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有片: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了解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 透過治療延緩病情

分享此內容:

隨年紀增長,記憶力開始減退,出現手震、行動變得緩慢等情況,除了是正常退化,也有機會是認知障礙症或柏金遜症的症狀。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合辦的「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的診斷及病情管理」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剖析兩種疾病的病徵及治療方法,以增加市民認知及分辨兩者差異。認知障礙症是因腦功能喪失及退化而導致出現認知障礙問題,越年長患病機會越高。年屆90至95歲人士,有40%機會患上此症。養和醫院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並不等同腦退化。本港有逾一半患者屬於阿爾茲海默氏症,三至四成患者屬於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因腦部發生許多微小中風而導致腦細胞壞死,構成不同程度的記憶力及認知問題,阿爾茲海默氏症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有可能同時出現。

 

蔡德康醫生, 梁萬福醫生
蔡德康醫生(左)及梁萬福醫生(右)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病情

 

認知障礙症初起徵狀記憶衰退

年過25歲,記憶力會開始減退。要分辨認知障礙症,可留意親人有否出現記憶力衰退、喪失時間感及方向感、判斷能力減退、語言方面出現問題、性格突變及將物件放在不當地方等主要徵狀。梁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分為初期、中期及晚期。以阿爾茲海默氏症為例,由初期到晚期大約八至十年時間,暫時沒有藥物可根治,現有的藥物主要是減輕徵狀,令患者在初期及中期階段保持良好生活,減少對家人的壓力。

其實,並非所有認知障礙症都不能治癒,約5%至10%患者可以治癒,主要是因其他疾病或身體狀況所引致的認知障礙症。梁醫生解釋,可能是長者患有抑鬱症出現假癡呆;營養、甲狀腺分泌或維他命B12不足,甚至是腫瘤、腦部感染發炎及腦積水等原因造成,只要接受治療亦可痊癒。另外,乙醯膽鹼是協助腦部記憶的神經傳導物質,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會較缺少此類物質。患者腦部亦會出現萎縮, 有斑塊及纏結等不正常物質。因此,可利用正電子掃描進行檢查, 並以藥物補充乙醯膽鹼, 藉此改善記憶力, 延緩病情。

藥物只是輔助治療,最重要是家人及照顧者的愛心。梁醫生建議在患者確診後,家人如條件許可, 可考慮聘請傭人或看護照顧,及早與長者建立關係及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從而懂得處理患者的行為及安全問題。例如中期及晚期患者很多時不懂得表達飲食及大小便的需要,且容易跌倒及忘記關爐具。另外,可安排患者接受情緒及認知能力訓練、行為治療及園藝治療等。多做運動、曬太陽、參與社交、學習新技能及預防三高(血壓、血脂及血糖控制)都對病情有幫助。梁醫生強調,最重要是找醫生確診、安排生活照顧、預設醫療指示、長遠財產及財務安排等。

 

了解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的診斷及治療
大批市民出席講座,了解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的診斷及治療。

 

柏金遜症運動功能障礙

柏金遜症是慢性神經系統衰退的疾病,現時香港每800人就有一名柏金遜症患者。養和醫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醫生表示,柏金遜症徵狀超過七成屬於原發性柏金遜症,其他的腦退化症可引致柏金遜綜合症,患者會出現柏金遜症及其他病的徵狀。此外,柏金遜徵狀可由其他疾病產生,如使用精神科藥物、某類止嘔或止暈藥;感染、創傷、肝功能衰竭及有毒物質入腦等,都可能引起柏金遜症的徵狀。

柏金遜症最主要的徵狀是運動功能障礙,包括手震、手腳僵硬、行動緩慢及步伐不穩等。診斷會以臨評估為主,患者必須出現運動功能障礙,並要排除其他會引起柏金遜症包括行動緩慢徵狀的疾病才可確診。蔡醫生指出,患者主要缺乏多巴胺作為傳導物質,可藉正電子電腦掃描檢查,監察腦部的多巴胺數量及活動能力是否減退,如出現減退即有很大機會患上柏金遜症。透過藥物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或左旋多巴,以紓緩徵狀。另外,患者也會出現非運動功能障礙,早期會出現嗅覺衰退、便秘及出汗等徵狀,晚期會出現沮喪、焦慮、幻覺、自主功能障礙(易暈、吞嚥問題)及認知功能障礙等。整個演變階段大約20年。

柏金遜症成因不明,但有5%患者是因為單基因突變而引起。蔡醫生指出,現在有超過十種基因證實會引致遺傳性的柏金遜症。即使沒有家族史,很多患者都擔心會遺傳給下一代。由於柏金遜的症終身發病率約1.5%,發病年齡約在五六十歲後,即使下一代的發病率會增加兩至三倍,發病機會仍低於5%,若子女仍然年輕,患有柏金遜症的父母亦毋須太擔心。

蔡醫生強調,柏金遜症可以醫治,但無法根治。透過控制及改善病徵,可增加病人活動能力,維持數十年良好生活質素,壽命亦與同年齡人士一樣。假如藥物無法令患者維持理想活動能力,可選擇進行手術,在腦部植入電極,產生電流脈衝持續刺激某部分腦組織神經細胞,紓緩症狀,惟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另外,全球有很多研究集中在幹細胞及基因治療,用以恢復腦組織,初步亦具有功效。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