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晚期病人飲食 切忌將坊間食療當「藥」

【明報專訊】60歲的瓊姐半年前確診晚期胰臟癌,和她自小相依為命的家姐相信食療和戒口能令妹妹康復,堅持要妹妹每一餐吃上一大碗蘑菇。醫生曾多次向家姐解釋,妹妹病情不能夠靠「食療」逆轉,妹夫亦告知瓊姐吃下一大碗蘑菇後,會胃痛得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Read more

【有片:銀髮族養生】誰偷走了長者食慾? 藥丸吃到飽 寂寞嚥不下

【明報專訊】食得是福,可是不少老友記愈食愈少。 長者無胃口,可能是自然衰老過程:牙齒鬆脫,消化力減弱;或疾病所致:甲狀腺疾病、炎症;亦可能是情緒困擾:抑鬱、孤獨感;甚至受藥物影響。當無胃口加上消瘦,最擔心是癌症來襲。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可讓長者再享口福,吸收充足營養。 76歲的李婆婆早前跌倒導致大腿骨骨折,手術後傷口已逐漸癒合,卻不願做運動,寧願日日卧牀,胃口亦日漸變差。老人科專科醫生黎嘉慧說,見到婆婆食不下咽,家人甚為擔心,於是向醫生求助。醫生評估顯示婆婆有抑鬱徵狀,處方抗抑鬱藥物,但兩三星期後仍未見起色;再抽血檢查發現婆婆原來甲狀腺功能低下,醫生處方補充甲狀腺素藥物後,婆婆逐漸康復,胃口明顯改善,並積極參與物理治療。 92歲病人 日服12種藥 另一名92歲病人,求診時胃口甚差,每餐只吃得下兩口粥,人自然逐漸消瘦和虛弱,要坐輪椅到診症室,而且常有肚痛不適,擔心自己患有重病。黎嘉慧檢查病人藥單,發現每日要服用12種藥物,建議他停服鈣片和通便藥水,兩星期後覆診,他的胃口完全回復正常,「每餐食到大半碗飯」,並且可以自己行入診症室。 味覺退化兼牙痛 食而無味 黎嘉慧指出,長者食慾不振很常見,自然老化過程中,味覺、嗅覺、咀嚼和吞嚥能力減弱,唾液、胃酸、膽汁和消化酵素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力減弱,加上平日活動少,腸道蠕動減慢,都會令長者「食得無後生嗰陣咁多」。不過,除了老化過程,生理、心理和社交問題都可能有影響: ‧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癌症、感染(肺炎、尿道炎、肺癆)、腎衰竭、肝病和晚期認知障礙症 ‧情緒:抑鬱症 ‧生活問題:退休、孤獨、喪偶及金錢 另一個常見影響胃口的元兇,是服用大量藥物——多重用藥(Polypharmacy),黎嘉慧指出,多重用藥指同時服用5種或以上藥物。「不少長者都有慢性病,每日食十粒八粒藥很普遍,真的吃藥也吃飽。」 「部分止痛藥、抗生素、補腦藥、血壓藥和心臟藥,會影響胃口或有惡心的副作用;鈣片可令腸道蠕動減慢或致腹痛,通便藥物會令胃氣、腸氣增多,引起腹脹。」黎嘉慧指出,長者長期每日服用多過5種藥,可增加食慾不振的機率。因此,檢查病人的用藥紀錄,是診治長者食慾不振非常重要的一環;治療方案往往不是「開藥」,而是「減藥」。 了解真正食量 評估改變 「長者或家人求診時,通常說『唔想食』、『食得少』、『無胃口』,首先要了解什麼意思,問清楚每餐食量,每日進食次數及食物種類等,因為隨身體機能改變,飲食習慣會與以往有分別,例如每餐食得少了,但就少食多餐,加起來其實吃得不少。」她說,長者間中一餐吃少了未必是大問題,但若出現一些警號,便要盡快求醫跟進,包括新近出現的食慾下降、體重減輕、肚痛、嘔吐、發燒、咳嗽、失眠及情緒低落等。醫生會評估他們的用藥紀錄及身體狀况,例如牙齒及健康狀况,有需要會安排驗血、照X光、超聲波,接受老人抑鬱及認知能力評估,找出影響食慾的原因,對症下藥改善問題。 文:張意宇 圖:蘇智鑫、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問醫生:變瘦無胃口 最怕癌症重病

牙齒問題——蛀牙、牙齒鬆脫會影響咀嚼功能,導致食慾不振。(圖:gangliu10@iStockphoto)   【明報專訊】 岑﹕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岑健醫生 黎﹕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   岑:長者食慾不振,未必是病,什麼情况需要求醫? 黎:建議先找醫生檢查,了解問題所在。醫生會考慮一些危險警號,特別是體重減輕,因為體重減輕與食慾不振同時出現,擔心會潛藏嚴重疾病;其他需要了解的徵狀包括:肚痛、嘔吐、便秘、發燒、咳嗽等,也會查問有否失眠、情緒低落和無心機,以及了解是什麼因素導致。 很多疾病也可導致食慾不振,當中最擔心是癌症。癌症可引致長者無胃口及逐漸消瘦,至於其他疾病包括感染,如肺炎、尿道炎及肺癆;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衰竭、肝病等。 另外,晚期認知障礙、抑鬱症,亦可影響長者的食慾,其他身體衰老過程如牙齒問題,影響咀嚼而令長者失去胃口,不想進食。   全面評估 度身檢查 岑:長者食慾不振,最怕是重病,是否要做很多檢查? 黎:醫生先問診,再替患者做身體檢查,除了檢查心肺及觸摸腹部,亦會檢查牙齒,例如牙齒有否鬆脫、假牙是否適合,因為這都會直接影響食慾。同時,醫生需要了解長者有否受長期痛症困擾而影響胃口,例如關節、腰椎退化或發炎等。 根據臨牀徵狀訂定檢查,基本驗血驗測貧血、糖尿病、腎功能、肝功能及甲狀腺功能等,再按需要安排肺部、腹部X光或超聲波。若懷疑是情緒問題,可利用老人抑鬱評估了解情况。   沒有「開胃藥」 對症下藥最實際 岑:病人常問:「有無開胃藥?」另外,坊間健康產品是否適合長者? 黎:求診的長者及家人經常希望醫生處方「開胃藥」,現時沒有特別藥物可以針對性幫助長者改善胃口,最重要是透過診症及檢查,找出致病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當問題受到控制或治理,長者胃口自然可以恢復。 至於坊間有健康產品聲稱可以提升食慾,我們強調,長者應接受診症,找出食慾不振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