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坐困愁城
【明報專訊】今早坐計程車上班,司機是一名約40來歲的中年男士,舉止態度彬彬有禮,兼且健談。我上車不久他便打開話匣,內容離不開近日的政治風波。今時今日,和陌生人討論政治議題是高危動作。即使親如父母兄弟子女家人也會因政見立場不同而反目,朋友網上群組討論政治,因意見不合而鬧翻脫組的更比比皆是。和陌生人談政治,大有可能由討論變辯論,再由辯論變爭拗,沒來由的傷了和氣,兼破壞心情。

對峙局面——示威抗議成為常態,政府又似苦無對策,找不到出路。圖為7月28日警方在干諾道西佈防,與示威者對峙。(資料圖片) 耳不聽為乾淨
那知出乎意料,司機先生並沒有作任何說教式的政治表態,只是感慨近日社會氣氛令他感到鬱悶,做事提不起勁,一人獨處時更會感到抑鬱煩躁,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為了不讓自己的心情太受時局影響,上班時已不像以往那樣全天候地聽電台廣播,只選擇留意交通消息,更盡量避免收聽有關示威衝突的報道。這時剛巧是新聞時間,他忙不迭按掣轉換廣播頻道,可是轉來轉去都是報道昨天晚上的衝突新聞,他最後索性把收音機關掉。看來「耳不聽」為乾淨,是他逃避現實的良方。
今天的香港,不知有多少人會像司機先生那樣受時局影響感到鬱悶,甚至抑鬱,要逃避現實。記憶中令市民情緒大受影響的社會事件,大多與經濟有關,好像金融風暴、股市大崩盤、經濟衰退等。在這些情况下,市民有些成了負資產;有些因公司倒閉或裁員所累而失業,家無恆產手停口停的打工仔更不知如何養家活兒,心情抑鬱是理所當然。至於因政治事件影響情緒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30年前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整個事件維持了差不多兩個月,雖然地點遠在北京,但香港的傳媒,包括電台、電視,無日無之地差不多全日直播現場景况,令香港的聽眾和觀眾,包括我自己,有很濃烈的代入感。記得那時回醫院上班,除了照顧病人時不能有雜念,更不能讓自己心情影響工作之外,其他時間都在辦公室悶坐,提不起勁做其他工作,什麼科研、進修、搞學術研討會等正常活動,全丟到了一邊。有時一班同事坐在會議室或休息室,不會像以往那樣高談闊論,言笑盡歡,大多不發一言愁眉深鎖,明顯地患了集體抑鬱症,深深領略了「坐困愁城」的滋味。
出路至為重要
「坐困愁城」一語出自舊五代史的《趙思綰傳》。本來是指守在一地,找不到出路,引伸形容極度憂愁、煩惱的樣子。成語的主角趙思綰不是一個好東西,他曾任後漢永興節度使,以殘暴著稱,後因作反被後漢大將郭從義圍困永興城數月,城中糧盡,苦無出路,「坐困愁城」這成語便由此而來。
反觀今日香港,示威抗議成了常態,政府又似苦無對策,市民生活愈來愈受影響,眼見百業逐漸蕭條,經濟下滑,香港逐漸喪失了世界名城的色彩,卻看不到出路,怎不興「坐困愁城」之嘆?看來遇到困難景况,「出路」是至為重要。趙思綰雖然不堪,但他的幕僚給他獻計,讓他找到出路,保命全城。雖然他後來又再圖反叛被誅,但那已是後話。
祝願全港市民,有關當局,能為當前景况找到出路。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 新冠肺炎|帶變種病毒株印裔男曾到訪海港城等 新增強制檢測地點、各區流動採樣站服務地點(更新4月19日)
- 最少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人口比例 以色列佔半數 可達群體免疫?天然免疫力?
- 【新冠肺炎】張竹君:有爆「拜山群組」可能 源頭不明婦一家3染疫 兩人曾拜山 病發現咳嗽等病徵沒求診
- 新冠疫苗接種率高疫情卻反彈?智利專家分析3大原因 變種病毒株、注射後「安全假象」、太早重開邊關
- 【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兩度過敏 需入院注射腎上腺素治療 許樹昌:情况罕見
- 新咳?舊咳?咳嗽成因多 咳不停元兇 支氣管擴張(醫學滿東華)
- 新冠肺炎患者後遺研究:1/3患者半年內出現腦部疾病 更涉焦慮症、情緒失調等
-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肆虐 加上抗疫疲勞 亞洲多國疫情反彈 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確診急升
- 復活節假期流動採樣站、普通科門診領取新冠病毒測試樣本收集包或遞交樣本安排(附地點和服務詳情連結)
- 康復者出院90日後只需打一劑新冠疫苗 BioNTech測試:12至15歲青少年 100%預防有症狀感染
【明報專訊】今早坐計程車上班,司機是一名約40來歲的中年男士,舉止態度彬彬有禮,兼且健談。我上車不久他便打開話匣,內容離不開近日的政治風波。今時今日,和陌生人討論政治議題是高危動作。即使親如父母兄弟子女家人也會因政見立場不同而反目,朋友網上群組討論政治,因意見不合而鬧翻脫組的更比比皆是。和陌生人談政治,大有可能由討論變辯論,再由辯論變爭拗,沒來由的傷了和氣,兼破壞心情。
耳不聽為乾淨
那知出乎意料,司機先生並沒有作任何說教式的政治表態,只是感慨近日社會氣氛令他感到鬱悶,做事提不起勁,一人獨處時更會感到抑鬱煩躁,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為了不讓自己的心情太受時局影響,上班時已不像以往那樣全天候地聽電台廣播,只選擇留意交通消息,更盡量避免收聽有關示威衝突的報道。這時剛巧是新聞時間,他忙不迭按掣轉換廣播頻道,可是轉來轉去都是報道昨天晚上的衝突新聞,他最後索性把收音機關掉。看來「耳不聽」為乾淨,是他逃避現實的良方。
今天的香港,不知有多少人會像司機先生那樣受時局影響感到鬱悶,甚至抑鬱,要逃避現實。記憶中令市民情緒大受影響的社會事件,大多與經濟有關,好像金融風暴、股市大崩盤、經濟衰退等。在這些情况下,市民有些成了負資產;有些因公司倒閉或裁員所累而失業,家無恆產手停口停的打工仔更不知如何養家活兒,心情抑鬱是理所當然。至於因政治事件影響情緒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30年前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整個事件維持了差不多兩個月,雖然地點遠在北京,但香港的傳媒,包括電台、電視,無日無之地差不多全日直播現場景况,令香港的聽眾和觀眾,包括我自己,有很濃烈的代入感。記得那時回醫院上班,除了照顧病人時不能有雜念,更不能讓自己心情影響工作之外,其他時間都在辦公室悶坐,提不起勁做其他工作,什麼科研、進修、搞學術研討會等正常活動,全丟到了一邊。有時一班同事坐在會議室或休息室,不會像以往那樣高談闊論,言笑盡歡,大多不發一言愁眉深鎖,明顯地患了集體抑鬱症,深深領略了「坐困愁城」的滋味。
出路至為重要
「坐困愁城」一語出自舊五代史的《趙思綰傳》。本來是指守在一地,找不到出路,引伸形容極度憂愁、煩惱的樣子。成語的主角趙思綰不是一個好東西,他曾任後漢永興節度使,以殘暴著稱,後因作反被後漢大將郭從義圍困永興城數月,城中糧盡,苦無出路,「坐困愁城」這成語便由此而來。
反觀今日香港,示威抗議成了常態,政府又似苦無對策,市民生活愈來愈受影響,眼見百業逐漸蕭條,經濟下滑,香港逐漸喪失了世界名城的色彩,卻看不到出路,怎不興「坐困愁城」之嘆?看來遇到困難景况,「出路」是至為重要。趙思綰雖然不堪,但他的幕僚給他獻計,讓他找到出路,保命全城。雖然他後來又再圖反叛被誅,但那已是後話。
祝願全港市民,有關當局,能為當前景况找到出路。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 新冠肺炎|帶變種病毒株印裔男曾到訪海港城等 新增強制檢測地點、各區流動採樣站服務地點(更新4月19日)
- 最少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人口比例 以色列佔半數 可達群體免疫?天然免疫力?
- 【新冠肺炎】張竹君:有爆「拜山群組」可能 源頭不明婦一家3染疫 兩人曾拜山 病發現咳嗽等病徵沒求診
- 新冠疫苗接種率高疫情卻反彈?智利專家分析3大原因 變種病毒株、注射後「安全假象」、太早重開邊關
- 【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兩度過敏 需入院注射腎上腺素治療 許樹昌:情况罕見
- 新咳?舊咳?咳嗽成因多 咳不停元兇 支氣管擴張(醫學滿東華)
- 新冠肺炎患者後遺研究:1/3患者半年內出現腦部疾病 更涉焦慮症、情緒失調等
-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肆虐 加上抗疫疲勞 亞洲多國疫情反彈 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確診急升
- 復活節假期流動採樣站、普通科門診領取新冠病毒測試樣本收集包或遞交樣本安排(附地點和服務詳情連結)
- 康復者出院90日後只需打一劑新冠疫苗 BioNTech測試:12至15歲青少年 100%預防有症狀感染