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港常見血清3型患者肺部含膿 或併發肺水腫、腦膜炎、肺炎 老幼高危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明報專訊】本港上月初解除口罩令,各類上呼吸道病毒近日愈趨活躍。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憂慮,待流感高峰期過後,肺炎鏈球菌感染將增加。按衛生防護中心數據,今年截至3月31日本港共錄得14宗肺炎鏈球菌感染,其中5宗涉未滿18歲兒童及青少年,血清3型佔兩宗(見表)。政府抗疫專家孔繁毅稱在記者會上提到,血清3型為本港最常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在新冠疫情前佔兒童個案逾六成,感染後可引致肺水腫、腦膜炎及嚴重肺炎等。衛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下稱科委會)將商討引入近年新研發的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更有效對付血清3型,冀可加快審批和引入。 孔繁毅:本港最常見血清3型 感染肺炎鏈球菌或併發腦膜炎、肺炎 感染肺炎鏈球菌或併發腦膜炎、肺炎、菌血症及敗血病,老幼高危。本港4個醫學會昨公布一項港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調查結果,聯合調查發現,不少市民低估肺炎鏈球菌威脅及死亡率,4種常見呼吸道感染包括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中,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不擔心感染肺炎鏈球菌,屬「最不擔心感染」的第二位,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從無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逾四成人更表明不願意接種。4個醫學會稱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促市民盡快打針。 4學會調查 近八成受訪者從未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委託香港民研,今年3月2日至8日網上問卷訪問3600名18歲或以上港人,發現77%受訪者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25%稱願意接種,另有40%認同能預防較多種類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選擇。調查發現,家有兩歲以下嬰幼兒或65歲以上長者的受訪者中,分別有14%及25%認為自己不屬高危。 香港兒科醫學會理事會成員、兒科專科醫生馮寶姿稱,目前逾100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約30種可造成人類感染,曾感染其中一種血清型未必對其他血清型產生免疫,稱接種疫苗最有效預防感染。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副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陳毅灝稱,不少人誤會疫苗對抗愈多種血清型就愈好,實際上針對最影響本港及最致命的血清型效果更佳。 相關閲讀: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關日華憂老幼現繼發性感染 此外,孔繁毅在記者會上提到,血清3型為本港最常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在新冠疫情前佔兒童個案逾六成,感染後可引致肺水腫、腦膜炎及嚴重肺炎等。 出席同一記者會的關日華表示,解除口罩令後暫未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增加,但「一老一幼」感染上呼吸道病毒後,氣管黏膜或受破壞,令細菌有機可乘造成「繼發性感染」,憂慮流感高峰期後會出現更多肺炎鏈球菌感染。 血清3型嚴重個案多現化膿性肺炎 現時未滿兩歲嬰幼兒可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於兩個月、4個月及12個月大時接種。另外,在政府疫苗資助計劃下,有高風險情况、年滿65歲長者,可受資助接種一劑13價疫苗及一劑23價疫苗。關日華稱,以往大部分肺炎鏈球菌兒童嚴重個案涉腦膜炎,本港於2011年引入13價疫苗供幼童注射後,較多嚴重個案出現化膿性肺炎,經化驗後屬血清3型,患者肺部會含膿並引致呼吸困難,需穿刺化膿。 孔繁毅稱13價對血清3型效果欠佳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2022年批准使用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准用於6個月大或以上者,2021年則批准另一款20價疫苗用於成人。身兼科委會成員的孔繁毅稱,13價和23價疫苗針對血清3型效果欠佳,15價疫苗則能產生更好免疫反應,對其他血清型亦與現有疫苗效果相若,效力可維持逾10年。 孔繁毅續稱,科委會將商討是否引入15價疫苗取代13價疫苗,以及是否引入20價疫苗,讓長者「一針過」接種,而他認為15價疫苗較20價疫苗更佳。他亦建議將政府疫苗資助涵蓋年齡,降低至50歲或以上。 相關閲讀:醫言有理:肺炎鏈球菌疫苗 13、23價要識分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流感】 流感vs肺炎 長者注射疫苗減併發症 常見副作用話你知

流感高峰期加上武漢肺炎夾擊,令很多港人擔心SARS重臨。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陳琳醫生提醒,一般肺炎的初期症狀與流感十分相似,而事實上流感若處理不當確有機會惡化變成肺炎,並誘發其他潛伏的疾病。故無論如何,都要做好個人衛生及預防措施,包括注射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有助減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尤其是體弱及患長期疾病的長者,切勿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抗拒注射。 Read more

醫言有理:肺炎鏈球菌疫苗 13、23價要識分

【明報專訊】長者易患肺炎,常見的有「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及「肺炎鏈球菌感染」(Pneumococcal infections),嚴重可以致命。75歲的陳伯,每年皆有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今年醫生建議他同時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 肺炎鏈球菌感染可導致「肺炎」(Pneumonia)、「敗血症」(Septicaemia)及「腦膜炎」(Meningitis),全部皆可致命,免疫力低的病人較容易受感染,尤其接受「脾臟切除手術」(Splenectomy)後,其他還有「漿細胞骨髓癌」(Plasma cell myeloma)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病者。 建議先打13價 再打23價 「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可有效預防感染。目前有兩種疫苗可供選擇,包括含23種「莢膜多醣抗原」(Capsular polysaccharide antigens)的「23價疫苗」(Pneumovax 23),還有較強力但覆蓋面較細的「13價疫苗」(Protein-conjugate vaccine);後者所含的「莢膜多醣抗原」具特殊結構,接種後可產生較強免疫力。因此,「13價疫苗」比「23價疫苗」更適合免疫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兩歲以下幼童及免疫力較弱的65歲以上長者。 幼兒接受疫苗注射,可減少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同時降低感染後成為「鼻腔帶菌者」(Nasal carriers)的風險;帶菌者數目減少,也有助降低其他人受感染風險。 專家建議高危人士接種全部兩種疫苗,可先接種13價疫苗,8個星期之後再加種23價疫苗;如已接種23價疫苗,則須等起碼一年後始再接種13價疫苗。 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因素,包括抽煙、酗酒、糖尿病及慢性心肺或肝病,尤其長者。超高危因素則包括「脾臟切除手術」、骨髓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晚期腎病,還有「免疫功能障礙」(Immunodeficiency),例如愛滋病及癌症病人。高危人士宜5年後再次接種23價疫苗,以維持免疫力,不需要再接種13價疫苗。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