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明報專訊】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上月底(9月28日)發表全港首項乳癌患者10年存活率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6歲,而乳癌患者整體10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存活率逾九成,年紀愈大存活率愈低;至於「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 (即接受首次治療後10年無擴散或死亡),40歲或以下患者則較大部分年長患者更低,患上較易惡化及轉移的第三級腫瘤比例亦較高。至於乳癌四大高危因素,包括: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高度精神壓力。基金會建議政府盡快推出全民乳房篩查。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乳癌患者中位數50.6歲 4高危因素包括少運動無餵哺母乳 研究團隊收集並分析7930名在2006至2011年間確診乳癌的華裔婦女數據。結果發現,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6歲,整體10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第0至II期)10年整體存活率逾九成,分別為97.1%、94.3%、90.2%;晚期(第III至IV期)存活率分別急降至74%和26.4%。 相關文章:【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研究:早期乳癌存活率九成 年輕易有惡瘤 團隊其後擷取其中7538名第0至III期、曾做手術的患者數據,了解「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發現70歲以上存活率最低,約85%;第二低為40歲以下年輕患者,存活率不足九成;41至70歲均有九成以上。40歲或以下患者,91.5%死因與乳癌有關。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解釋,研究中40歲或以下患者有第三級腫瘤的比例約41.8%,為眾年齡層中最高,故其存活期較短。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補充,95%乳癌為後天所致,年輕人理應身體抵抗病變能力較高,故一旦患癌,多數屬「好惡、生長得好快」的第三級腫瘤,呼籲年輕女士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提高抵抗病變能力; 而乳癌四大高危因素為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高度精神壓力。 相關文章:【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促推全民乳房篩查 另外,資料庫中2006至2018年的患者數據顯示,透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發現的癌症,逾八成是第0或第I期,透過自行觸摸無意中發現的乳癌,近兩成是第III或IV期。政府去年9月展開兩年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婦女可付費篩查,綜援人士等合資格者免費。基金會認為,X光造影檢查可助找出早期癌症、及早治療,建議盡快推行全民乳房篩查。 Read more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皮膚出現蝴蝶形紅疹,「罪魁禍首」可能是免疫系統?紅斑狼瘡症(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患者會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失控,產生過量不正常抗體,同時錯誤辨識正常細胞為外敵而發動攻擊,有機會因此令身體各個器官發炎,造成不同問題。除了皮膚出紅疹外,紅斑狼瘡症亦有機會影響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嚴重可危及性命。 Read more

新冠疫苗丨增強疫苗成效(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131)

新冠疫苗成為每日新聞及茶餘飯後的重點話題,例如疫苗究竟效用多少?哪一個生產商較可信?副作用出現的機率有多大?縱是安全有效的疫苗,也並不是對每個人的成效都一樣。其實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多種因素包括年紀、性別、疾病、遺傳、嬰兒成長環境、運動、吸煙、腸道微生態等,都直接影響多種疫苗的成效。而比較容易改善的,就是一些後天及人為的因素。 Read more

問醫生:惡露變色正常 轉綠需求醫

【明報專訊】江﹕養和醫院駐院醫生江志恒醫生 李﹕婦產科專科李君婷醫生 江:產後惡露是什麼?會維持多少天才「乾淨」?有何方法盡快清除惡露? 李:惡露是產後婦女的陰道分泌物,當中有胎膜、子宮內膜組織及小量胎盤組織等。一般剖腹生產媽媽的惡露,相對自然分娩媽媽較快「乾淨」,前者約4至6星期,後者約6至8星期。惡露顏色會由最初紅色,逐漸轉為粉、啡色,最後是黃色。其間若發現惡露顏色突然轉呈綠色,或由小量轉大量,或出現惡臭等,便須盡快諮詢婦產科醫生意見。 從婦產科醫生角度,產婦毋須透過進食任何食物清除惡露。曾有個案因嫌惡露太少而飲用行血湯水,結果產後出血。產後出血會導致貧血,嚴重有致命危險。 ■洗會陰傷口 忌用消毒藥水 江:自然分娩時需要剪會陰,之後傷口應如何處理? 李:剪會陰不止是防止會陰撕裂,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用吸管或產鉗助產,便需要剪會陰。通常第一胎需要剪的機率較高。產婦分娩時,醫生或助產士會評估嬰兒大小、媽媽會陰情况而決定是否需要剪會陰。 傷口護理方面,不論在分娩過程中有否剪會陰,建議媽媽在坐月時用花灑或清洗瓶以清水清洗傷口,同時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爽,切忌用消毒藥水清潔,更不適宜揭開陰部清洗,以免把皮膚的細菌一併冲入陰部。大部分會陰傷口可於2至3星期內復元。 ■媽媽飲雞酒 BB也會醉? 江:媽媽餵哺母乳期間,能否喝咖啡或檸檬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產婦在坐月期間還有什麼飲食禁忌? 李:含咖啡因的咖啡或茶類飲品,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可適量飲用,例如1小杯普通咖啡,以及2至3杯在酒樓飲用的茶等,大部分對嬰兒也沒影響,只要不是過量和天天飲用即可。 正常情况下,當嬰兒稍大,媽媽可飲用小量含酒精成分的飲品。飲酒後,建議相隔數小時才哺乳。 不少媽媽在坐月期間飲雞酒「補身」,曾有個案因為每天飲用酒精未盡揮發的雞酒,之後餵哺母乳,導致嬰兒出現肚脹、忟憎等酒精中毒徵狀,需入院接受治療。 ■揀錯避孕藥 或減奶水 江: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是否需要避孕?如要,可否食避孕藥? 李:餵哺全母乳的媽媽,只要符合以下情况,九成多人在產後6個月內既不會有經期,也不會懷孕,部分人會視之為其中一種避孕方法——哺乳停經法(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 –6個月內尚未有經期 –白天餵哺次數至少4個小時1次 –晚上餵哺次數至少4至6個小時1次 –沒有戒掉夜奶 –沒有特別延長兩餐之間的餵哺時間 不過,即使在產後6個月符合上述情况,也難保沒有懷孕機會。所以當惡露「乾淨」、經期重來後,便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法。一般不建議餵哺母乳的媽媽服食混合式避孕藥,因曾有媽媽的奶量因而減少;可考慮避孕套、子宮環,以及對奶量影響相對較小的單一黃體酮避孕藥及每3個月注射1次的避孕針等。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