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動物瓣膜約10年需更換
不過,如二尖瓣膜的狀况已太差,就需要替換整個瓣膜。置換的瓣膜分為動物瓣膜及機械瓣膜。動物心瓣耐用度不太高,約10年就要更換,好處是術後毋須終身服用薄血藥,一般適合70歲或以上患者使用,「有研究顯示動物瓣膜,在長者身上較耐用,可能因為長者血液流動較慢。由於使用年期較短,所以不太適合年輕病人,避免人生中要開幾次『大刀』」。
至於機械瓣膜約可用20至30年,但缺點是術後要長期服食薄血藥,「金屬人工瓣膜較易令血塊凝固,造成栓塞,所以置換後要終身服食薄血藥。雖然現時新一代薄血藥在使用上較簡單,較少與其他藥物或食物互相影響,但研究發現,它對金屬瓣膜的抗凝血能力較低,所以醫生仍要處方傳統華法林」。患者唯有每4至6星期驗血,確保薄血指標及格,同時謹慎留意飲食問題,以免降低薄血藥的效果,因而增加血栓塞風險。
微創長遠效果成疑 最後之選
不過,置換瓣膜始終要開胸手術,傷口雖已較傳統手術小,但並非所有病人適用,例如年紀太大、身體狀况無法承受手術創傷,醫生或會考慮微創手術,從大腿靜脈將導管推送至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以微形夾將脫垂的二尖瓣夾在一起,以改善血液倒流問題。李樹堅指這項手術較新,長遠效果存疑,所以並非醫生的首選方案,不能取代現時的瓣膜修復或瓣膜置換手術,「因為一旦以微形夾將兩塊瓣膜像釘書機一樣釘起來,之後就再沒有手術修補的空間,所以只會在病人沒有其他治療方案選擇時,才會考慮使用」。李樹堅說,如能及早發現問題,就可首先透過改善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例如避免三高食物,減輕心臟負擔,以延緩二尖瓣脫垂的病情。
■二尖瓣脫垂治療
視乎病人年齡及病情,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案:
輕度患者:
定期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監察瓣膜狀况,同時避免壓力過大,毋須服藥或手術治療。
中度患者(輕微血液逆流、心悸、胸痛):
可考慮服用Beta受體阻斷劑,減少二尖瓣脫垂徵狀,例如心律不齊、心肌耗氧等。不過,藥物只能紓緩徵狀,無助治療。
嚴重患者(嚴重氣喘、呼吸困難、胸痛、頭暈):
醫生會考慮為病人安排二尖瓣修復手術,視乎病人年齡及風險指數,選擇開刀置換動物心瓣或機械心瓣。如病人身體狀况無法接受開胸手術,則會採用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創傷較低,可改善氣喘等情况。
文:周群雄
編輯:梁敏德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42d91e3b4b8e8d16fdc8dc2cf62ef.jpg血液倒流——正常的二尖瓣膜在血液自左心房泵出左心室後,可以完全閉合(右圖),但如出現脫垂問題,血液就會倒流左心房(左圖),長遠會加重心臟負擔,造成心衰竭。(圖:Tharakorn@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