能與其中一方的父母同住,亦擔心被長輩知悉親熱時間。阮玉蓮表示,有些夫婦趁家人外出時親熱,但擔心他們突然回家,故快快完事,「然而女性的性高潮一般較男性遲,這樣快完事或會令女士不太滿足」。她續指,有些夫婦則憂慮家人在隔壁房間聽到他們閨房之樂,「因為一些環境壓力,例如擔心隔籬房聽到親熱的聲音,夫婦覺得麻煩,令性行為的意欲減低,或沒有心機做」。如果夫婦性生活本身已不順利,例如女士有性交困難,加上居住環境的限制下,夫婦更會嫌麻煩,更難享受性事。 同一屋簷下,難免會擔心性愛時的聲浪會傳至隔壁。吳穎英建議不妨親自測試一下,以釋除疑慮,「如果驚,就做一個實驗,在房中模擬一些行房時的聲音,例如牀的吱吱聲,測試多大的聲浪才會傳到在其他房間。至於鎖門的憂慮,夫婦養成日常在房間關門及鎖門的習慣,令孩子/家人不會以為父母一關門就是親熱。」怕親熱被發現等各種憂慮,令夫婦未能盡興之餘,亦難以投入。阮玉蓮就建議夫婦可去旅行、租住度假屋小聚,不但有私人空間享受性生活,亦能讓二人獨處,增進感情。 另一方面,如果居住環境狹小,除了夫婦二人的性空間不足,個人的性空間也會受到影響。阮玉蓮指出,當女士性交有困難,其中一個治療方法是使用陰道擴張器,學習放鬆陰道,「在牀上用會比較舒服,要掌握陰部的收縮、放鬆,配合呼吸,甚至要放手指或陰道擴張器入陰道」。這些治療性功能障礙的練習,需要在安全、私隱度高的地方進行,「土地問題」亦影響到個人的性空間。 ▲旅行獨處——與家人同住,想享受二人世界?不妨去一個小旅行,製造時間,增進感情。(明報製圖) 地方狹窄生摩擦 影響感情 性生活不是美滿婚姻的唯一指標,但卻是和諧婚姻和親密關係的重要元素,香港土地問題無疑令不少夫婦面對困境。 居住地方狹窄,兩代同堂,有時難免出現摩擦,因而影響夫妻感情。「夫婦關係不好,自然不太想跟對方有性行為,意欲不夠的話,身體都沒那麼容易性興奮和投入,影響性交的過程。」阮玉蓮指出,有部分個案的夫婦選擇搬出來住,但不代表要與家人斷絕往來。要緊記搬家為了解決與家人同住的壓力,享有私隱、不受騷擾二人世界,但並非以搬屋來逃避與家人相處不快的問題。 阮玉蓮強調,除了空間問題外,還有男士勃起功能障礙、女士性交疼痛等不同因素影響夫婦性生活,若夫婦性生活不協調感到困擾,應尋求家庭治療或性治療。 文:李祖怡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性本善】全民好性:唔想搞?啲牀照就……

【明報專訊】Joey剛開始談戀愛,跟男友關係如膠似漆,未幾,男友生日到了,Joey以性作為生日禮物,跟對方發生了關係。男友當下非常開心,還用手機拍下兩人的親熱牀照及影片,表示要用來留念。Joey起初不以為意,但自此男友經常要Joey跟他上牀,每當Joey表示不願意時,對方就會提及那些照片和影片,說要與眾同樂,跟朋友一起細看回味,藉這些說話刺激Joey,要求女友順從他的性要求。Joey受不了男友的軟性威脅,對他的感情日漸變淡,想分手,卻又擔心對方報復,把牀照及影片公諸同好。 ▲(設計圖片,teddybearpicnic@iStockphoto) 以上案主並非是十來歲的青少年,而是三十來歲的專業人士。這種非肢體傷害的「親密伴侶暴力」,近年在情侶間愈見普遍。親密伴侶暴力泛指兩人在親密交往過程中,出現過度控制或攻擊行為,藉着言語、情感、身體或性方面的形式出現,意圖操控或傷害伴侶,令對方感到受威脅、羞辱或恐懼等。 對親密伴侶使用暴力的不一定是男方,女性也會成為施暴者,但在社教化的影響下,男性在兩性關係中多扮演主動和強勢的角色,在遭遇暴力之後,往往會羞於啟齒而不願正視處理。 心理虐待亦屬暴力行為 同性伴侶間亦會出現暴力,中大心理學系於2009年發布《香港同性親密伴侶暴力行為研究》結果,發現近半數受訪者曾遭受伴侶肢體攻擊、心理傷害及性威迫,其中又以心理虐待最為嚴重,佔總數的七成半。雖說政府在2009年修訂了家庭暴力條例,把同性的親密伴侶關係納入保障範圍,然而,曾遭受親密暴力對待的同志朋友,往往因為不想同志身分曝光,或擔心服務單位缺乏處理經驗而影響求助意欲。 一旦遇到親密伴侶暴力行為,不論任何形式及程度,都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案主Joey想終止令她感到不安的關係,可先減少相處時間,逐漸放慢步調,拉開跟對方的距離。要談分手的話,宜慎選時間和地點,想好分手理由,並因應對方個性及可能反應而準備好應對方式。Joey不妨向信任的朋友傾訴,或找社工、輔導員談談,聽取意見。分手後不宜再跟對方聯繫,要是對方有持續的騷擾行為,可提出性騷擾的申訴,或舉證向警方報案。 說到底,教育有助預防親密伴侶暴力。確立兩性平等的觀念,學習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以非暴力溝通及解決問題,都是性教育課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李明英(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認可性治療師)   Read more

【性本善】Better Sex:外地性教育值得借鏡之處

【明報專訊】上月應澳門健康促進協會邀請,向澳門各界專業分享香港性教育的狀况。內地、台灣及澳門的嘉賓學者分別交流了對性教育的看法及在各地落實情况。聽了澳門和台灣的性教育推展狀况,甚感悵然。台灣和澳門皆有很全面的性教育理念,並且訓練了很多老師和家長,同時也有很全面的教材套。當然,我們的家計會也有很全面的教材套,香港家計會的資料和性教育推展經驗,也是澳門一直參考的機構。然而,從我們前線經驗看來,香港的性教育好像總是做得不夠好。 港性教育欠師資培訓 本年八月初在台灣開了亞洲性教育會議,事隔兩個月,又在澳門開兩岸四地青少年性與健康研討會。使我看到,我們香港的性教育改革做得太慢,太不全面了。家計會雖然有很好的材料,但學校沒有足夠的師資及時間加以推廣。這兩次在台灣及澳門的學習,使我們看到,推行性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已經大力宣傳「性」不再是生物的「性」,而是全人的「性」,是與愛及為人有關的教育,可是家長、老師、校長並不全都能明白,故性健康教育推動者無法完全把一整套性教育向下一代推廣。 那天台灣的教授說得有趣,他說有一個「520理論」,首先性教育不一定能在學校推出,一旦能推出,學生們可能有5天在學校跟着,但父母朋友們說的或做的又是另一套,那麼星期六日兩天不跟學校那一套,結果又歸零,所以叫「520」。 我們這些性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推正面全人性教育,但家裏社會傳媒繼續是負面看性的氛圍,下一代當然會無所適從,或者不會用正面那一套,因為父母社會周圍的人都仍持負面角度。光有良好的理念,沒有實踐落實的措施配合,一切皆徒然。 澳門有不同政策措施支援 研討會上,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澳門教育暨青年局德育中心主任分享的課題「從政策及措施支援的角度談澳門性教育推行情况」,主任從學校性教育、學生輔導服務(與香港的朋輩輔導相似)、社區及家庭性教育三個方向,陳述澳門性教育推展的執行情况,和香港成了很大的對比,澳門政府花了很多經濟及人力資源全面推行性教育,至2015年已經有超過2000名教育工作者參與性教育培訓。反觀香港,筆者的協會數年前舉辦性教育工作者培訓班,只有十多名社工及一位老師參加。政府也沒有措施全面在學校推行教師性教育培訓工作。而有本港性教育研究文獻指出,香港性教育推行遇到最大困難是教師培訓不足、教師對性教育議題難於啟齒,又或指性教育理念與學校教育核心理念不甚相融等等。 行文及此,想起曾遇上不少老中青男女個案,在扭曲性觀念下忍受了多年不必要的痛苦,心有戚戚然也。看到澳門台灣性教育的成功之處,也看到香港的緩慢,怎不叫人着急…… 我要繼續向各地專家學習,取來的經回港是否可以用得上?還看性教育政策的配合…… 文: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副會長 吳海雅 seaelegant@gmail.com Read more

【性本善】 Better Sex:香港的性教育

【明報專訊】過去四期談到香港老中青幼四種人生階段,可能遇上的性困擾,看到香港人的性困擾與性觀念扭曲有很大關係,也因為缺乏正規語言溝通有關性的困擾。 性觀念扭曲 與污穢掛鈎 性觀念的扭曲從小學已經形成,小學時期,「性」已經透過各類「粗口」,與性有關的字眼而被邊緣化、羞化、污穢化、不道德化。到了中學時期,青少年已經被社教化得意識到性是羞耻的、不規矩的事情;這樣一來,守規範的青少年力求守住規矩,不願意守規範的反叛型青少年則以「性」作為一個顯示獨立自我的反叛場景,對性可以顯得很放任自由,也不注意性安全,產生很多青少年的性問題。 「性」的正面意義被忽略 守規範的青少年長大成人結婚後,較容易傾向只為生兒育女或為了滿足伴侶需要而進行性互動,生兒育女、子女成長後,一些很守性規矩的女人們,容易缺乏性慾,男人則要面對常常被伴侶拒絕性互動,長者則更多面對被伴侶拒絕。整體來說,性在我們的正規教育中,鮮有被看成是全人教育、愛的教育一部分。我們的性教育整體方向是不全面,就像教導游泳一樣,本來游泳是很健康的活動,但如果我們只是說游泳會遇溺、會抽筋,雖然說出了事實,但卻不全面,也沒有說明游泳正面的意義和功能。 建立以愛為基礎的性教育 為了讓人們更正面地看待性,還「性」本色,應該多正面教導人們,當人和人相愛,如何可以恰當地、安全地、尊重地用身體互動,以表達愛情,滋潤生命,增加親密,甚至孕育出新生命! 筆者希望性教育不再是應對式的性教育,我們的性教育常常是補救式,哪個年齡出了什麼性問題,就做那個性教育課題。性教育應該是全人的,前瞻性的,以愛為基礎的性教育,並且應該是專科專教,教人如何愛自己、愛別人、愛伴侶,如何做父母、如何愛子女。真希望有一天學校能有性教育專科老師,為孩子們做好以愛為基礎的全人性教育、愛的教育、生命的教育! 文: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副會長吳海雅 seaelegant@gmail.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