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5個不可忽視的併發症 慎防糖尿足、心臟病、糖尿上眼 控血糖貼士

糖尿病是都市人常見的病症之一,據研究數字顯示,香港現時有逾70萬人糖尿患者,近年更有持續上升趨勢。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比無糖尿病人士,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高約2至4倍。一旦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還會帶來糖尿足、糖尿上眼、糖尿病腎病等的併發症,是否毫無逆轉機會呢?立即細閱專家教路,防病外,更要注意日常生活、改變一些飲食、作息等的壞習慣,同樣可以好好管理糖尿病! Read more

有片:糖尿+肥胖=糖胖症 「士啤胎」令血糖失控

不少二型糖尿病人同時有肥胖問題,醫學界近年把這兩個同時出現的健康問題稱為「糖胖症」(Diabesity)。肥胖,尤其是中央肥胖,由於脂肪過量積聚會引致胰島素抗阻,令胰島素效力減弱,加劇高血糖問題,令糖尿病情惡化。 ■問醫生 ◆李:李圓圓(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唐:唐琼雄(外科專科醫生) ■血糖、BMI、腰圍三重爆表? 問:何謂糖胖症? 李:糖胖症是指同時患有糖尿病及肥胖。要知道自己有否患糖胖症,先要了解自己有否患糖尿病。確診糖尿病的方法,要驗糖化血紅素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HbA1c)能反映身體過去2至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理想指標低於7%;空腹血糖值理想水平是4.0至7.0mmol/L)若兩者均超標,就代表患有糖尿病。 至於肥胖,要量度身高、體重,計算「身高體重指標」(BMI=體重(公斤)÷身高²(米²)),亞洲成年人BMI超過23,就是過重;若要評估有否中央肥胖,就要量度腰圍,男士若腰圍超過90cm(約35.4吋),女士超過80cm(約31.5吋),就代表中央肥胖。 ■糖尿病人 10個有7個過重? 問:糖胖症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李:在10個糖尿病患者中,有7至8個過重。肥胖與糖尿病關係密切,因為體內積聚過量脂肪,可影響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影響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 ■燃燒脂肪 每次運動超30分鐘? 問:如何對抗糖胖症? 李:要以控糖及減重為目標,須從飲食、運動和治療3方面入手。 首要注意均衡飲食,定時定量,不要吃得太快,以免食過量;遵守「三低一高」原則,即低油、低鹽、低糖、高纖。運動亦很重要,要做到控制體重甚至減重,每星期最少做150至250分鐘中度帶氧運動,包括急步行、跑步、游泳、行山,或做家務如拖地、抹窗、洗車等。若想透過運動燃燒脂肪,一般建議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 藥物治療亦有助控糖減重,包括降血糖藥和減重藥物,不同藥物有不同效果及副作用,醫生會因應病人需要給予建議。若飲食、運動及藥物均不能控制糖胖症,就可能要考慮外科手術。 ■縮胃減重一勞永逸? 問:現時有什麼手術選擇治療糖胖症?成效如何? 唐:目前有兩種標準化手術治療糖胖症,分別為縮胃手術及胃繞道手術。 縮胃手術是在胃大彎的位置切除60%至70%的胃,把胃由袋狀縮小成管狀。機理是切除胃底組織以減低飢餓感,因胃底組織會分泌飢餓素(Ghrelin)。術後七成病人可以停藥,另外一至兩成病人可減藥物劑量,例如若術前要注射胰島素,術後就可以不用打針,只需服用低劑量糖尿藥物即可。手術後長遠不影響維他命或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毋須進食營養劑或補充劑。 胃繞道手術則是於胃的上端做出30至60毫升的空間,並接駁至遠端的小腸,剩餘的胃不會被切除,令食物不會經過胃部或十二指腸,而是直接進入小腸,減少吸收時間,同時可增加腸促荷爾蒙和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有助控制病人血糖水平。術後血糖可即時改善,八成病人可完全停用糖尿病藥,另外一成病人可減藥物劑量。 胃繞道手術影響吸收,患者或會長期缺乏維他命,術後需要長期服食維他命藥,並定時覆診。 現時香港針對糖胖症的手術,超過九成做縮胃,少數嚴重超重病人才需要做胃繞道。 文:陳子樂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