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腰椎管收窄 行一陣腳痛 壓住神經 嚴重致失禁

【明報專訊】人到中年,步行時間一長就腳痛,站得太久臀部痺痛,果真「年紀大,機器壞」? ▲metamorworks@iStockphoto,設計圖片 神經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的典型徵狀。腰椎神經管道狹窄,令脊髓神經受壓,引發腳痛腳痺,或麻痺痛楚由下背、臀部伸延至腳;嚴重影響走路,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腰椎管狹窄症由退化勞損引起,經常站立的教師,經常彎腰的牙醫,經常提重物的建築工人,甚至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白領,都是高危群。 問醫生: 郭:郭業東(養和醫院駐院醫生) 黃:黃仕雄(骨科專科醫生) ▲黃志東攝 腰椎管為何變窄? 問:什麼是腰椎管狹窄症?成因為何? 郭:腰椎位於下背,腰椎管包裹着脊髓神經,當腰椎管內壁收窄,或會令脊髓神經受壓,引發不同徵狀,如腳痛、神經痛或麻痺,影響腸道或膀胱可引致失禁。腰椎管狹窄症分為先天及後天,前者非常罕見,少於1%,其中唐氏綜合症患者患上的機率較大。後天則因勞損退化引起,多為50歲後出現,常見成因包括椎間盤突出、脊椎關節炎、黃韌帶肥厚、脊髓腫瘤、外傷等。 痛楚會走位? 問:腰椎管狹窄有何病徵? 郭:早期未必有病徵,但當腰椎管狹窄壓迫到脊髓神經,才會引發痛楚。常見病徵是神經性跛行,病人走路一段時間會腳痛或抽筋,坐下休息一會就可回復正常,但再度行走時又會腳痛。因神經受壓迫位置會隨活動而有輕微浮動,故病人痛楚也會轉變,左右腳也不時出現痛楚。 其二是放射性痛楚,病人臀部疼痛,痛楚一直延伸至腿部下方,可以發生在單腳或雙腳。初期痛楚為間歇性,但當神經受壓情况愈趨嚴重,無論怎樣調整姿勢,疼痛持續。 其三,病人可能患上馬尾神經綜合症,影響膀胱及腸道功能,引致大小便失禁。一旦出現此情况,就要盡快接受手術。此外,病人會出現肌肉萎縮、雙腳失去知覺等。 ▲明報製圖 痛腳慢慢變差要留神? 問:如何診斷腰椎管狹窄症? 黃:首先要了解病情變化,病人的腳痛如果是慢慢變差,就可能是因腰椎管逐漸收窄而引起。臨牀檢查時,醫生會檢查病人的腰椎、腿部神經及肌肉、脈搏等,其後做X光檢查,觀察有否嚴重的腰椎退化或移位。如醫生確定病人腰椎出現問題的位置,會再安排腰椎磁力共振測試,此測試長30分鐘,可徹底檢查腰椎組織,包括神經是否受壓及其受壓情况。 游水消炎兼強肌? 問:如何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黃:一般來說,如病情並無嚴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建議採取保守治療。方式視乎病情而定,如病人仍可應付步行1小時以上的路程,醫生會處方特效藥如非類固醇消炎藥、神經線止痛藥等。如病人年紀較大,特效藥或會影響胃及腎功能,醫生會另外處方消炎藥膏或藥貼,以助紓緩痛症。 物理治療方面,會着重於消炎治療及強化肌肉等,其中游泳能同時達到以上效果,故醫生會鼓勵病人多游泳。如運動和物理治療有效,可逐步減輕藥物劑量。 但若保守治療效用不大,而病人年紀較大,不適宜做手術,醫生會建議病人注射類固醇,它可強效消炎、紓解痛楚,但無法解決腰椎管的結構問題,「治標不治本」。 微創手術翌日可出院? 問:腰椎管狹窄症有何手術選擇? 黃:傳統會採取「脊椎後路減壓及融合術」,病人全身麻醉,從背部開刀取出變厚的黃韌帶、突出的椎間盤或增厚的骨等。傷口約5至10厘米,由於手術傷及肌肉,病人需要住院3至4日。 新的微創手術,病人全身麻醉後,背部開一個約1厘米傷口(圖1),伸入腰椎內窺鏡,打磨並取出有問題的結構。手術中,病人雙腳貼上多個探測器,實時監控其神經接收信號的時間,故手術途中已可觀察病人神經受壓迫情况有否改善。受損的神經線需慢慢生長恢復,但麻痺感可即時減輕,病人手術翌日可出院。 風險方面,由於內窺鏡可穿過肌肉纖維,故不會對肌肉造成創傷;而傷口較小,感染風險也較低。 ▲圖1, 受訪者提供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知多啲:椎間盤突出 藍領白領也中招

【明報專訊】談及腰椎疾病,不少人都會想起坐骨神經痛。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指,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病徵,年輕病人常見的椎間盤突出、年長病人患上腰椎管狹窄或梨狀肌綜合症,都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痛楚由下背一直伸延至腳這病徵。 ▲seb_ra、wildpixel@iStockphoto 而椎間盤突出與腰椎管狹窄有着密切關係,很多人在年輕時患上椎間盤突出,有80至90%病人經保守治療後改善疼痛等徵狀,加上年輕時腰椎管尚有「虛位」,不再出現痛楚。但隨着年紀增長,腰椎管慢慢勞損,一直收窄,較容易壓迫到脊髓神經。 單邊揹袋招禍 最好用背包 腰椎管狹窄是因為退化所致,黃仕雄提醒,大家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個人習慣。長時間坐着工作的人,要選擇有靠背的椅子,承托腰椎,「相比站立,坐在沒有靠背的櫈上,腰椎需一直繃緊,對腰背傷害更大」。故患腰椎管狹窄症的高危人士中,除了教師、牙醫、建築工人等時常站立或搬動重物的人外,還有文職人員,因為很多人的坐姿不良,令背肌長期收緊,導致脊椎退化。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單邊揹袋,但單邊肩膊長期負重會增加腰椎的負擔,最好用背包,將重量平均分佈左右兩邊,如果東西太重,就應用手推車。 運動方面,黃仕雄指游泳對關節有消炎作用,更可強化背部肌肉,對預防及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皆有幫助,此外也可嘗試一些腰部伸展運動。另一方面,運動雖可保持身體健康,但也應注意適可而止。黃仕雄就指,他曾有一個50多歲的病人,因為好動且運動量大,導致腰部勞損嚴重,黃韌帶和小面關節增厚,導致走路半小時都有困難。最終要接受微創手術,脊髓神經漸漸復元,才可恢復正常運動。 不少人都關心接受手術後會否復發,黃仕雄指,腰椎退化需時數十年,而手術時,醫生清除增厚的組織以擴寬腰椎管的空間時,一般都會替病人調整至比一般年輕人更寬闊的空間,理論上其腰椎管需要再過數十年,才有可能出現狹窄情况。惟病人腰椎的其他部分也有可能退化,故醫生會順道教育病人正確坐姿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