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一般都需要周詳的計劃!35歲前生育是否較佳呢?懷孕前男士和女士需要做哪些檢查呢?想提高成功懷孕機會,除了夫婦或需調整身體狀况外,不少人亦會接受懷孕前檢查,以確保健康狀况適合生育,部分有機會接受遺傳病攜帶者檢測,以檢查自己是否帶有致病的突變基因,從而評估下一代患有遺傳病的風險。希望提高成孕機會,夫婦倆還可以做什麼準備呢?
Read more
踏入虎年啦!各位準爸媽想趕及2022年生虎寶寶,按40周孕期計算,最遲要在今年3月懷孕;至於打算2023年生兔BB的話,就最遲需於2023年3月懷孕。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急抱佛腳」,準備生育的爸媽,在備孕之初就要做好萬全準備,譬如準確計算排卵期增加懷孕機會、改變飲食習慣養成「易孕體質」等,若為高齡婦女,又有什麼要注意呢?新一年,為迎接小生命做好準備吧!
Read more
懷孕是女士人生中一個重要階段,部分女士在準備懷孕時,或會面對不少疑惑及困難,如果正計劃懷孕,有什麼要留意呢?生理週期、排卵期有多重要?怎樣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夫婦倆如何為迎接小生命做好準備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表示,打算懷孕的女性要注意生理週期,建議至少記錄3至6個月,因為準確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可增加懷孕的機會。以28天的週期來說,排卵期即是由經期第一天起計的第14日,假設5月1日是第一天經期,排卵期就是5月14日。
Read more
女士生BB後,要面對照顧嬰兒的壓力,加上生育後的生理變化,出現產後憂鬱情緒(Baby Blues)的情况普遍,如果情緒持續低落,有機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究竟產後抑鬱有哪些主要徵狀?可以預防嗎?若出現相關徵狀,必須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同時家人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Read more
體重過重或過輕,或是患有糖尿病等都會影響懷孕的機會率?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余思行提醒有生育計劃的男女,又或準備進行體外受孕(IVF)的夫婦,應盡早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從均衡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營養素,有助改善精子及卵子的質量,提升懷孕成功率。至於坊間流傳許多助孕食物,例如生蠔、雞蛋、豆類、西蘭花、果仁等,究竟哪些是真的有用呢?準媽媽和爸爸要備孕,適宜多攝取哪些營養素呢?註冊營養師逐一闡釋助孕飲食的7大法則,還要注意準媽媽的飲食禁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