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年紀增長,記憶力開始減退,出現手震、行動變得緩慢等情況,除了是正常退化,也有機會是認知障礙症或柏金遜症的症狀。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合辦的「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的診斷及病情管理」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剖析兩種疾病的病徵及治療方法,以增加市民認知及分辨兩者差異。認知障礙症是因腦功能喪失及退化而導致出現認知障礙問題,越年長患病機會越高。年屆90至95歲人士,有40%機會患上此症。養和醫院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並不等同腦退化。本港有逾一半患者屬於阿爾茲海默氏症,三至四成患者屬於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因腦部發生許多微小中風而導致腦細胞壞死,構成不同程度的記憶力及認知問題,阿爾茲海默氏症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有可能同時出現。
認知障礙症初起徵狀記憶衰退
年過25歲,記憶力會開始減退。要分辨認知障礙症,可留意親人有否出現記憶力衰退、喪失時間感及方向感、判斷能力減退、語言方面出現問題、性格突變及將物件放在不當地方等主要徵狀。梁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分為初期、中期及晚期。以阿爾茲海默氏症為例,由初期到晚期大約八至十年時間,暫時沒有藥物可根治,現有的藥物主要是減輕徵狀,令患者在初期及中期階段保持良好生活,減少對家人的壓力。
其實,並非所有認知障礙症都不能治癒,約5%至10%患者可以治癒,主要是因其他疾病或身體狀況所引致的認知障礙症。梁醫生解釋,可能是長者患有抑鬱症出現假癡呆;營養、甲狀腺分泌或維他命B12不足,甚至是腫瘤、腦部感染發炎及腦積水等原因造成,只要接受治療亦可痊癒。另外,乙醯膽鹼是協助腦部記憶的神經傳導物質,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會較缺少此類物質。患者腦部亦會出現萎縮, 有斑塊及纏結等不正常物質。因此,可利用正電子掃描進行檢查, 並以藥物補充乙醯膽鹼, 藉此改善記憶力, 延緩病情。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