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而端午節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傳統習俗也會做「艾灸」或洗「艾草浴」,以排走寒毒、濕毒、痰毒等,對養生保健康均有裨益。
為何「九毒日」要用艾?
按中國傳統曆法,農曆五月為陰陽轉化之月,人體也受此影響,尤其是自身陽氣不足者,難抵風、寒、暑、濕等外邪入侵,再加上氣候濕熱,體內易沉積過多毒素,如濕毒、熱毒、寒濕毒等。故從端午開始,有九日體內積毒最多,稱「九毒日」,在幾天最適宜用來排毒,年內身體就會有好轉。
要排毒袪濕,方法很簡單,就是端午前後,用艾草洗頭洗澡,或做「艾灸」,皆有助通經絡,並把體內之寒毒、濕毒、熱毒、痰毒排出。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