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40歲後骨質流失變明顯?骨質密度知多少(醫學滿東華)

【明報專訊】李太:醫生,我近來背痛愈來愈嚴重,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醫生:李太,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患者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若只有骨質疏鬆症,患者應該沒有病徵。但骨質疏鬆症患者容易因輕微碰撞或跌倒而骨折,產生痛楚。最常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及前臂骨。即使沒有任何碰撞,骨質疏鬆症患者亦可能因一些日常生活動作,如提起重物、彎腰等,令脊椎出現塌陷,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身高變矮的問題,引致背痛。 Read more

問醫生:30至40歲後 骨質隨年漸降

【明報專訊】林:林樹春 陳:陳智彬 林﹕中年女性因為腰骨痛求診,懷疑是骨質疏鬆,要求處方鈣片。其實鈣片並無止痛作用,只能幫助補充流失的鈣質。是否女性才會出現骨質疏鬆? 陳﹕女性比較容易有骨質疏鬆,因為女性的巔峰骨骼質量比男性低,再加上女性懷孕期的荷爾蒙分泌變化,以及更年期的影響,骨質流失比男性快。不過,男性亦會患上這病,因為無論男女,三十至四十歲之後,骨質會隨年齡慢慢下降。如果缺乏運動及營養不足,例如缺鈣和維他命D,或因藥物或其他病患影響,骨質流失就會加速。不過,由於大部分男士沒有接受骨質密度測試,所以即使有骨質疏鬆也未必發覺,我們亦未能掌握本港男性患骨質疏鬆的數字。 ■負重運動保骨質 加強平衡防跌倒 林﹕有些精靈老友記,知道因為鈣質慢慢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說年輕時儲鈣才有用;人老了,做什麼也於事無補。事實是否如此? 陳﹕對付骨質疏鬆,最好方法是及早預防。除了注意飲食,運動同樣重要。有研究顯示,負重運動有助阻止骨質流失,因為骨骼會對重量有反應而增加骨質,肌肉又會因負重而變得更強壯;亦有研究顯示,練習太極對骨質疏鬆有幫助。同時,負重運動亦可以加強平衡力,令人不容易跌倒,自然能減少骨折風險。 至於治療方面,現時有很多藥治療骨質疏鬆,有口服、靜脈注射及皮下注射等。藥物可以阻止骨質進一步流失,甚至幫助形成新骨。骨骼內有蝕骨細胞及造骨細胞,蝕骨細胞會食走老化的骨,造骨細胞則形成新的骨,故藥物也可以分為減少骨質流失及增加骨質。何時用藥、使用何種藥物、治療的時間長短等,就要視乎病情及身體體質。但千萬別自己亂用藥,因為藥物有副作用,需定期覆診和聽醫生意見。 ■超聲波掃描骨質 診斷參數欠標準 林﹕坊間見到有商店為顧客進行腳部骨質掃描,有人做完檢查後被告知有骨質疏鬆,大驚下立即求醫。其實要做什麼檢查才可以確診骨質疏鬆? 陳﹕超聲波掃描十分依賴操作者的經驗,而且這類檢查有局限之處,例如缺乏標準化、對於使用哪種診斷參數缺乏共識,在診斷中使用哪個骨骼部位也存在差異。 要確診骨質疏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分類,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儀(DXA)是唯一標準。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DXA檢查,醫生先評估病人患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例如年齡、體重指標、家族骨折歷史、吸煙習慣及使用藥物等,再作出建議。若檢查顯示骨質低過標準,便可能要考慮用藥控制。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