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原定首階段為期7天的全民檢測,今起延長4天,至昨日檢測量及預約人次均約119.7萬,完成檢測樣本累計85.6萬個,即日均檢測12.2萬個,未達實驗室每日檢測30萬個的聲稱。至昨日全民檢測累計揭16宗新症,當中11宗源頭不明,涉6條傳播鏈。有專家認為全民檢測除找到個案,亦揭示目前追蹤漏洞、私家醫生警覺不足等問題。
10患者曾有病徵 5求醫不獲檢測
全民檢測至昨累計發現16宗新症,當中昨新增5宗;整體有11宗源頭不明,涉及6條傳播鏈(見圖)。有10名患者曾有病徵,當中5人求醫不獲安排測試,包括與外傭同住的年老夫婦。被衛生防護中心形容有「小型爆發」的大圍交通城內外均有傳播鏈,首名61歲患者(第4824宗)於6樓維修汽車,病發前曾與其後確診的保安及6樓員工交談。另一人曾到6樓倉庫;當中保安員的妻子經全民檢測確診,其後追蹤到丈夫與管理處其他人員互相傳染,當中再有一人傳予家人。
張竹君:可透過接觸追蹤截斷傳播鏈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昨公布的4宗源頭不明個案均由全民檢測找出,可透過接觸追蹤截斷傳播鏈,否則每日確診的全是有關連的個案,有可能造成假象。張竹君補充,一兩宗個案都可能引起爆發,呼籲市民即使病徵輕微亦要求診,但明白基於上班、自覺病徵不明顯等,市民未必會求醫,而全民檢測提供測試機會。她重申本港另有私家醫生、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高危群組檢測等渠道。
許樹昌:揭示追蹤漏洞及私醫警覺不足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於檢測中心沙田源禾路體育館擔任組長,他認為全民檢測揭示本港現有三大問題,包括個案追蹤有漏洞,當中涉及患者能否記起過去曾接觸過何人、到過何地。其次是市民未有善用醫管局22間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措施,認為當局可加開門診數目,時間可更有彈性。另反映私家醫生警覺性不足,導致部分市民求診後不獲驗病毒,要到檢測中心採樣,而剛好全民檢測提供途徑,否則會在社區傳播病毒。
於東啟德體育館檢測中心做助理組長的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說,全民檢測好處是訓練一大批熟習採樣程序的輔助醫療人員。然而,他說有中心指令不清晰,有人不知可自備一級以上的外科口罩,導致採樣人員臨時被要求做面形測試及佩戴N95口罩。他認為工作人員應問清楚市民有否病徵,若有病徵便不得進入,否則會增加市民及採樣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此外,特首林鄭月娥、政務司長張建宗等官員昨到不同檢測中心視察。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稱有逾800人重複採樣,行為不屬違法。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專題系列文章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