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言情深:癌症真假復發「狼來了」

【明報專訊】多年來行醫所見,絕大部分曾患上癌症的人,都養成一個特別習慣——經常用手觸摸全身來替自己檢查,希望及早發現異常狀况,及早求醫。以乳癌病人為例,會經常觸摸乳房這個原先的病灶;尤其是接受全乳切除手術的病人,胸前只剩肌肉跟肋骨間的空隙,一摸便是硬硬的肋骨,若病人未習慣身體在手術後的變化,有時接觸到就會大吃一驚。若然因傷風感冒而導致肋骨發炎,病人更會摸到發炎的肋骨部分突出,令她們擔心癌症復發,終日活在陰霾之中。 的確,癌症存在復發風險。到底如何分辨癌症病人「疑神疑鬼」,抑或真正「狼來了」,對醫生和病人來說,都是一門大學問。   復發陰霾——癌症存在復發風險,乳癌康復者因擔心癌症復發,會經常觸摸乳房,活在陰霾之中。 肋骨發炎突出 憂乳癌復發 對於剛戰勝癌魔、驚魂未定的病人,每當發現胸前有異樣,都會即時找醫生檢查,希望弄清楚是否癌症復發。經醫生詳細問診和檢查後,通常都會跟病人解釋:「這些突出來的部分是肋骨,大多跟復發無關。」而絕大多數病人確實在一兩星期過後,因肋骨炎症好轉,便不再感到痛楚。類似情况經歷了幾次之後,病人也習以為常。不過,由於他們曾經患癌,所以間中也有暗藏危機的例子,皆因癌症可在骨骼部分死灰復燃,繼而導致骨骼發大兼帶來痛楚,因此部分個案並不能排除腫瘤復發的可能。 由於肋骨突出,肋骨發炎及癌症復發的狀况非常相似,如何分辨?醫生會了解徵狀是否持續出現,以及有無惡化迹象,同時留意病人近期是否患上其他疾病。假若病人曾經感冒或發炎,通常不用擔心;但若然未能解釋徵狀為何出現,而且愈見嚴重時,就要特別小心。無論任何情况,醫生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只有在確定徵狀跟癌症無關,才會跟病人解釋這只是疑心作怪。 另一方面,即使病人的身體未發現任何異樣,不少癌症倖存者會因身邊發生的事情而感到困擾,例如有朋友確診癌症或腫瘤復發,甚或因病離世時,就會感覺全身不適,感覺癌魔在心中揮之不去。在這情况下,醫生會先考慮病人不適部位的分佈,假如比較廣泛,可疑程度較低。如果不適只是局限於身體某部位,且情况持續或愈發嚴重,最好作進一步檢查,以策萬全。若病人礙於諱疾忌醫而延遲檢查及治療,但到頭來確認是「狼來了」,病人可能因而付出沉重代價。   太大疑心反滋生危機 畢竟,要區分是「疑神疑鬼」或「狼來了」,都不應交由病人自己決定,因為這會帶給病人太大的精神壓力。「疑神疑鬼」滋養負能量,而負能量又會滋生癌症復發的危機,因此病人切忌踏進這心理陷阱,若然遇到任何懷疑,建議最好找醫生溝通,徹查情况,了解清楚後便不用再胡思亂想。   文:黃麗珊(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豐胸秘方有乳癌風險 停經前用植物雌激素阻乳房生長 【女性健康】乳癌復發轉移 揀化療定標靶好? 乳癌微創手術 滅腫瘤保乳房 乳癌破4100宗 腸癌成男性頭號癌 學者:政府有意支持乳癌篩 【了解乳癌】認清乳房常見症狀──良性腫瘤、鈣化點、乳房脹 Read more

英「康復套餐」為確診者規劃護理

【明報專訊】近年英國英格蘭和澳洲新南威爾斯先後提出癌症策略,旨在減少新症、提升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質素,亦有觸及癌症康復者照顧(cancer survivorship)的建議,英格蘭提倡為每名癌症病人提供「康復套餐」,作個人化護理。 英格蘭國民保健署2015年7月提出「2015至2020年癌症策略」,其中一個目標是在2020年或之前為所有確診癌症的英格蘭患者提供「康復套餐」(Recovery Package),包括在患者確診31日內作整全的需求評估及護理規劃、為患者建議獨立管理自己健康的方法等一系列幫助癌症患者和康復者的個人化護理流程。 澳洲「癌症計劃」提升患者生活質素 至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的「2016至2020年癌症計劃」,目標是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並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復康治療、心理支援、戒煙服務、紓緩治療等。 港大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及乳腺外科主任鄺靄慧表示,現時癌症患者存活率高(見表)、生存時間長,她認為癌症康復者照顧計劃(survivorship programme)應包括制訂如何長時間跟進患者復發情况,為病人提供藥物副作用紓緩服務、運動和飲食建議等支援,全面照顧病人需要。鄺靄慧續說,未來大方向應由個案經理跟進每一名癌症患者不同階段的需要,再轉介至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社工等。 社區組織促資助病友組織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坊間已有不同病友組織為癌症患者提供支援,但缺乏資金,港府可考慮為這些組織提供資源,並在患者確診癌症時提供相關資訊。彭又認為,除了康復者照顧支援,本港癌症策略應進一步研究需否篩查其他常見癌症,以及加快新癌症藥物納入藥物名冊。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