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肚皮九宮格 估算肚痛根源

僅作參考——「腹痛九宮格」只是一個參考,初步估算身體狀况,仍須醫生做正確診斷。(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影星吳彥祖最近透露早前因胃痛和嘔吐求診,醫生一度診斷為腸胃炎,但痛楚持續3天,最終送院後證實是盲腸炎,盲腸已潰爛。 肚痛,大家第一時間想到腸胃不適;然而,盲腸炎、膽石、膽囊炎、胰臟炎、腸塞甚至「生蛇」,都可能出現肚痛。究竟如何分辨? 腹腔內裝着大大小小的器官,「肚痛」到底是哪個器官出現毛病?胃痛、腸痛,還是經痛?病人可能分不清楚。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門診中常見因肚痛求診的個案,通常是急性腹痛。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盲腸潰爛——早期的盲腸炎不易分辨,就如吳彥祖早前因誤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適,延誤治療,導致盲腸潰爛。(新華社)   從痛感、疼痛位置找問題 如果是因為吃了不潔食物引起的腸炎,可能拉幾次肚子便沒事。不過,肚痛也可能是嚴重疾病引起,譬如胰臟炎、膽管炎等。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肝癌、腸癌、膽囊發炎、腸塞、盲腸炎、腎石等疾病都會引起肚痛。不過醫生可從痛感、疼痛位置等蛛絲馬迹找出問題。   朱建華補充,肚痛有很多種類型,「有些是慢慢的痛,有些是突然劇痛,有些則會『揦下鬆下』痛。有管道的組織,例如腸胃消化系統,才會『揦下鬆下』地痛。以腸塞為例,食物在腸道裏無法通過的時候,病人便會間歇地痛;當腸收縮時,病人便會感到痛楚。至於發炎,則會是持續地痛」。不同痛感有時亦可反映出背後的疾病。林永和舉例指,腎石、腸塞會引起間歇痛,痛楚相隔幾分鐘至半小時出現一次。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李祖怡攝)   腹腔毛病 轉移變肩膊痛 但要留意一點,腹腔器官出問題,不一定痛在腹部。朱建華指出,「膽出現問題,或會背痛;若是橫膈膜有問題,可能會肩膊疼痛;輸尿管生石或會造成大腿內側疼痛。」上述情况,醫學上稱為「轉移痛」(Referred pain)。   生蛇肚痛 似針拮蟻咬 反過來說,肚痛也不一定是腹腔器官出問題,未必是「肚痛醫肚」。林永和舉例說:「最近有一名生蛇病人,表示持續數日肚痛,痛楚猶如針拮、蟻咬、閃電刺痛,而且痕癢和熱。雖然他未有出水疱和紅點,但因為生蛇會影響感覺、溫度及痛感神經,於是懷疑他可能生蛇。」   他又曾聽說一個年約40歲男士,因肚痛求診,看來像腸胃炎;而病人沒有明顯糖尿病病徵,最後卻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去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可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其中一個病徵是肚痛。肚痛是常見病徵,但問題可大可小,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警號。   家庭醫生林永和(李祖怡攝)   腸胃炎多肚臍位痛 下腹痛或婦科病 腹腔內臟分佈在不同位置,醫生以肚臍為中間點,將腹部劃分為9格,根據腹痛的部位,有助推測病人所患的疾病。林永和舉例說:「若右邊肺葉近下方發炎,有可能會導致右上腹痛;一般腸胃炎,大概會感到肚臍附近痛;下腹痛則可能與婦科疾病有關。」   不過,「腹痛九宮格」只能幫助了解腹痛的位置,醫生還要配合問症技巧和檢查才能診斷。林永和提到以「SOCRATES」為病人作疼痛評估,包括Site(位置)、Onset(開始)、Character(痛的性質)、Radiates(轉移)、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病徵)、Time(時間)、Exacerbating / relieving factors(惡化/改善原因)及Severity(嚴重性)。肚痛是怎樣的痛呢?痛楚持續了多久?這些都有助醫生診斷。   或婦科病作怪——下腹痛可能是由於尿道結石、尿道炎、子宮肌瘤、經痛引起。(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 遇不尋常肚痛 咪靠食成藥 「SOCRATES」疼痛評估 白領坐姿差 上交叉現身 頸梗膊痛 嚴重致肌肉萎 【運動消閒】改善坐姿 防頸背繃緊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腸胃毛病系列 Read more

【旋轉肌】肩膊痛元兇 旋轉肌撕裂 穿衣洗頭也困難

【明報專訊】無論你是安坐辦公室的「低頭族」,還是長時間站立的教師、侍應、售貨員,又或是經常提舉重物的倉務員、廚師、空中服務員;身體的肌肉、關節、肌腱每天重複相同動作而勞損,日久失修,招來各種痠痛不適。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與明報健康版合作,講解各行各業的職業病,提供物理「自」療貼士。   (xavierarnau@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膊頭叫救命——醫護人員經常扶抱病人,或幫助活動能力較差的病人轉身,旋轉肌肌腱負荷大,勞損日積月累,容易引起痛症。   扶抱病人 旋轉肌勞損撕裂 50多歲的玲姐(化名)是病房助理,工作包括扶抱病人,所以經常需用上肢發力推或拉病人,或協助他們在牀上轉身,玲姐的上肢因勞損而出現肩膊痛,磁力共振顯示旋轉肌肌腱七成撕裂。經數月的物理治療後,痛楚減少,肩膊功能大部分回復並且可返回病房全職工作。   舉手不簡單 需多個關節配合 肩膊是身體一個異常複雜的部位。單單是「將手提高」這簡單動作,便需要多個關節配合而成,包括:肩盂肱骨關節(glenohumeral joint)、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肩胛胸廓關節(scapulothoracic joint)。而每個關節活動又需要多條韌帶固定和不同肌肉在適當時間收緊,缺一不可!作為物理治療師,醫治肩膊痛的患者,要費盡心思,因肩膊結構複雜,痛楚究竟因何引發?是下斜方肌不協調?韌帶受損而令肱骨未能固定於適當位置?還是頸椎反射神經引致痛楚?疑兇很多,要治標治本,須像偵探般找出真正問題再配以合適治療。 今天分享肩膊痛的其中一個元兇——旋轉肌,旋轉肌共有4個成員:棘突上肌、肩胛下肌、棘突下肌、小圓肌。顧名思義,旋轉肌可帶動肩膊內外轉動;而其提供的穩定度非常重要,將肱骨固定在正確位置。 旋轉肌肌腱發炎、退化或撕裂可引起肩膊痛。痛楚大多出現於患者舉手至水平線左右的高度(約60至120度),或肩膊發力外旋。嚴重者手臂不能自主地舉起。患者的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例如難以提舉重物、洗頭、穿衣服等。   (明報製圖) 醫護高危 肥胖吸煙增風險 為何旋轉肌肌腱會發炎或撕裂?現今的研究暫未能確定,但學者提出了外在和內在兩方面的原因。外在因素是肩膊某些肌肉不平衡或不良姿勢等,令旋轉肌受壓受傷。內在因素包括年老退化、基因遺傳,及現時最實質原因——旋轉肌過度受力,令肌肉結構改變。 過度受力多發生於患者需要重複使用上肢發力的個案,例如工作上搬運重物,或在清潔家居、打羽毛球等活動時,習慣使用主力手發力。醫護人員便是其中例子,護士、病房助理、物理治療師等,每天需要幫助活動能力較差的病人在牀上轉身或扶抱他們從牀轉至椅子上。日積月累,肌腱負荷大於承受能力,受損和痛楚便會出現!另外,肥胖、吸煙也會增加旋轉肌肌腱發炎的風險,並影響其修復能力。   改善肌腱結構 肩更強 醫治旋轉肌肌腱引發的肩膊痛,大多以藥物和物理治療為主。物理治療師會因應患者的獨特問題從多方面提供治療。除了一般止痛,更重要是回復肩膊各方面平衡,如透過拉筋、改良姿勢、護理和強化肌肉等。旋轉肌強化運動可令肌腱結構改善,從而令肩膊力學上的承受能力提升!但做什麼運動?如何做(站着或躺着做)?運動量(每天做幾多下,運動阻力多少)?何時加入進階運動,就是物理治療師的職責和挑戰。如以上的保守療法未能改善肩膊痛,醫生可能會安排超聲波或磁力共振等檢查,有需要時建議手術治療。   相關文章: 【旋轉肌】5個簡單運動強化旋轉肌 避免肩膊受傷 【運動消閒】健身球運動 紓緩頸肩背痛 預防寒背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運動消閒】拉筋示範:簡易4招保肌肉柔軟 【運動消閒】正筋正骨:走出伸筋拉筋誤區 【有片】操胸四招:每周一至兩次 訓練後緊記伸展 【有片:運動消閒】4式伸展:放鬆上半身肌肉   文:吳偉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旋轉肌】肩周炎 旋轉肌撕裂 肩膊痛成因多

【明報專訊】肩膊痛成因有很多,如肌肉不平衡、頸椎反射神經引致痛楚等,要透過詳細檢查才可找出元兇,治療方法也有不同。 肩周炎 (Frozen Shoulder),被稱為五十肩。痛楚源自肩膊的關節囊發炎並收緊,初期以痛楚為主,繼而肩膊各方向的活動能力大幅下降。為何出現肩周炎,現今的科學暫未找出原因。但臨牀上,多見患者因某些原因,例如手腕骨折或旋轉肌問題,上肢痛楚而害怕活動肩膊,久而久之便引發肩周炎。所以大家如有肩膊痛,應及早求醫。   年紀愈大 旋轉肌愈易撕裂 旋轉肌肌腱撕裂 (Rotator Cuff Tear) 很常見,隨着年紀增長,出現機率上升。但研究發現,患者接受適切治療,肩膊不一定會持續痛或功能下降;當然旋轉肌肌腱撕裂位置和嚴重程度會影響復康成效,而患者積極參與也非常重要。因此患者不應聽到「撕裂」二字便打定輸數,應先與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商討病情及治療方案。 傳統太極學說和自然界的定律都講究平衡,這在我們身體上作了最佳印證——肩膊能大幅度活動,需要有足夠穩定度,需要平衡和協調各關節和軟組織;肩膊的活動量不要太少也不能過量,旋轉肌肌腱才會正常健康。

Read more

【旋轉肌】5個簡單運動強化旋轉肌 避免肩膊受傷

【明報專訊】強化旋轉肌,令肌腱結構改善,從而令肩膊力學上的承受能力提升。因應不同人士的獨特情况,如對以下運動有疑問,可諮詢物理治療師。     1. 伸展前胸肌 動作:手肘舉起成直角貼牆,上身向前至前胸肌肉拉緊 2. 活動胸椎關節 動作:雙手托頭,胸椎位置放瑜伽柱,上身放鬆向後,瑜伽柱成為支點 3. 強化旋轉肌 動作:手握阻力帶,手肘保持直角屈曲並緊貼腰部,上臂向外轉 4. 活動肩胛骨 動作:脊椎保持不動,控制肩胛骨向上、下、前、後轉動 5. 強化肩膊肌肉 動作:牆上平板支撐,雙手前推,保持脊椎直立   Read more

旋轉肌袖腱綜合症常與五十肩混淆

中年人肩膊痛,不一定是五十肩,有另一種肩痛,與五十肩十分相似,它是旋轉肌袖腱綜合症。 養和醫院的骨科專科醫生黃惠國醫生解釋,膊頭內的臂骨由一層很厚的韌帶包圍着,這個地方就是旋轉肌袖腱,很容易拉傷。旋轉肌袖腱綜合症的痛楚與五十肩很相似,但前者的痛楚是特定的,例如當旋轉肌袖腱綜合症病人拿起茶壺向對面的人斟茶時,鎖骨對上的那一條韌帶就會發力,病人這個時候就會感到痛楚;而五十肩的病人,則無論肩膊轉到哪一個角度都感到痛楚,但早期的五十肩的確不容易分辨。 導致旋轉肌袖腱綜合症的原因主要是年紀大退化,日積月累令韌帶受損。如果病人經常要舉高手工作,例如裝修工人油天花板,患此症的機會較高。治療方法可先考慮休息肩膊、服止痛藥、物理治療等,如無效才進行手術。 除了旋轉肌袖腱綜合症和五十肩,如果病人的心臟、肝、胃、胰臟、頸部有問題,都有機會反射到膊頭痛。所以有時膊頭感到痛楚,問題根源未必一定是來自肩膊。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