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Better Sex:殘障人士的性健康

【明報專訊】早前的性治療個案研討會,我們邀請了家計會同事,介紹一項由公益金贊助的性教育計劃。此項目特別關注智障婦女、南亞婦女、外籍家庭傭工、濫藥婦女及性工作者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參與此項計劃的合作伙伴有19所機構,受惠婦女逾1300人。 由於分享時間有限,同事着重分享對智障婦女的性教育項目。我們看到機構同工用自製的道具,細緻地向智障婦女們解釋如何保護身體,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並建立了一套很有效的教材。我們為是項計劃的順利推行而鼓舞! 同事的分享帶來了熱烈的討論,在場數位同工亦常在工作上遇到智障人士或精神病復康者的性生活問題,他們指出這群人士的性健康常常被忽略。其中有一位同工,曾經輔導一對智障及精神病復康者夫婦,同工需以豐富的輔導經驗及性治療知識,耐心地陪伴這對夫婦,使他們可以享受正常的夫婦性生活,同工的智慧及愛心,很令人感動。我們希望殘障人士的性健康可得到大眾的關注。 仍記得數年前,我為一所視障機構做性教育講座。二三十位視障的參加者中,有些是智力正常,有些是輕度智障人士。講座中有一段影片是關於外國一些機構,如何關顧殘障人士性需要,聽眾們看了或聽了都很感動,他們的臉容都好像發光了。印象最深刻的是講座結束後,一對智障的夫婦前來分享他們聽講座的感受,兩人緊拖着手,臉上帶着微笑,然後一起溫柔地對我說﹕「吳姑娘,我們覺得性真是很好,我們的性生活很享受,我們覺得很幸福美滿!」這對輕度智障夫婦的雙眼充滿了稚氣,非常天真可愛。我在這對夫婦身上看到當性不被污名化,也不被人們扭曲利用時的美麗光彩!他們清純的眼神,一直留在我的心田,在他們的眼裏,我看到了性歡愉的純真。 他們的身體或認知能力雖有殘缺,但他們的性可以同樣完好。讓我們對殘障人士的性需要留存多一分尊重吧!有了這分尊重,社會才會有足夠空間,為這群人做好健康性教育! 文:吳海雅(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會長) info@hkasert.org.hk Read more

問醫生:性接觸、婦科手術檢查 均有風險

【明報專訊】傅:傅邦彥醫生 柴:柴逸蘭醫生 傅﹕前陣子有一名女病人,因為肚痛了兩天加上發燒而來求醫,問過病歷後懷疑是盆腔炎。什麼是盆腔炎?有什麼成因?是否常見? 柴﹕盆腔炎是指女性的盆腔受到細菌感染,女性盆腔主要的器官有子宮、輸卵管、卵巢及附近組織,如果這些地方出現感染便是盆腔炎。最主要成因是性接觸傳染,令盆腔受感染,嚴重時更可產生膿腫。除了性接觸,曾做過子宮手術或入侵性婦科檢查,都可能導致盆腔炎。另外,有朱古力瘤等婦科疾病,出現盆腔炎的風險也較高。 ■初時腹痛發燒 拖延可致宮外孕 傅﹕什麼人容易感染盆腔炎?會帶來什麼影響及後遺症呢? 柴﹕任何有性接觸的女性都有可能感染盆腔炎,尤其是性伴侶較多、性行為沒有用安全套,感染風險相對較高;而曾接受盆腔或子宮手術也容易出現感染。 盆腔炎的短期影響主要是引起腹痛、發燒、膿腫等不適;若未有及早醫治,可致不育、宮外孕,以及引起長期腹痛。 ■分辨真假盆腔炎 留意陰道分泌或出血 傅﹕不少病人因肚痛、發燒求診,這些徵狀可以是腸胃炎、尿道、盲腸炎甚至是盆腔炎,如何分辨?盆腔炎有什麼明顯徵狀? 柴﹕下腹痛、發燒,都是盆腔炎常見病徵,的確與腸胃炎、尿道炎等徵狀相似;但盆腔炎病人要額外注意的徵狀,例如下體多了些帶異味的分泌物,或有不規則出血,即在經期以外有不正常出血。建議一旦有腹痛、發燒,應盡早找醫生檢查,因為盆腔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不育。 醫生會為病人做陰道檢查及婦科檢查,若發現異常分泌物,抽取樣本做種菌,以確診是否盆腔炎。另外,婦科及超聲波檢查都可以觀察子宮有沒有膿腫。 ■抗生素可治癒 不易復發 傅﹕怎樣治療盆腔炎?治療期間有什麼需要注意?會否容易復發? 柴﹕治療盆腔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視乎病情嚴重程度,如果是初期及不嚴重個案,可以用口服抗生素,但如出現高燒及持續腹痛,用藥後未見改善,便可能需要入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療程一般是兩星期,療程完成後通常就會康復。治療期間,若病人有腹痛,建議多飲水多休息,用止痛藥紓緩;如有性行為一定要使用安全套,否則可能很快又會再被傳染。病人亦應同時建議伴侶做相關檢查及治療,以免交叉感染。只要處理得當,盆腔炎並不易復發,除非再有不安全的性行為。 ■無關個人衛生 防病要有「一套」 傅﹕盆腔炎可能與性接觸傳染病有關。提起性病,很多病人有疑問﹕性病是否性接觸才會傳染?使用不乾淨的廁所會否傳染?去泳池、浴室或使用公共毛巾,會否增加感染盆腔炎的風險? 柴﹕性接觸傳染病只會透過性接觸才感染,想預防就要使用安全套。很多人擔心去了不衛生的公廁、泳池,或使用公共毛巾會感染性病,全屬謬誤,實際上毋須擔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