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不煙不酒 乳癌為何選中我?

大壓力增風險——長期感到大壓力是乳癌發病誘因之一。(undefined undefined@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粉紅10月,是每年一度「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是香港婦女最常見癌症,位列香港婦女致命癌症第3位;香港女性平均每15人有1個於一生中患上乳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6歲。
Why me?是不少乳癌患者的疑問。
「Why me?我無家族史,不煙不酒,飲食均衡,為何乳癌選上我?」陳小姐,40歲,未婚,從沒有考慮生兒育女;她是公司高層,每天辛勤工作,平日亦注重飲食健康,說到壞習慣,便是缺乏運動和睡眠時間較少。一個沒有不良嗜好的事業女性,在一次定期乳房檢查時發現罹患乳癌,晴天霹靂,難以接受。無奈的是,癌症本來就不一定有迹可尋。
女強人高危? 壓力大運動少增風險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16年有4108宗女性乳癌發病個案,同年有702名女性死於乳癌,分別佔癌症總數26.6%及12.2%。除了家族史,缺乏運動、飲食西化、遲婚和遲生育都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過往有研究顯示,婦女一生人經歷多於521個月經周期,患乳癌的風險會高出1.5倍,因為每次月經來潮,荷爾蒙刺激乳腺。
另有研究指高學歷女性的乳癌發病率亦特別高,值得關注的是,長期壓力也是乳癌誘因之一。以陳小姐為例,她要應付龐大工作量,每天工作15小時亦非罕見,即使沒有不良嗜好,但長期受壓,加上沒有時間做運動和睡眠,都間接增加患上乳癌風險。
近半體檢發現 四成無病徵
不過,隨着港人對定期身體檢查的意識提高,很多時無病徵的早期乳癌亦能及早發現。要知道,近一半乳癌個案是在體檢時發現,而且約40%乳癌並沒有病徵。一旦發現乳房有異、出現硬塊、皮膚紅腫,以及乳頭分泌帶血等乳癌徵狀,便應及早求醫並接受乳房造影等相關檢查。
一般來說,醫生會有個「分數表」,以鈣化點密度來評分,並建議病人下一步該怎樣做。1至2分屬良性纖維瘤、周期性乳房變化等良性問題,不用過分擔心;3分亦屬良性,但病人需要每半年檢查,密切觀察;4分便需要接受影像性檢查和抽針檢查,抽取乳房組織細胞或活組織,以確定組織屬良性還是惡性。
乳腺異型增生 跟乳癌只差一線
另一方面,不少女性檢查時發現有乳腺非典型性增生,這跟乳癌只是一線之差,不正視的話,最終亦會演變成乳癌。乳腺非典型性增生,又稱不典型增生或異型增生,是一種病理診斷,指的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的增生,表現為增生的細胞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核漿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細胞排列較亂而且細胞層次增多,可視為「癌前病變」。面對乳腺非典型性增生,一般建議視作腫瘤來處理,把增生部分切除會較理想,以防止日後變成乳癌。
不論乳腺非典型性增生或乳癌,外科手術為第一步治療。外科手術可分為局部切除及全乳房切除。若是較小的乳癌腫瘤,可考慮局部切除手術,只把腫瘤及附近乳腺切除,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減少對病人生活質素的影響。但是,病人於局部切除手術後必須配合輔助電療或放射治療。而腫瘤較大、年長病患或會因身體狀况等不同原因未必完全適合接受電療,故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全乳房切除,避免手術後的附加治療加重病人負擔。不過全乳房切除,又或局部切除配合輔助電療,其治病效果及存活率也是相同,須考慮腫瘤的大小和分佈而決定。
按摩飲豆漿預防? 無科學根據
正確的乳癌知識亦十分重要,可避免延誤醫治。不少女士誤以為定期按摩乳房可防止硬塊增生,或多飲豆漿可防乳癌,其實都沒有科學根據。沒錯,多自我檢查有助發現乳癌,但不代表可防止乳癌發生。而正確檢查乳房時間應是經期後3天進行,要站着或仰卧,檢查乳房有否硬物、乳頭有否出血及淋巴是否腫脹。若發現硬物兩星期後仍沒有消失,便應盡快求醫。
另一方面,年紀愈大患乳癌的風險亦會愈大,建議更年期婦女服用荷爾蒙補充劑,應與醫生詳細商討以平衡罹患乳癌、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的風險。
文:英偉亮(外科專科醫生)
- 【新冠康復者】中大研究長新冠 逾三成出現失眠 四成慢性疲勞 附3個入睡貼士
-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 【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 【新冠疫苗】料1萬人接種3針新冠疫苗抗體水平仍不足 孔繁毅:免疫力弱者染疫體內病毒長期未清 可致病毒出現變種
- 【新冠變種】Omicron有75分支 港輸入個案涉Omicron亞系3變種 許樹昌:傳染力或與BA.2相若 BA.2.10個案Ct值19至27仍有傳染性
- 【新冠變種】本港發現第二宗Omicron BA.5 陽性患者已接種兩針復必泰疫苗 張竹君引述世衛:傳播力或更高於現時BA.2
- 【新冠疫苗】養和研究:首兩針打科興或國藥 應對Omicron 第3針後30日接種復必泰替代中和抗體呈陽性:69% 科興:7%
- 【肝炎】拆解甲型至戊型5大類病毒性肝炎 歐美兒童急性肝炎首錄死亡 病徵:肝酵素升黃疸腹痛嘔吐 多患者驗出腺病毒
- 【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 【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